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2 (1700-1725).djvu/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城邑,人有知者,勸而說之。遂因闡揚,諸經論等亦備 敷說。晚以《法華》特為時要,便撰疏五卷,鎮常弘演,前 後五十餘遍。每至藥草品,天必降雨。故其幽誠徵感, 為若此也。其佛地、般若制疏并講,津濟後學,聲滿東 川。又撰《無性攝論》疏,厥功始成,奄然長往於本寺,年 六十六。余聞之行人曰:「其人少欲自」節,衣布坐茅。所 獲利祿,隨時散盡。房無遺篋,四壁廓然。未終之前,異 香靈光,至所住室,二夜四至,自睹嘉相,門人同美。迥 曰:「願乘此瑞,往生樂土。」因不食,二十日而終。所飲井 水,終旦泉竭。殯經數日,水方復舊。道俗悲涼,通感若 此。

神照

按《續高僧傳》:「神照姓淳于,汴州中牟人。年九歲,隋亂, 眷屬凋亡,惟母及身,萍流無託。未幾母崩,投造無指, 朝求木實,夕宿屍所,行住見之,莫不下泣。年十二,投 尉氏明智律師而出家焉。於時載揚律藏,學徒雲集。 宇內初定,餱粒未充,照巡村邑,負糧周給。年經六祀, 勞而無倦。供眾之暇,夜誦《法華勝鬘經》,雖久人無知」 者。受具聽律,每發奇思,前學之流,驚其迥悟。又往鄴 下休法師所,聽《攝大乘論》,一遍無遺。講散辭還,休送 出寺。學門怪異,休顧曰:「斯是河南一遍照也。」後生領 袖,爾其知之。又往許州空法師所,聽《雜心論》,纔始八 卷,為師疾而返。後因遂講之,初後通貫。時人語曰:「河 南一遍照,英聲不徒召。」爾後《涅槃》《華嚴》《成實》《雜心》,隨 機便講,曾不辭退。又造像數百鋪,寫經數千卷,任緣 便給,不為藏蓄。新譯《能斷》《金剛般若》,初至披讀,尋括 詞義,似少一行,遂以情側注。及後具本,果與符同,時 咸訝其思力也。貞觀中,遘疾逾久,而戒行無玷,卒於 安業本寺,春秋五十有九。初平素日,一狗將養,所往 恆隨。及鄰大漸,長號,哀厲,通宵向本出家寺,往返二 百餘里,繞寺號呼以告,彼眾素不知也。凶問後至,方 委狗徵。及曙還返安業掩坎之後,長眠流淚,不食而 殂。

道傑

按《續高僧傳》:「道傑姓楊,其先弘農,漢太尉震之後也。 苗裔復居河東安邑之鳴條焉。天懷穎發,廓然物表。 年纔小學,便就外傅,教以書計典籍,粗知大略。然以 宿植德本,情厭俗塵,父母留戀,抑奪不許。開皇十一 年,歲將冠,肇垂翼東飛,投聞喜橫水窟真瑩法師。瑩 鑒其高拔,即而剃落。尋與受具,令學《涅槃》等經。性淨」 修明,聞持鏡曉。後往峴頭山誦《法華經》,月便度。深自 惟曰:「經不云乎?寧願少聞,多解義味。欲得通要,必俟 博遊。」開皇十四年,往青州何記論師所,聽採成實。纔 涉二年,功高四載。記顧曰:「吾子形貌傀偉,清對有方, 學淺而思遠,吾論其興矣。儻子存於始卒,吾當誨而 不倦。」無幾而記遷化,遂爾周流齊土。時有裝寂、安藝, 並號哲人,從之受道,多識前令。又往滄冀魏念二論 師所,聽《毗曇論》。又於清河道尚、汲郡洪該所,俱聽《成 實》。始末四載,傾窮五聚,乃上下搜求,以問法主。每令 該公延頸長息曰:「此子有拔群之亮,弘興論道,其在 子乎?」由是門人胥伏。開皇十九年,自衛適鄴,聽林法 師攝論。又於洪律師所聽《四分》,略知戶牖,意在小論。 將事東行,屬隋漢王召滄州志念、河間法楞長弘并 部,忽遇斯際,即往從之,聽仰迦延讀《婆沙論》,首尾三 載,頗極窮通。然以先攻小學,意為弘顯大乘。仁壽二 年,又依楞法師聽《十地》等論。爾時法門大敞宗師雲 結智景大論,十力攝乘,兩達涅槃,舜龕律部,一期總 萃。并晉中興。乃歷遊講肆,觀略同異,凡經六載,咸陳 難擊。故并州語曰:「大頭傑,難人殺。」然其例並雖少,而 一徵一責,能令流汗。文帝崩,晉陽逆節,便還故里,講 《阿毗曇、心》,又講《地持》,各五六遍,自惟曰:「徒事言說,心 路蒼茫。至於起慧,非定不發。」遂停講,往麻谷,依真慧 禪師學坐,思擇念慧,深入緣起。慧歎曰:「常謂法師等 一從名教,難偃亂流,如何始習便能住想?豈非宿習 所致耶?」後依成實安般念處,兩夕專想觀解大明,便 謂神素法師曰:「昨試依論文,安般念觀,境界極明,而 氣逼上心,坐不安席。欲除此患,終須教遣。請撰諸經 安般同異,編為次第,將依遣滯。」素乃取《婆沙》《成實》《龍 樹》《蘭若》諸部,明十六特勝六種安般之相以示之。即 依修習,更逾明淨。又往麻谷,以呈所證。慧曰:「善哉!大 利根者淋落泉中!諸學坐者,未至此處。」武德元年,請 弘十地。傑笑曰:「息駕修禪,但名自利己法;講揚法化, 誠為利他。至於俱利,事須商度。今當晝語夜默,庶得 小大通洽,不亦可乎?」遂即長弘三十餘遍,常隨門學 百有餘人,堪外化者數盈二十。斯人也,剛決忠恕,少 慾希言,擇交選士,疏財薄食,苦樂不言,喜慍無撓。栖 巖一眾,舉為僧主,辭不獲免,若浮雲焉。以貞觀元年 七月二十八日因疾卒山,春秋五十五,三十六夏。初 有桑泉樊綽者,前周廢教僧也,雖為白衣,常參法宇, 傑以國士遇之。綽已前亡,二女同夢,其父乘虛而至 曰:「吾生西方極樂土矣。知傑師將逝,故來迎接。」因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