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2 (1700-1725).djvu/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內逆,故外為不仁,命曰不足。蓋熱邪淫溢,是屬有餘,寒性凝濇,故為不足。此大寒之邪,流於谿谷之間,以致筋骨皆為病也。

《四時刺逆從論》

厥陰有餘病陰痹,不足病生熱痹。少陰有餘病皮痹; 隱軫不足病肺痹。太陰有餘病肉痹,寒中不足病脾 痹。陽明有餘病脈痹,身時熱,不足病心痹。太陽有餘 病骨痹,身重不足病腎痹。少陽有餘病筋痹,脅滿不 足病肝痹。

「有餘者多氣少血,不足者血氣皆少。」此三陰三陽所主之血氣,各有太過不及之為病也。

《氣交變大論》

歲火不及,寒乃大行,痿痹,足不任身。

「痿痹足不任身。」皆寒濕之證。

《至真要大論》

太陰司天,胕腫骨痛,陰痹。陰痹者,按之不得。

「太陰司天,丑未歲也。」胕腫陰痹,皆感寒濕之氣。病在陰者,名曰痹,故按之不得也。

少陰在泉,主勝,則厥氣上行,心痛發熱,鬲中眾痹皆 作。

終之主氣,乃陽寒水,主勝則厥氣上行。心痛發熱者,乃寒水之主氣,上乘於在泉之君火也。五之主氣,乃陽明燥金,客氣乃厥陰風木。眾痹者,各在其處,更發更止,更居更起,以右應左,以左應右,鬲中眾痹皆作。

《靈樞經》

《邪氣臟腑病形篇》

心脈微大,為心痹引背,善淚出。

心氣微盛,則逆於心下,而為心痹,引背行於上,則心精隨氣上湊於目而淚出矣。

肺脈微大為肺痹,引胸背起,惡日光。

肺氣微盛於上,則為肺痹,引胸背,蓋氣從下而上也。陰血少,故惡日光,金畏火也。

肝脈微大為肝痹,陰縮欬引小腹。

「陰縮」,肝氣逆於下也。肝脈扺少腹上注肺。欬引小腹者。經氣逆於上下也。

《壽夭剛柔篇》

病在陽者,名曰「風」,病在陰者名曰「痹。」陰陽俱病,名曰 風痹。病有形而不痛者,陽之類也;無形而痛者,陰之 類也。無形而痛者,其陽完而陰傷之也,急治其陰,無 攻其陽。有形而不痛者,其陰完而陽傷之也,急治其 陽,無攻其陰。陰陽俱動,乍有形,乍無形,加以煩心,命 曰「陰勝其陽」,此謂不表不裡,其形不久。

風者天之陽氣,痹者人之陰邪。陰陽俱病,名曰「風痹」,外內之相合也。皮肉筋骨,乃有形臟腑之氣,為無形。病有形而不痛者,病在外之陽也;病無形而痛者,氣傷痛也。陰完陽完,乃臟腑陰陽之氣不傷。陰陽俱動,乍有形乍無形,乃陰陽之不表不裡。心為陽而主火,水為陰而居下。加以煩心,此陰勝其陽矣。陰陽外內不交,水火上下相尅,此天地陰陽之氣不調,故「其形不久」,形氣之相應也。

《厥病篇》

「風痹淫濼,病不可已者,足如履冰,肘如入湯中,股脛 淫濼,煩心頭痛,時嘔時悶,眩已汗出,久則目眩,悲以 喜恐,短氣不樂,不出三年,死」也。

「風痹淫濼」,乃痹逆之風邪,淫濼於上下,蓋風之善行而數變也。風邪淫濼於上下,故病不可已。蓋寒之則傷心主之火,熱之則傷腎臟之陰,病不可治,故不可已也。淫濼於下,故足如履冰,感寒水之氣也。時或淫濼於上,則如入湯中,感火熱之氣也。股脛淫濼,淫及於下之足脛;煩心頭痛,淫及於上之頭首也。時嘔時悶,有時而逆於中也。諸脈皆會於目眩者,淫於經脈之血分也。毛腠疏則汗出者,淫於毛腠之氣分也。水之精為志,火之精為神,志與心精共腠於目,故久則目眩也。悲以喜恐者,心之神志傷而悲泣也。腎為生氣之原,短氣者,傷其腎氣也。不樂者,傷其心氣也。不出三年死者,不過盡水火陰陽之數,周而終也。

《五變篇》

黃帝曰:何以候人之善病痹?少俞答曰:「粗理而肉不 堅者,善病痹。」黃帝曰:痹之高下有處乎?少俞答曰:「欲 知其高下者,各視其部。」

各視其部,則知痹之高下。蓋心肺之痹在高,肝腎脾之痹在下也。

《禁服篇》

雷公曰:「小子聞風者,百病之始也,厥逆者,寒濕之起 也,別之奈何?」黃帝曰:「常候闕中薄澤為風,沖濁為痹, 在地為厥,此其常也,各以其色言其病。」

地即面之地閣,風乃天氣,故常候於闕庭,寒濕者地氣,故候在地部。風乃陽邪,故其色薄澤,寒濕者陰邪,故其色沖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