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2 (1700-1725).djvu/8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三百八十卷目錄

 醫部彙考三百六十

  外科癰疽疔毒門二

  齊德之外科精義診候入式法 榮衛色脈參應之法 論持手訣消息法

   三部所主腑臟病論 脈證名狀二十六種所主病證 三部脈所主證候 三部脈所主

  雜病法訣 將護忌慎法 論虛實法 辨淺深法 辨膿法 辨證法 辨善惡法 砭鎌

  法 貼熁法 溻漬法 針烙法 灸療法 內消法 追蝕法 托裏法 止痛法 用藥

  增損法 權變通類法 論五發疽 總論 疔瘡

  戴思恭證治要訣癰疽癤毒證治

  薛己醫按用藥總論 治法三要 灸法 攻補法 分三因 陰滯於陽則生癰

  陽滯於陰則生疽 明本末 膿潰論 生肌止痛 惡肉論 腫瘍 潰瘍 作痛 發熱

   作渴 作嘔 便祕 疔瘡

藝術典第三百八十卷

醫部彙考三百六十

外科癰疽疔毒門二

《元齊德之外科精義》

《診候入式法》

夫醫者,人之司命也;脈者,醫之大業也。蓋醫家苟不 明脈,則如冥行索途,動致顛覆矣。夫大方脈,婦人、小 兒、風科,必先診視,後對證處藥。獨瘡科之流,多有不 診其脈候,專攻治外,或有證候疑難,別召方脈診察 於瘡科之輩,甘當淺陋之名,噫其小哉如是。原夫瘡 腫之生,皆由陰陽不和,氣血凝滯。若不診候,何以知 「陰陽勇怯。血氣聚散耶。」由是觀之。則須信療瘡腫於 診候之道。不可闕也。歷觀古今治療瘡腫方書甚多。 其間診候之法。略而未詳。比夫諸科。甚有滅裂。愚雖 不才。輒取黃帝《素問》《難經》《靈樞》《甲乙》。及叔和仲景扁 鵲華佗《千金》《外臺》《聖惠總錄》。古今名醫諸家方論之 中。診候瘡腫之說。編類次貫成篇帙,首載診候入 式之法,次論血氣色脈參應之源,後明脈之名狀,所 主證候,及瘡腫逆從之方,庶使為瘡腫科者,覽此則 判然可曉,了無疑滯於胸次。一朝臨疾診候至此則 察逆從,決成敗,若黑白之易分耳。

《榮衛色脈參應之法》

夫天地之道,曰陰與陽,陰陽在人,曰血與氣。蓋血者 榮也,氣者衛也,榮者榮於中,衛者衛於外,所以榮行 脈中,衛行脈外。脈者血氣之先也。血非脈則焉能榮 於中?氣非脈則焉能衛於外?二者相資而行,內則通 於五臟六腑十二經絡,外則濡於九竅四肢、百節萬 毛,晝夜循行,如環無端,以成其度,會於寸口,變見於 脈。故曰「氣血者人之神也。脈者氣血之神也。」所以治 病之始。五決為紀。蓋五決者。五臟之色脈也。脈應於 內。色應於外。其色之與脈。當相參應。故曰「能合色脈。 可以萬全也。」凡為醫先須調明色脈。若於此不精。雖 聰慧辯博。亦不足委也。

《論持手訣消息法》

夫診候脈法,常以平旦為紀,陰氣末散,陽氣未動,飲 食未進,血氣未亂,經脈未隆,絡脈調勻,故乃可診有 過之脈。若遇倉卒患病,不拘此論,《內經》所謂「持脈有 道,以虛靜為保。」但可澄神靜慮,調息凝心,視精明,察 五色,聽音聲,問所苦,方始按寸尺,別浮沉,以此參照, 可決生死之分矣。復觀患人身形長短,肥瘦,老少男 女,性情緩急,例各不同。故曰:「形氣相得者生,三五不 調者病。」謂如室女尼冠,脈當濡而弱,嬰兒孺子之脈 細而疾,三四歲者,呼吸之間,脈當七八至為平。比夫 常人,特不同耳。大抵男子先診左手,女子先診右手。 男子左脈大則順,女子右脈大則順。大凡診脈,先以 中指揣按掌後高骨,骨下為關,得其關位,然後齊下 左右兩指,若臂長人疏排其指,若臂短人密排其指, 三指停穩,先診上指曰寸口,浮按消息之,中按消息 之,重按消息之,上竟消息之,下竟消息之,推而外之 消息之,推而內之消息之,然後先關後尺消息之一 類。此若診得三部之中,浮、沉、滑、澀、遲、疾、不調,何病所 主?外觀形色,內察脈候,參詳處治,以忠告之。不可輕 言談笑,亂說是非,左右瞻望,舉止忽略,此庸醫也。

《三部所主腑臟病論》

夫診候之道,醫者之難精也。若非燈下辛苦,勤於記 誦,參師訪友,晝夜不遑,造次顛沛,寤寐俯仰,存心於 此,安能知神聖之妙哉?古人曰:「按其脈,知其疾,命曰 神」,以悟其探賾索隱之玅也。又曰:「切其脈,治其病,謂 之巧」,以明其指別之功也。蓋三指相去毫釐之近,主 病若千里之遠。觀夫指別之功,世人固以為難,命曰 神,豈容易可至哉?嘗考於《經》,脈有三部:寸、關、尺也。從 魚際至高骨,卻行一寸曰寸,從寸上一分曰魚際,從 寸至尺曰尺澤。寸後尺前為關,關前為陽,即寸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