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6 (1700-1725).djvu/3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二百七卷目錄

 居士部列傳一

  晉

  衛士度      沮渠安陽侯

  劉程之      張野

  闕公則

  宋

  周續之      張詮

  宗炳       雷次宗

  沈道虔

  齊

  明僧紹      劉虯

  梁

  劉慧斐      劉訏

  劉歊       庾詵

  陳

  徐孝克      王固

  北魏

  崔敬友

  北齊

  陸法和      向居士

  馮袞

  隋

  宋滿       胡璨

  唐

  鄭牧卿      龐蘊

  白居易      裴休

  馬子雲

神異典第二百七卷

居士部列傳一

衛士度

按《異苑》:「汲郡衛士度,苦行居士也。其母嘗誦經長齋, 非道不行,家常飯僧。時日將中,母出齋堂,與諸尼僧 逍遙眺望,忽見空中有一物下,正落母前,乃是天缽, 中滿香飰,舉坐肅然,一時禮敬。母自分行齋,人食之, 皆七日不饑,此缽猶云尚存。士度以惠懷之際得道。」

沮渠安陽侯

按《高僧傳》:「大涼王沮渠蒙遜僭據涼土,自稱為王。有 從弟沮渠安陽侯者,為人強志疏通,涉獵書記。因曇 無讖入河西,弘闡佛法。安陽乃銳意內典,奉持五禁, 所讀眾經,即能諷誦,常以為務學多聞大士之盛業。 少時嘗度流沙,至于闐國,於瞿摩帝大寺遇天竺法 師佛馱斯那,諮問道義。斯那本學大乘,天才秀發,誦」 半億偈,明了禪法,故西方諸國號為「人中師子。」安陽 從受《禪祕要治病經》,因其梵本,口誦通利。既而東歸 於高昌,得《觀世音》《彌勒》二《觀經》各一卷。及還河西,即 譯出《禪要》,轉為晉文。及偽魏吞併西涼,乃南奔於宋。 晦志卑身,不交世務,常遊止塔寺,以居士自卑。初出 《彌勒》《觀音》二《觀經》,丹陽尹孟顗見而善之,深加賞接。 後竹園寺慧濬尼復請出禪經,安陽既通習積久,臨 筆無滯,旬有七日,出為五卷。頃之,又於鍾山定林寺 譯出《佛母般泥洹經》一卷。安陽居絕妻孥,無欲榮利, 從容法侶,宣通正法,是以黑白咸敬而嘉焉。後遘疾 而終。

劉程之

按《蓮社高賢傳》:「劉程之,字仲思,彭城人,漢楚元王之 後。妙善老莊,旁通百氏。少孤,事母以孝聞。自負才不 預時俗。初解褐為府參軍,謝安、劉裕嘉其賢,相推薦, 皆力辭。性好佛理,乃之廬山,傾心自託。遠公曰:『官祿 巍巍,欲何不為』?答曰:『君臣相疑,吾何為之』?劉裕以其 不屈,乃旌其號曰遺民。及雷次宗、周續之、宗炳、張詮」、 畢穎之等,同來廬山。遠公謂曰:「諸君之來,豈宜思淨 土之遊乎?」程之乃鑱石為誓文,以志其事。遂於西林 澗北別立禪坊,養志安貧,精研元理,兼持禁戒。宗張 等咸歎仰之。嘗貽書關中,與什肇揚搉經義,著《念佛 三昧詩》,以見專念坐禪之意。始涉半載,即於定中見 佛光照地,皆作金色。居十五年,於正念佛中見阿彌 陀佛玉毫光照,垂手慰接。程之曰:「安得如來為我摩 頂,覆我以衣?」俄而佛為摩頂,引袈裟以披之。他日念 佛,又見入七寶池,蓮青白,其水湛湛,有人頂有圓光, 胸出卍字,指池水曰:「八功德水,汝可飲之。」程之飲水 甘美,及寤,猶覺異香發於毛孔。乃自慰曰:「吾淨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