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2 (1700-1725).djvu/9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夫瘡疽之證候不同,寒熱虛實,皆能為痛,止痛之法, 殊非一端。世人皆謂「乳沒珍貴之藥,可住疼痛,不知 臨病制宜,自有方法。」蓋熱病之痛者,以寒之劑折其 熱,則痛自止也。寒邪之痛,以溫熱之藥熨其寒,則痛 自除矣。因風而痛者,除其風;因濕而痛者,導其濕。燥 而痛者潤之;塞而痛者通之;虛而痛者補之;實而痛 者瀉之,因膿鬱而閉者開之,惡肉侵潰者引之,陰陽 不和者調之,經絡祕澀者利之。臨機應變,方為上醫, 不可執方而無權也。

《用藥增損法》

古人用藥,因病制宜,治不執方,隨病增損,療積聚補 益可用丸藥,以從舊方,不加增損。蓋瘡疽危要之際, 證候多種,安有執方之論?固可臨時加減,以從其法。 只如發背、腦疽、惡疔瘡膿潰前後,虛而頭痛者,於「托 裏藥內加五味子;恍惚不寧加人參、茯苓。虛而發熱 者,加地黃、䒷蔞根;往來寒熱并潮熱者,加柴胡、地骨」 皮。渴不止者,加知母、赤小豆;大便不通者,加大黃、芒 硝;小便不通者,加木通、燈草。虛煩者,加枸杞子、天門 冬。自利者,加厚朴。四肢厥逆者,加附子、生薑。嘔逆者, 加丁香、藿香。多痰者,加半夏、陳皮。膿多者,加當歸、川 芎。痛甚者,加沒藥、乳香。肌肉遲生者,加白蘞、官桂。有 風邪者,加獨活、防風;心驚怯者,加丹砂。口目瞤動者 加羌活。細莘愚雖不才,自幼及老,凡治瘡疽,常依此 法加減用藥,取效如神。後之學者,宜細詳焉。

《權變通類法》

「夫瘡疽之病,治療多方,總而論之,各有所宜。補瀉淋 溻,及敷掃貼熁,針鎌灸烙,用之不同。蓋知其道者,舉 治必效;昧於理者,利害不無。嘗見以寒療熱,以熱療 寒,古今之通論也。又有檢方療病,妄製加減,以意裁 之,自以為可。殊不知病有逆從,治有緩急,法有正權, 方有奇偶,用有輕重。夫醫者意也,得其意然後能變」 通也。達其變通者,悟其道而省其理也,則左右逢其 源矣。愚雖不才,略陳萬一。嘗見治寒以熱,而寒彌甚, 治熱以寒,而熱彌熾者,何也?蓋不知五臟有陰陽之 性,其可因其類而取之也。假如心實生熱者,當益其 腎,腎水滋足,熱將自除;腎虛水寒,當補心火,心火既 降,寒將自除。此所謂寒之而熱者取「之陰,熱之而寒 者取之陽也。」又寒因熱用,熱因寒用,要在通其理類 而已。又聞微者逆之,甚者從之,何謂也?蓋治寒以熱, 必涼而行之;治熱以寒,必溫而行之,此亦欲其調和 也。其間有正有權者,何也?蓋病有微有甚,微者逆治, 理之正也;甚者從治,理之權也。然為瘡科,於補瀉汗 下,標本逆從,正權之理,烏可闕而不知也。大凡治療 瘡疽之要法曰:「初覺熱毒發熱鬱結而作瘡疽,一二 日宜先服五利湯,蕩滌邪氣,疎通臟腑,令內消也。」古 今湯法,謂切剉㕮咀如麻豆大,以猛火急煎,無令過 熟,欲其速利也。次有丸散,宣導血脈,漸次消磨,令緩 散也。助以淋溻,調和榮衛,行經絡也。更當膏潤溫養, 兼磨傅四畔貼熁之藥,順其陰陽也。追蝕,托裏,汗下 調補,臨時制宜,淺深緩急,自有等差,男女貴賤,亦當 別論。晉尚書褚澄曰:「寡婦尼僧,異於妻妾,雖無房室 之勞,而有憂思之苦。」此深達其情者也。又仲景云:物 性剛柔,餐居亦異,治亦不同也。所以黃帝興四方之 問,岐伯舉四治之能。況病之新舊,形志樂苦,豈可執 方無權,以求其愈疾哉。亦有瘡疽腫痛,初生一二日, 便覺脈沉細而煩悶,臟腑弱而皮寒,邪毒猛暴,恍惚 不寧。外證深沉者,亦宜即當用托裏散,或增損茯苓 湯及溫熱之劑以從治之。

《論五發疽》

夫五發者,謂癰疽發於腦背眉髯鬢是也。大概論之, 分為三等:一者疽也;二者癰也;三者癤也。夫疽初生 如黍米大,癢痛有異,悮觸破之即焮展,四畔赤腫沉 悶,牽引脅肋疼痛,數日之後,漸覺肌膚壯熱,惡寒煩 渴,腫暈侵展。「漿汁出,積日不潰,抑之則流血。」發於 背者,謂之發背疽也。其發於腦者,為腦疽也。其發於 鬢眉髯者,以類呼也。又有初生,其狀無頭,腫闊三四 寸,始覺注悶疼痛,因循數日,皮光微輭,甚則亦令人 發熱惡寒,頭痛煩渴者,謂之發背癰也。又有初生一 頭,色浮赤而無根,腫見於皮膚之間,大小一二寸者, 癤也。三者之候,惟疽最重。此疾初生,皆由滋味與厚 衣。衣服厚暖則表易招寒,滋味過多則五臟生熱。臟 腑積熱,則血脈不流,而毒氣凝滯,邪氣伏留,熱搏於 血,血聚則肉潰成瘡,淺則為癤,實則為癰,深則為疽 矣。亦有因服金石發動而患此疾者,亦有平生不服 金石藥而亦患此疾者,蓋由上祖曾服餌者,其毒氣 流傳子孫。此病初生,認是疽,則宜速療之。若氣實之 人,急服五香連𧄍湯、漏蘆湯。若年未五十,少壯實者, 可服五利大黃湯、化毒丸,取通利臟腑一二行,瘡頭 上用迫毒散之類,貼溫熱膏劑,更溻腫湯、潰毒湯淋 溻之。如此調治,以待膿成已前,不可以諸藥救療,以 安患人之心,慎勿惱觸,著至膿成敗「潰,宜服五香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