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6 (1700-1725).djvu/6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李珣曰:「辟惡去邪鬼,尸注心氣。」

《檀香釋名》

李時珍曰:檀,善木也,故字從「亶。」亶,善也。釋氏呼為旃 檀,以為湯沐,猶言離垢也。番人訛為真檀。雲南人呼 紫檀為勝沈香,即赤檀也。

集解

陳藏器曰:「白檀出海南,樹如檀。」

蘇恭曰:「紫真檀出崑崙盤盤國。雖不生中華,人間遍 有之。」

《蘇頌》曰:「檀香有數種,黃、白、紫之異,今人盛用之,江淮、 河朔所生檀木即其類,但不香爾。」

李時珍曰:按:《大明一統志》云:「檀香出廣東、雲南及占 城、真臘、瓜哇、渤泥、暹羅、三佛齊、回回等國,今嶺南諸 地亦皆有之。樹葉皆似荔枝,皮青色而滑澤。」葉廷珪 《香譜》云:「皮實而色黃者為黃檀,皮潔而色白者為白 檀,皮腐而色紫者為紫檀。其木並堅重清香,而白檀 尢良,宜以紙封收,則不洩氣。」王佐格《古論》云:「紫檀諸 溪峒出之,性堅。新者色紅,舊者色紫,有蟹爪文。新者 以水浸之,可染物。真者揩壁上,色紫,故有紫檀色。黃 檀最香,俱可作帶骻、扇骨等物。」

白旃檀氣味

辛溫無毒。

《大明》曰:「熱。」

張元素曰:「陽中微陰,入手太陰、足少陰,通行陽明經。」

白旃檀主治

陶弘景曰:「消風熱腫毒。」

陳藏器曰:「治中惡鬼氣,殺蟲。」

《大明》曰:「煎服,止心腹痛,霍亂腎氣痛。水磨塗外腎并 腰腎痛處。」

張元素曰:「散冷氣,引胃氣上升。進飲食。」

《李時珍》曰:「噎膈吐食。又面生黑子,每夜以漿水洗拭 令赤,磨汁塗之,甚良。」

發明

李杲曰:白檀調氣,引芳香之物,上至極高之分,最宜 橙橘之屬,佐以薑棗,輔以葛根、縮砂、益智、豆蔻,通行 陽明之經,在胸膈之上,處咽嗌之間,為理氣要藥。 李時珍曰:《楞嚴經》云:「白栴檀涂身後,除一切熱惱。」今 西南諸番酋,皆用諸香塗身,取此義也。杜寶《大業錄》 云:「隋有壽禪師,妙醫術,作五香飲濟人。沈香飲、檀香 飲」、丁香飲、澤蘭飲、甘松飲,皆以香為主,更加別藥,有 味而止渴,兼補益人也。《道書》檀香謂之「浴香」,不可燒 供上真。

紫檀氣味

鹹微寒無毒。

紫檀主治

《別錄》曰:「摩塗惡毒風毒。」

陶弘景曰:「刮末傅金瘡,止血止痛,療淋。」

《大明》曰:「醋磨傅一切卒腫。」

發明

李時珍曰:「白檀辛溫,氣分之藥也。故能理衛氣而調 脾肺,利胸膈。紫檀鹹寒,血分之藥也。故能和營氣而 消腫毒,治金瘡。」

《降真香釋名》

李珣曰:「《仙傳》拌和諸香,燒煙直上,感引鶴降醮星辰, 燒此香為第一度,籙功力極驗」,降真之名以此。 李時珍曰:俗呼舶上來者為番降,亦名雞骨,與沈香 同名。

集解

唐慎微曰:「降真香出黔南。」

李珣曰:「生南海山中及大秦國。其香似蘇方木,燒之 初不甚香,得諸香和之,則特美。入藥以番降,紫而潤 者為良。」

李時珍曰:「今廣東、廣西、雲南、安南、漢中、施州、永順、保 靖及占城、暹羅、渤泥、琉球諸番皆有之。」朱輔山《溪蠻 叢話》云:「雞骨香,即降香,本出海南。今溪峒僻處所出 者,似是而非,勁瘦不甚香。」周達觀《真臘記》云:「降香生 叢林中,番人頗費砍斫之功,乃樹心也。其外白,皮厚 八、九寸,或五、六寸,焚之,氣勁而遠。」又嵇含《草木狀》云: 「紫藤香,長莖細葉,根極堅實,重重有皮,花白子黑。其 莖截置煙焰中,經久成紫,香可降神。」按:嵇氏所說,與 前說稍異,豈即朱氏所謂似是而非者乎?抑中國者 與番降不同乎?

氣味

辛溫無毒。

主治

李珣曰:「燒之,辟天行時氣,宅舍怪異。小兒帶之,辟邪 惡氣。」

李時珍曰:「療折傷金瘡,止血定痛,消腫生肌。」

發明

李時珍曰:降香,唐、宋本草失收,唐慎微始增入之,而 不著其功用。今折傷金瘡家多用其節,云可代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