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2 (1700-1725).djvu/9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慎勿觸犯之。

《論虛實法》

夫瘡疽膿潰,腫毒浸展,證候危惡者,須辨虛實。況夫 虛者難補,實者易瀉,補瀉之法,不可輕用,若或少差, 利害甚大。然而虛實證多端,不可不辨。有瘡之虛實, 有臟腑氣血,上下真邪,各有虛實,故不同也。分而言 之,則腫起堅硬膿稠者,瘡疽之實也;腫下輭漫膿稀 者,瘡疽之虛也;「瀉痢腸鳴,飲食不入,嘔吐無時,手足 並冷,脈弱皮寒,小便自利,或小便時難,大便滑利,聲 音不出,精神不爽者,悉臟腑之虛也。大便硬,小便澀, 飲食如故,腹滿膨脹,胸膈痞悶,肢節疼痛,口苦咽乾, 煩躁多渴,身熱脈大,精神昏塞者,悉臟腑之實也。凡 諸瘡疽,膿水清稀,瘡口不合,聚腫不赤,肌寒肉冷,自 汗色脫者,氣血之虛也。腫起色赤,寒熱疼痛,皮膚壯 熱,膿水稠粘,頭目運重者,氣血之實也。頭疼鼻塞,目 赤心驚,咽喉不利,口舌生瘡,煩渴飲冷,睡語咬牙者, 上實也。精滑不滯,大便自利,腰腳沉重,睡臥不寧者, 下虛也。肩項不便,四肢沉重,目視不正,睛不了了,食 不知味,音嘶色敗,四肢浮腫者,真氣之虛也。腫焮尤 甚,痛不可近,積日不」潰,寒熱往來、大便祕澀,小便如 淋、心神煩悶、恍惚不寧者,邪氣之實也。又曰:真氣奪 則虛,邪氣勝則實。又曰:諸痛為實,癢為虛也。又曰:診 其脈洪大而數者,實也;微細而輭者,虛也。虛則補之, 和其氣,托裏也。實則瀉之,疎利而自導其氣。《內經》謂 血實則決之,氣虛則掣引之。

《辨淺深法》

夫瘡候多端,欲辨淺深,直須得法。若不素知方論,而 妄生穿鑿者,如大匠捨其繩墨,以意度量,安能中於 規矩哉?嘗聞古人有言曰:「多則惑,少則得。」簡而論之, 則瘡疽概舉有三:腫高而輭者,發於血脈;腫下而堅 者,發於筋骨肉;皮色不相辨者,發於骨髓。又曰:「凡療 瘡疽,以手按搖瘡腫,根牢而大者,深也;根小而浮者」, 淺也。又驗其人初生瘡之時,便覺壯熱惡寒,拘急頭 痛,精神不寧,煩躁飲冷者,其患瘡疽必深也。若人雖 患瘡疽,起居平和,飲食如故,其疾浮淺也。惡瘡初生, 其頭如米粟,微似有痛癢,誤觸破之,即焮展,覺有深 意,速服犀角湯及漏蘆湯、通氣丸等,取通利疎暢,兼 用浴毒湯溻漬之類。若浮淺者,絍貼「膏求差。」以此推 之,淺深之辨,始終之要也。

《辨膿法》

夫瘡腫之疾,毒氣已結者,不可論內消之法,即當辨 膿生熟淺深,不可妄開,視其可否,不至於危殆矣。凡 瘡疽腫大,按之乃痛者,膿深也;「小按之便痛者,膿淺 也;按之不甚痛者,未成膿也。若按之即復者,有膿也; 不復者,無膿也,非也,必是水也。若發腫都輭而不痛 者,血瘤也。發腫日漸增長,而不大熱,時時牽痛者,氣」 瘤也。氣結微腫,久而不消,後亦成膿,此是寒熱所為 也。留積經久,極陰生陽,寒化為熱,以此潰,必多成瘻, 宜早服內塞散以排之。諸癭瘤疣贅等,至年衰皆自 內潰。若治之於年壯,可無後憂也。又凡療癰疽,以手 掩其上大熱者,膿成自輭也。若其上薄皮剝起者,膿 淺也。其腫不甚熱者,膿未成也。若患瘰𤻤結核,寒熱 發渴,經久不消者,其人面色痿黃,被熱上蒸,已成膿 也。至於臟腑腸胃,內瘡內疽,其疾隱而不見,目既不 見,手不能近,所為至難,可以診其脈而辨之,亦可知 矣。有患胃脘癰者,當候胃脈。人迎者,胃脈也。其脈沉 細者,氣逆則甚,甚則熱聚胃口,而不行胃脘,而為癰 也。若其脈洪數者,膿已成也。設脈遲緊,雖膿未就,已 有瘀血也,宜急治之,不爾則邪毒內攻,腐爛腸胃,不 可救也。又《肺癰論》曰:「始萌則可救,膿成即死,不可不 慎也。久久欬膿如粳米粥者不治,嘔膿而止者,自愈 也。」又《腸癰論》曰:「或遶臍生瘡,膿從瘡出者,有出臍中 者,惟大便下膿血者,自愈也。」

《辨證法》

夫瘡疽癤腫,其名甚多,載之紛紜,方書百緒,及至臨 疾,治之無據,不知所以。《內經》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終; 不知其要者,流散無窮。」愚雖不才,姑揣其要而言之。 熱發於皮膚之間,是以浮腫,根小至大,不過二三分 者,癤也。六腑積熱,騰出於外,肌肉之間,其發暴甚,腫 皮光輭,侵展廣大者,癰也。五臟風積熱,攻焮於肌骨, 風毒猛暴。初生一頭如㾦,㿔白焦枯,觸之應心者,疽 也。夫癰疽發於六腑,若燎原之火,外潰膚肉;疽生五 臟,沉澀難療;若陶室之燧,內消骨髓。癰則易療,惟難 將息而遲;瘥疽則難療,易得痊復。夫癤與瘡初生並 宜灸之,謂其氣本浮達,以導其熱,令速暢也。疽則烙, 不宜灸,謂其氣本深沉,須達其原也。凡瘡疽生於外。 皆由熱毒蘊於內。明乎三者。腫毒丹。可以類推矣。 蓋皮膚微高,起而肌厚,或痛或癢,移走無常者,謂之 腫。有因風而得之者,有因風熱相搏而得之者,腫硬 色白;因熱而得之者,腫焮色赤;因風熱相搏而得之 者,久久不消。熱勝於風,若不即治,血不流通,與氣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