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59 (1700-1725).djvu/8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城隍,遂縊死,父果痊。」

張維廉

按《鄒縣志》:「維廉父爵,有勇力,賊劫其里薄姓,爵往救 之,維廉護父往,並為賊所害。」

張景

按《招遠縣志》,「景四世同居。」

張士德

按《河南通志》:「士德,新鄉人,四世同居。」

張鵬

按《淮安府志》:「鵬,宿遷人,十四世同居。」

張獻忠

按《明外史張獻忠傳》:「獻忠,延安衛柳樹澗人也。崇禎 三年,起為盜,自號八大王。十七年,陷成都,僭號大西 國王,改元大順。及大兵至鳳凰陂,射獻忠,墮馬死。」

張姓部藝文一

《張氏譜圖序》
宋·濂

張,以字為氏,出於晉之公族。有解張者,其字曰張侯, 故晉國世有張氏。而譜家謂少昊第五子揮為弓正, 賜姓為張,則非也。子孫蔓延,分適他國,而居清河為 最盛。清河之族,布於大江之南。其遷江陰者,則不知 始於何世。圖牒喪漫,不可鉤考。至月崖翁始入於譜。 翁諱暉,喜聚四庫書,多至充棟,人有願購者,輒乞與 之。然博聞強記,或以疑難質焉,則曰:「是出於何書何 篇?」從容而起,抽架上所有,拂塵而驗之,無差爽者。暉 生翊,翊生思明,通《天官》之學,兼以六物推人,休祥宛 然目擊。閭右民有不平之鳴。知思明直而無徇,嘗邀 而愬之。思明出片言,理詘者面頸發赤以去,不敢譁。 然尢尚風義,州有過客號材大夫者,必主之,雖至單 乏,不恤也。市有病氓,臥道周,氣奄奄欲絕。思明舁至 於家,召醫調護之,愈,乃遣東甌書生疫死逆旅中,逆 旅氏大怖,不知所為計。思明具衣冠藏之淺土,其後 竟得以喪歸。三山梁先生與思明有連,及死,無為主 後者。煢妻與四女日夜相持以號。思明為治葬事,飲 食其妻終身,且悉配其女於士族。君子稱之曰:「古有 行義之士,今惟吾張明德乎!」明德,思明字也,後為陰 陽學正以終。思明生端,通《毛氏詩》,用呂肅公之薦入 仕,四為校官,遷浙西部使者。掾丁元多故,干戈相尋, 丞相康里公承制行事,遂錄其軍功,超授江浙行樞 密院都事。端生宣,宣能辭章,入國朝,以考禮被徵來 南京,尋至史局,與修《元史》,上親書其名,召至殿庭,即 日擢翰林國史院編修官,人以為異恩云。時予適長 詞林,宣數來請曰:「宣之宗族遭兵亂之餘,凋落殆盡, 所僅存者,唯宣之祖若父暨宣兄弟為四人。三世自 相師友,漸摩道義,不敢違聖賢之明訓。邇者先祖又 傾背矣。痛念世德弗昭,家牒不修,皆無以示遠,爰輯 為一書,虛其首簡,先生倘畀矜之,冠以序文,實宣之 願也。」嗚呼!三代之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女子 稱姓。氏所以別貴賤,姓所以別婚姻。三代之後,姓氏 合而為一,皆所以別婚姻,而以地望明貴賤,去古為 益遠矣。夫姓之與氏,亦昭然易見者,猶混淆而無辨, 況於遷轉之無常,承傳之盛衰,又焉能盡知其所自 出哉?此無他,圖譜之局不設,中正之簿狀不存,亦已 久矣。雖有智者出於其後,將何徵之邪?宜乎宣之痛 心疾首,而不能自已也。予竊聞之,「為善者必有後。」宣 之家素以善行聞,其後將益蕃歷數十世,子孫繼修 此《譜》者,屢書不一,則指月崖翁為江陰之初祖,造端 之功,豈非宣之所為歟?《舊譜》厄於兵燹,有不足恨也。 或者則曰:「宇文周之時,嘗命叱羅氏為張姓,今子何 所據,獨謂此出於晉之張乎?」曰:叱羅之張,稍盛於燕 代之間,而江南則無有也。此非予之私言也,蓋亦有 所受之也。

《戴亭張氏譜圖記》
前人

張出自姬姓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始造弓矢,實 張羅以取禽獸,主祀弧星,世掌其職,賜姓張氏。周宣 王時有卿士張仲,其後裔事晉為大夫。張侯生老,老 生君臣,君臣生趯,趯生骼,骼孫曰柳朔,至三卿,分晉 張氏事韓。韓相開地生平,凡相五君。平生良,字子房。 其孫子實蕃分布四方,有安定、范陽、太原、南陽、燉煌、 修武、上谷、沛國、梁國、滎陽、平原、京兆、清河等四十三 望,大抵皆良之裔。故唐初定清河為乙門,其所由來 者遠矣。句容戴亭張氏自汴而遷,則始於大理評事, 要皆出於四十三族之中,屢更兵燹,圖譜喪,不能言 其為幾世。評事生謙,三傳至邦寧、邦顯,邦寧生孝仁、 孝榮,孝仁生景逢,景逢生應珍、應蘭,應珍生鄉貢士 志禮。孝榮生溧陽學諭景先,次元英、景明。景先生應 開、應熙,元英生玉山教諭應辰,金壇稅務副使應麒, 次應麟、應時。應麒生四子,遂遷金壇。應麟生志遠,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