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04 (1700-1725).djvu/7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金谿縣志》:「黃氏,名嗣真,黃以權女,吳泰發妻。性聰 敏,能賦詩。年二十七,泰發客死三衢,黃迎柩歸葬,為 文哭奠,詞旨悽然。躬課二子,賦詩勉之。」子有文名,大 德間,事聞旌表。其詩如《自詠鏡中燈》有云:「寶炬菱花 共照臨,風吹不斷影沉沉。五更滄海含晴旭,半夜金 星犯太陰。翠袖拂塵紅焰冷,朱唇呵霧碧光深。任教 撩亂飛蛾撲,難滅虛明一點心。」又《漁村晚唱》一首:「網 影垂簾江樹空,晴川隱映落霞紅。誰知千古興亡事, 盡在漁歌款乃中。」同時吳邵菴仲子婦亦年二十七, 夫亡,撫幼孤,誓不改適。邵菴謂此婦與黃氏婦德頗 同,但不能文耳。

張宜妻周氏

按《上元縣志》:「周氏,張宜妻。年二十二喪夫,守節十載。 一子復亡,二孫皆幼。婦樊氏奉姑亦守節不嫁,周年 七十餘。大德中旌表,復其家。」

沈忠顯妻孫氏

按《衢州府志》:「孫氏,百戶沈忠顯妻。大德間,夫從征雲 南陣亡,孫追遠盡禮。家貧,子女俱幼,紡績貿粟,訓子 孫讀書。既長,襲職,受封恭人,始終一節。」

魏亦顏妻廖氏

按《龍溪縣志》:「廖氏,魏亦顏妻也。亦顏早卒,子興嗣,孤 幼,姑年老,廖年甫二十有四,遭宋末亂離,扶姑攜子 以避難,飢寒不給,里閈或導其改適,廖感泣,截髮自 誓,力織紝以奉姑鞠子,艱苦萬狀。大德間,郡邑以事 聞,詔旌表之。」

拜住母怯烈氏

按《元史拜住傳》:「拜住母怯烈氏,年二十二,寡居守節。 初,拜住為太常禮儀院使,年方二十,吏就第請署字, 適在後圃閱群戲,出稍後,母厲聲呵之曰:『官事不治, 若爾所為,豈大人事耶』?拜住深自克責。一日入內侍 宴,英宗素知其不飲,是日強以數卮,既歸,母戒之曰: 『天子試汝量,故強汝飲。汝當自益戒懼,無酣于酒。又』」 常代祀睿宗原廟,歸侍左右。母問之曰:「真定官府,待 汝若何?」對曰:「所待甚重。」母曰:「彼以天子威靈,汝先世 勳德故耳,汝何有焉?」拜住之賢,母之教也。

崔立妻紀氏

按《青州府志》:「紀氏,崔立妻,諸城人。至大元年旌表。」事 實無考。

王瑀妻鄭氏

按《青州府志》:「鄭氏,諸城人,王瑀妻。至大三年旌表。事 實不傳。」

鄒惟新母徐氏

按《青州府志》:「徐氏,莒州人,鄒惟新母。惟新生五歲,父 亡,徐守節教子。登延祐間進士第一人,官至亞中大 夫,同僉太常禮儀院事。至大中旌表。」

盧敬妻時氏

按《衛輝府志》:「時氏,盧敬妻,輝縣人。年二十四敬亡,守 節撫孤,事八十餘祖姑至死不怠。至大三年旌表。」

侯註妻馬氏

按《兗州府志》:「馬氏,侯註妻,金鄉人。夫亡,守節撫孤,四 十餘年,年八十九卒。至大四年,詔旌其門。」

麻懷祖妻顏氏

按《山西通志》:「顏氏,麻懷祖妻。年十五適麻,二年生子 紹先,夫亡,矢志撫孤,守節七十一年。至大四年,詔旌 其門。」

楊善曾妻奚氏

按《寧海縣志》:「奚氏,知府京之女,適松壇楊善曾。夫亡, 執節不二,勤十指以奉姑。至大四年,邑令旌其居為 節孝里。」明成化間,石刻尚存。

廖妙祿

按《閩書》:廖妙祿年十七歸為吳氏婦。其姑,繼姑也,而 事之順。二十夫亡,敬事舅姑,撫教二子,三十餘年。有 司上聞,未報。翰林學士姚公因侍宴仁宗,為奏其實。 仁宗曰:「閩處偏方,有此守節知義之母乎?特封貞節 宜人,樹綽楔於門,永復其家。」

別哥倫氏

按《元史阿沙不花傳》:「不花封康國公,薨于位,年四十 七。至正元年,贈純誠一德正憲保大功臣、開府儀同 三司、中書右丞相、上柱國,追封順寧王,諡忠烈。繼室 別哥倫氏,有至行,寡居三十年,不妄言笑,身不服華 綵,詔旌其門,與元配達海的斤氏並封順寧王夫人。」

曹裕興母王氏

按《句容縣志》:「王氏,句容鄉曹裕興母,夫亡子幼,家貧 守節,事姑盡孝。皇慶元年旌表。」

李章妻王氏

按《萊州府志》:「王氏,李章妻,高密人。夫亡。氏年二十六, 貧苦自守,終身無間。皇慶二年旌表。」

樂氏張氏余氏

按《溧陽縣志》:「樂氏,元大德十一年以貞節旌,表其門。 張氏,至大四年以貞節旌。余氏,皇慶二年以貞節旌。」 事實並無考,夫亦不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