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5 (1700-1725).djvu/5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病?彼「黑神散」者,用乾薑、當歸之溫熱,黑豆之甘熟,地 黃之微寒,以補血之虛;佐以炒蒲黃之苦,以防出血 之多;芍藥之酸寒,有收有散,以為四藥之助;官桂之 大辛熱,以行滯氣,推凝血,和以甘草之緩。其為取用, 似乎精密,然驅逐與補益,似難同方施治。設有性急 者,形瘦者,本有怒火者,夏月坐蓐者,時屬火令,薑桂 皆為禁藥,《論語》未達之戒,不知誰執其咎。至於將護 之法,尤為悖理。肉汁發陰經之火,易成內傷之病,先 哲具有訓戒。胡為以羊雞濃汁作糜,而又常服當歸 丸、當歸建中湯、四順理中丸,雖是滋補,悉犯桂附乾 薑僭熱之劑,臟腑無寒,何處消受?若夫兒之初生,母 腹頓寬,便啖雞子,且喫火鹽。不思雞子難化,火鹽發 熱,展轉為病。醫者不識,每指他證,率爾用藥,寧不悮 人?余每見產婦之無疾者,必教以「卻去黑神散」,與夫 雞子、火鹽諸般肉食,且與白粥將理,間以些少石首 煮令甘淡食之,至半月以後,方與少肉。若雞子亦 須劃開淡煮,大能養胃卻疾。彼富貴之家,驕恣之婦, 卒有白帶、頭風、氣痛、膈滿、痰逆、口乾、經水不調、髮脫 體熱,皆是陽勝陰虛之病。天生血氣,本自和平,曰勝 曰虛,又焉知非此等謬,妄啟之耶。

若五積散之治產後餘血作痛,以蒼朮為君,麻黃為 臣,厚朴、枳殼為佐,雖有芍藥、當歸之補血,僅及蒼朮 三分之一。且其方中言婦人血氣不調,心腹撮痛,閉 而不行,並宜服之。何不思產後之婦,有何寒耶?血氣 未充,似難發汗,借曰推陳致新,藥性溫和,豈可妄用 麻黃之散,附以蒼朮、枳殼,虛而又虛,禍不旋踵,率爾 用藥。不思之甚。

《明戴思恭證治要訣》

皮膚作癢

婦人或通身癢,或頭面癢,如蟲行皮中,緣月水來時, 為風所吹,不然則是產蓐中食動風物致之,宜四物 湯調消風散。

發熱

產後諸病,有作寒作熱,而亦有獨熱。然獨熱亦有三: 「惡血未下者,腹痛而發熱;感外邪者,必有頭痛惡風 而發熱」;惟血虛者,但發熱而無餘證,名曰蓐勞,宜同 血虛證用藥。

腹痛

產後腹疼,惡血不止,諸藥不效,宜芎歸湯加五味、靈 脂、延胡索煎。

面黑發喘

產後血入肺,面黑發喘,宜參蘇飲。

大便祕結

產後去血,大便不潤而祕,宜橘杏圓、麻仁圓,因失血 祕結者皆可用。

發熱迷悶

產後發熱迷悶,俗謂之「發熱。」血溫熱,水調獨行散一 錢,或豆淋酒太熱,用童便調尤宜。若剉散便煎亦得。

惡露不盡

婦人懷子,服固胎藥太多,或正產,或半產,胎雖下而 惡血不即去,或經二三月而惡露猶滴,此非敗血之 比,正緣向來有固經藥在內,致血滯而不化。藥宜順 血通氣,不宜畜血閉氣。

彌月傷食

彌月俗名「滿肚。」多有恣意食物。致傷食發熱。有類傷 寒食復之證。宜先用紅圓子一二服。卻進小柴胡湯。 此論蓋有所本。

《樓英醫學綱目》

大便祕

婦人產後,有三種疾,鬱冐則多汗,汗多則大便祕,故 難於用藥,惟麻子粥最為穩當。

虛腫

「產後虛腫喘促,利小便則愈,奪魂散」主之。

惡露不下

產後惡露方行,忽然漸少,斷絕不來,腹中重痛,此由 血滯,宜桃仁湯。如有大痛處,必作癰疽,當以癰疽法 治之。

汗出不識人

「產後忽冒悶汗出,不識人者」,暴虛故也。

瘧疾

產後瘧疾,多由污血挾寒熱而作,大法「宜柴胡四物 湯」調之。熱多者,宜服草果飲子。寒多者,宜服生熟飲 子。

發熱

產後發熱,多屬虛寒,惟乾薑加入補藥中,神效,此丹 溪妙法也。

發熱頭痛身疼

凡產後發熱,頭痛身疼,不可便作感冐治之。此等多 是血虛或敗血作梗,宜以平和之劑與服必效。如「玉 露散」,或四物加北柴胡等分煎服。若便以小柴胡湯 及竹葉石膏之類,竟不救者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