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23 (1700-1725).djvu/5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

 第一百一卷目錄

 馬部雜錄一

禽蟲典第一百一卷

馬部雜錄一

《易經坤卦》:「坤:元、亨,利牝馬之貞。」程傳《乾》以剛固為「貞」,「坤」 則柔順而貞。牝馬柔順而健行,故取其象。大全建安丘 氏曰:馬象乾而《坤》言牝馬者,明其為乾之體也。 「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本義馬,乾之 象,而以為地類者,牝陰物而馬又行,地之物也。 《屯卦》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程傳乘馬欲行也,欲從 正應而復班如不能進也。班,分布之義。下馬為「班」,與 馬異處也。本義「班」,分布不進之貌。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上六,乘馬班如, 泣血漣如。

《賁卦》六四:「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本義「皤」,白也。 馬,人所乘,人白則馬亦白矣。四與初相賁者,乃為九 三所隔而不得遂,而其往求之心,如飛翰之疾也。 《大畜》:九三,良馬逐,利艱貞。曰閑輿衛,利有攸往。本義三 以陽居健極、上以陽居畜極,極而通之時也。又皆陽 爻。故不相畜而俱進、有「良馬逐」之象焉。然過剛銳進、 故戒之以艱貞閑習,乃利於有往也。

《晉卦》: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大全雲峰胡氏曰:坤 有土,有民有安之象。「錫馬蕃庶」,坤為牝馬,為眾之象。 「晝日三接」,離為日,為中虛之象。或曰馬與晝日離之 象。蕃庶三接,坤為眾,為文之象。漢上朱氏曰:「《周官校 人》:天子十有二閑,馬六種;邦國六閑,馬四種。凡朝覲 會同,毛馬而頒之,錫馬蕃庶也。大行人公之禮,三享 三問三勞,晝日三接也。」

《明夷》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馬壯,吉。程傳「夷于左股」, 謂傷害其行而不甚切也。雖然,亦必自免,有道拯用 壯健之馬,則獲免之速而吉也。

《睽卦》初九:「悔亡,喪馬勿逐自復。見惡人,無咎。」程傳初與 四雖非應而同德相與,故「相遇。」馬者所以行也。陽,上 行者也。睽獨無與則不能行,是「喪其馬」也。四既與之 合,則能行矣,是「勿逐」而馬復得也。

《渙卦》初六,用「拯馬壯,吉。」本義始渙而拯之,為力既易。又 有「壯馬」、其吉可知。大全蔡氏曰:「馬壯則行速」,言用救《渙》 之急也。

《中孚》六四:月幾朢,馬匹亡,無咎。程傳四與初為正應,匹 也。古者駕車用四,馬不能備,純色則兩服兩驂各一 色,又小大必相稱,故兩馬為匹,謂對也。馬者,行物也。 初上應四,而四亦進從五,皆上行,故以馬為象。孚道 在一,四既從五,若復下係於初,則不一而害于孚,為 有咎矣。故「馬匹亡」則「無咎。」大全方氏曰:「晏嬰不入崔、陳 之黨,韓退之不污牛、李之朋,《馬匹亡》也。」

《繫下傳》「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本義 下動上說。大全漢上朱氏曰:「上古牛未穿,馬未絡,至是 始服乘之。」鄱陽董氏曰:「服牛乘馬,穿鼻絡頭,雖人為 也,亦各因其天而任之,故取諸隨。」安定胡氏曰:「隨者, 動作必隨于人。」

《說卦》八,「乾為馬。」正義乾象天,天行健,故「為馬」也。大全或問: 《易》之象,朱子曰:「便是理會不得。如乾為馬」,而《乾》之象 卻專說龍。如此之類,皆不通。吳氏曰:「健而行不息者, 馬也。」項氏曰:「造化權輿云,馬,乾象,故蹄圓;牛坤象,故 蹄析。」胡氏曰:「周公以乾為龍,而夫子以為馬;文王以 坤為馬,而夫子以為牛。以見象之不必泥也。如此,學 《易》者觸類而長之可也。」

《說卦》十一乾,為良馬,為老馬,為瘠馬,為駁馬。正義良馬, 取其行健之善也。為老馬,取其行健之久也;為瘠馬, 取其行健之甚。瘠馬骨多也;為駁馬,言此馬有牙如 鋸,能食虎豹。《爾雅》云:「鋸牙食虎豹。」此之謂也。駁馬能 食虎豹,取其至健也。大全吳氏曰:「瘠馬多骨少肉,健之 最堅強者也。」

《震》:其於馬也,為善鳴,為馵足,為作足,為的顙。正義「善鳴」, 取其象雷聲之遠聞也。為馵足,馬後足白;為馵,取其 動而見也。「為作足」,取其動而行健也。「為的顙白額為 的顙」,亦取動而見也。大全蔡氏曰:氣始亨,故於馬為善 鳴。陽在下,故又為馵足、為作足。陰在上,故為的顙。的, 白也,而顙在上也。《詩》所謂「白顛」,傳所謂的顱是也。吳 氏曰:善鳴者,陽在內為聲,上畫偶口,開出聲也。馵足, 足骹白,陽之色。作足,足超起,陽之健,皆言下畫之陽 也。的顙,額有旋毛,中虛如射者之的,言上畫之虛也。 坎,其於馬也為美脊、為亟心,為下首,為薄蹄,為曳。正義 《美脊》,取其陽在中也。《亟心》,亟急也,取其中堅內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