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1 (1700-1725).djvu/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浮濡虛損足多汗。」

「浮濡」五臟虛極。而汗出于足。蓋五臟系發之于足故也。

浮芤積瘀吐痢紅。

血瘀胸中不散,以致氣道不通,在內作聲。氣升則吐血,氣降則便血下痢,甚則吐痢交作。

浮溢骨痛。心煩躁。

「左寸脈滿過關部。」主骨節疼痛。心中煩躁面赤。乃心熱之候。

浮絕臍腹痹痞衝。

「浮絕者,無小腸脈也。」苦臍冷痹,小腹中有癥瘕。

沉數,狂言,并舌強。

數兼實滑而言《訣》云:「實大相兼并有滑,舌強心驚語話難。」

沉遲血冷神不充。

沉遲或血虛,或上焦受寒,或心神衰少。

獨沉不睡皆因鬱,努瘀侵睛崩漏紅。

沉主氣鬱,夜不睡,或上攻,患目必努肉,瘀血侵睛,下流則崩漏去紅,甚者咯血。

沉微虛痞驚中熱。

「沉微榮弱」,以致虛火上侵,胸膈痞悶,甚則脇亦脹痛。驚中熱者,脈微主心氣虛弱,易生驚惕。但心屬火,驚則血散火動,驚中有虛熱也。

「沉實」口瘡及喉嚨。

主「口舌生瘡,咽喉腫痛。」

沉緩專主項背強。

沉緩主項背筋急強痛。

「沉滑」痰熱時相攻。

「滑為痰合本位。洪則為痰熱。或嘔逆。或怔忡。時作時止。若沉細而滑,全無本脈。則為水尅火。」不治。

沉濇胃虧音容減。

濇則心經氣虛血少。母不能以蔭子。以致胃氣下陷。心神虧少。面無顏色。言語聲音亦懶。甚則氣血凝滯。而為虛痛。

沉緊真痛必然凶。

沉緊乃腎水逆上乘心,謂之賊邪,必發真心痛如刺必死無疑。

沉弱陽虛多驚悸。

《權輿》云:「左寸弱兮陽氣虛,心驚悸兮汗難除,

沉伏痰鬱聚胸中。」

伏主憂鬱多痰,心肺二經積聚胸中。

沉弦心懸或如滿。

弦乃肝邪乘心,主心懸如饑,或時拘急如飽滿然。此虛邪也。

沉絕掌熱嘔上衝。

「沉絕者,無心脈也。」苦心下毒痛,掌中熱,時時善嘔,口中傷爛。

浮沉俱虛苦洞泄。

心與小腸俱虛者,苦洞泄,寒少氣,四肢寒,腸澼

浮沉俱實,便難通。

心與小腸俱實。苦便閉,心腹煩滿。

《肝脈診法》

肝弦而軟無些病。

弦乃肝之正脈。帶軟則弦而得中。故無些病。

微弦。膽驚欲發黃。

脈初微弦者。主膽腑受驚。潮熱。欲發黃疸。爪甲眼目俱黃。

浮數風熱,筋抽搐。

數包弦緊而言。主發潮熱。筋脈抽搐。

「浮遲」,洒淅淚成行。

浮遲主「肝經受寒,洒淅惡寒。時發熱冷淚時流。

浮細振搖。」多盜汗。

浮細膽氣虛怯,肢體振搖,夜出盜汗。

浮弱微散視渺茫。

「浮弱微散。」乃肺脈乘肝,致肝經氣虛,目暗生花,視物渺茫。

浮芤失血。肢體癱。

芤主失血,血虛則不能運用,故四肢癱瘓,

浮甚筋痿,澼在腸。

浮甚乃火旺血虛,筋弱無力,終為癱瘓腸澼,本脾胃濕熱,肝風乘虛下注,輕則便血,重則痔漏,故痔乃筋脈病也。

「浮大滑實」,頭目病。

浮大滑實,乃心脈乘肝,血熱生痰,以致頭目不清,或腫或痛,咽喉乾燥。

浮溢眩暈筋痛傷。

浮弦溢上寸口。主目眩頭重。筋脈痠痛。

浮濇「肋滿。」經不利。

濇主肝血虛少,甚則吐逆,不能停藏。輕則脇肋脹滿身痛。婦人血凝氣滯,多月經不利。若浮濇而短,則為本經賊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