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1 (1700-1725).djvu/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關浮者,風在中焦;右關浮者,風痰在膈。尺部得浮,下 焦風客,小便不利,大便祕澀。

兼脈 「無力表虛,有力表實。浮緊風寒,浮遲中風。浮 數風熱,浮緩風濕。浮芤失血,浮短氣病。浮洪虛熱,浮 虛暑憊。浮濇血傷,浮濡氣敗。」

按:浮之為義,如木之浮水面也。浮脈法天,輕清在上 之象。在卦為乾,在時為秋,在人為肺。《素問》曰:「其氣來 毛而中央堅,兩旁虛,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毛而 微,此謂不及,病在中。」又曰:「太過則氣逆而背痛,不及 則喘,少氣而欬,上氣見血。」又曰:「肺脈厭厭聶聶,如落 榆莢,曰肺平。肺脈不上不下,如循雞羽,曰肺病。肺脈 來,如物之浮,如風吹毛,曰肺死。」王叔和云:「舉之有餘, 按之不足」,最合浮脈之義。黎氏以為「如捻蔥葉」,則混 於芤脈矣。崔氏云:「有表無裏,有上無下」,則脫然無根, 又混於散脈矣。《偽訣》云:「尋之如太過」,是中候盛滿。與 浮之名義,有何干涉乎?須知浮而盛大為洪,浮而軟 大為虛,浮而柔細為濡,浮而弦芤為「革,浮而無根為 散,浮而中空為芤。」毫釐疑似之間,相去便已千里,可 不細心體認哉?寸關尺俱浮,直上直下,或癲或癇,腰 背強痛,不可俛仰,此督脈為病也。夫肺臟職掌秋金, 天地之氣,至秋而降。且金性重而下沉,何以與浮脈 相應耶?不知肺金雖沉,然所主者,實陽氣也。況處於 至高,為五臟六腑之華蓋。輕清之用。與乾天合德。故 與浮脈相應耳。

《沉脈》

《體象》 「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餘,舉之不足。」 主病: 「沉脈為陰,其病在裏。寸沉短氣,胸痛引脅,或 為痰飲,或水與血關,主中寒,因而痛結,或為滿悶吞 酸筋急。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陰下濕癢,淋濁痢泄。 兼脈 無力裏虛,有力裏實。沉遲痼冷,沉數內熱,沉 滑痰飲,沉濇血結,沉弱虛衰,沉牢堅積,沉緊冷疼,沉 緩寒濕。」

按:沉之為義,如石之沉於水底也。沉脈法地,重濁在 下之象,在卦為坎,在時為冬,在人為腎。黃帝曰:冬脈 如營,何如而營?岐伯曰:冬脈腎也,北方之水也,萬物 所以含藏,其氣來沉以耎,故曰營。其氣來如彈石者, 此為太過,病在外,令人解㑊,脊脈痛而少氣不欲言, 其去如數者,此謂不及,病在中,令人心懸,如病饑,脛 「中清,脊中痛,小腹痛,小便黃赤。」又曰:「脈來喘喘,累累 如鉤,按之而堅,曰腎平;冬以胃氣為本,脈來如引葛, 按之益堅,曰腎病;脈來發如奪索,辟辟如彈石,曰腎 死。」楊氏曰:「如綿裹砂,內剛外柔。」審度名義,頗不相戾。 《偽訣》妄曰:「緩度三關,狀如爛綿」,則是弱脈,而非沉脈 矣。若緩度三關,尤不可曉。沉而細軟為弱脈,沉而弦 勁為牢脈,沉而著骨為伏脈。剛柔淺深之間,宜熟玩 而深思也。夫腎之為臟,配坎應冬,萬物蟄藏,陽氣下 陷,烈為雪霜,故其脈主沉,陰而居裏。若誤汗,則如蟄 蟲出而見霜;誤下,則如飛蛾入而見湯也。

《遲脈》

《體象》 遲脈為陰象,為不足。往來遲慢,三至一息 主病。 遲脈主臟,其病為寒。寸遲上寒,心痛停凝。關 遲中寒,癥瘕攣筋。尺遲火衰,小便不禁。或病腰足,疝 痛牽陰。

兼脈 「有力積冷。無力虛寒。浮遲表冷。沉遲裏寒。遲 濇血少。遲緩濕寒。遲滑脹滿。遲微難安。」

按:遲之為義,遲滯而不能中和也。脈以一息四至為 和平,若一息三至,則遲而不及矣。陰性多滯,故陰寒 之證,脈必見遲也。譬如太陽隸於南陸,則火度而行 數,隸於北陸,則水度而行遲。即此可以徵陰陽遲速 之故矣。《偽訣》云:「重手乃得。」是沉脈而非遲矣。又云:「狀 且難」,是濇脈而非遲矣。一息三至,甚為分明。而誤云 隱隱是微脈,而非遲矣。遲而不流利,則為濇脈。遲而 有歇止,則為結脈。遲而浮大且軟,則為虛脈。至於緩 脈,絕不相類。夫緩以脈形之寬緩得名,遲以至數之 不及為義。故緩脈四至,寬緩和平。遲脈三至,遲滯不 前。然則二脈迥別,又安足溷哉?以李瀕湖之《通達》,亦 云「小快於遲作緩」,持以至數論緩脈是千慮之一失 也。王叔和曰:「一呼一至曰《離經》,二呼一至曰奪精,三 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絕,此損之脈也。一損損 於皮毛,二損損於血脈,三損損於肌肉,四損損於筋, 五損損於骨。」是知脈之至數愈遲,則證之陰寒益盛 矣。

《數脈》

《體象》 「數脈屬陽,象為太過,一息六至,往來越度 主病。 數脈主腑,其病為熱。寸數喘欬,口瘡肺癰。關 數胃熱,邪火上攻。尺為相火,遺濁淋癃。」

兼脈: 「有力實火,無力虛火。浮數表熱,沉數裏熱。陽 數君火,陰數相火。右數火亢,左數陰戕。」

按:「數之為義,躁急而不能中和也。一呼脈再動,氣行 三寸。一吸脈再動,氣行三寸。呼吸定息,氣行六寸。一 晝一夜,凡一萬三千五百息,當五十營周於身,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