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23 (1700-1725).djvu/5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也,非兩馬而四足也,一馬馬也。馬或白者,二馬而或

白也,非一馬而或白,此乃一是而一非者也。

《乘馬》,待周乘馬,然後為乘馬也。有乘於馬,因為乘馬 矣。逮至「不乘馬」,待周不乘馬,而後不乘馬,此一周而 一不周者也。

《耕柱篇》:「大國之攻小國,譬猶童子之為馬也。童子之 為馬,足用而勞。今大國之攻小國也,攻者,農夫不得 耕,婦人不得織,以守為事;攻人者,亦農夫不得耕,婦 人不得織,以攻為事。故大國之攻小國也,譬猶童子 之為馬也。」

《魯問篇》:子墨子謂魯陽文君曰:「攻其鄰國,殺其民人, 取其牛馬粟米貨財,則書之於竹帛,鏤之於金石,以 為銘於鐘鼎,傳遺後世子孫曰:『莫若多』。」

公孫龍子《通變論》:「羊與牛唯異。羊有齒,牛無齒,而牛 之非羊也,羊之非牛也,未可,是不俱有而或類焉。羊 有角,牛有角,牛之而羊也,羊之而牛也,未可,是俱有 而類之不同也。羊牛有角,馬無角,馬有尾,羊牛無尾。 故曰羊合牛非馬也。非馬者,無馬也。無馬者,羊不二, 牛不二,而羊牛二,是而羊而牛非馬可也。」

《商子畫策篇》:「騏驎騄駬,每一日走千里,有必走之勢 也。」

《禁使》篇:「若使馬焉能言,則騶虞無所逃其惡矣。」 《荀子勸學》篇:「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跬步不休,跛鱉千里;累土不輟,丘山崇成。厭其源,開 其瀆,江河可竭。一進一退,一左一右,六驥不致。彼人 之才性之相懸也,豈若跛鱉之與六驥足哉?然而跛 鱉致之,六驥不致,是無他故焉,或為之,或不為之耳。 《不苟篇》:馬鳴而馬應之,非知也,其勢然也。

《儒效》篇:「造父者,天下之善御者也。無輿馬,則無所見 其能。」

《王制篇》:「北海則有走馬吠犬焉,然而中國得而畜使 之。」

「力不若牛,走不若馬,而牛馬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 不能群也。」

《禮論》篇:「大路之馬必倍至,教順然後乘之,所以養安 也。」

《解蔽》篇:「奚仲作車乘杠,作乘馬」,而造父精于御。 《性惡》篇:「驊騮騏驥,纖離綠耳,此皆古之良馬也。然而 前必有銜轡之制,後有鞭策之威,加之以造父之馭, 然後一日而致千里也。」

《哀公》篇:「弓調而後求勁焉,馬服而後求良焉。」

《韓子難勢》篇:「夫良馬固車,使臧獲御之,則為人笑;王 良御之,而日取千里。車馬非異也,或至乎千里,或為 人笑,則巧拙相去遠矣。」

《外儲說》:「宋人善辯者,持白馬,非馬也。服齊,稷下之辯 者,乘白馬而過關,則顧白馬之賦。故籍之虛辭,則能 勝一國;考實按形,不能謾於一人。」

今有馬于此,如驥之狀者,天下之至良也。然而驅之 不前,卻之不正,左之不左,右之不右,則臧獲雖賤,不 托其足。臧獲之所願托其足于驥者,以驥之可以追 利避害也。今不為人用,臧獲雖賤,不托其足焉。 《呂氏春秋精通》篇:「伯樂學相馬,所見無非馬者,誠乎 馬也。」

《別類篇》:「驥驁綠耳,背日而西走;至乎夕,則日在其前 矣。」

《君守篇》:「王良之所以使馬者,約審之以控其轡,而四 馬莫敢不盡力。有道之主,其所以使群臣者亦有轡, 其轡何如?正名審分,是治之轡已。」

「凡為善難,任善易」,奚以知之?人與驥俱走,則人不勝 驥矣。居於車上而任驥,則驥不勝人矣。人主好治人 官之事,則是與驥俱走也,必多所不及矣。

《執一篇》,「一則治,兩則亂。」今御驪馬者,使四人,人操一 策,則不可以出於門閭者不一也。

《明理》篇:「至亂之化馬牛,乃言馬有生角。」

《觀表》篇:「古之善相馬者,寒風是相,口齒麻朝相頰,子 女厲相目,衛忌相髭,許鄙相尻,投伐褐相胸,脅管青 相膹。」陳悲相股腳,秦牙相前,贊君相後,凡此十人 者,皆天下之良工也。其所以相者不同,見馬之一徵 也,而知節之高卑,足之滑易,材之堅脆,能之長短。 《史記張儀傳》:張儀說韓王曰:「秦馬之良,戎兵之眾,探 前趹後,蹄間三尋,騰者,不可勝數。」《索隱》曰:謂馬前 足探向前,後足趹于後。趹音烏穴反。趹謂後足扶地, 言馬之走勢疾也。「七尺曰尋」,言馬走之疾,前後蹄間 一擲而過三尋也。

《平準書》「漢興,接秦之弊,丈夫從軍旅,老弱轉糧饟,作 業劇而財匱,自天子不能具鈞駟。」索隱曰:天子駕 駟馬,其色宜齊同。今言國家貧,天子不能具鈞色之 駟馬,《漢書》作「醇駟」,醇與純一色也。或作「騂」,非也。 《漢書。趙廣漢傳》:「鉤距者設欲知馬賈,則先問狗,已問 羊,又問牛,然後及馬。」參伍其賈,以類相準,則知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