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9 (1700-1725).djvu/8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焉可以息哉!」曰:「然則賜願息于耕矣。」孔子曰:「『《詩》云:『晝 爾于茅,宵爾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耕之難也』, 焉可以息哉!」曰:「然則賜將無所息者也?」孔子曰:「有焉, 望其廣則睪如也,視其高則填如也,察其從則隔如 也,此其所以息也矣。」

子夏侍坐于孔子曰:「敢問《詩》云『愷悌君子,民之父母』, 何如斯可謂民之父母?」孔子曰:「夫民之父母,必達于 禮樂之源,以致五至而行三無,以橫于天下。四方有 敗,必先知之。此之謂民之父母。」子夏曰:「敢問何謂五 至?」孔子曰:「志之所至,《詩》亦至焉;詩之所至,禮亦至焉。 禮之所至,樂亦至焉;樂之所至,哀亦至焉。詩禮相成, 哀樂相生,是以正。明目而視之,不可得見;傾耳而聽 之,不可得而聞;志氣塞于天地,行之充于四海,此之 謂五至焉。」子夏曰:「敢問何謂三無?」孔子曰:「無聲之樂, 無體之禮,無服之喪,此之謂三無。」子夏曰:「敢問三無, 何《詩》近之?」孔子曰:「『夙夜基命宥密』,無聲之樂也;『威儀 逮逮,不可選也,無體之禮也。凡民有喪,扶伏救之,無 服之喪也』。」子夏曰:「言則美矣大矣,言盡于此而已。」孔 子曰:「何謂其然?吾語汝,其義猶有五起焉。」子夏曰:「何 如?」孔子曰:「無聲之樂,氣志不違;無體之禮,威儀遲遲; 無服之喪,內恕孔悲。無聲之樂,所願必從;無體之禮, 上下和同;無服之喪,施及萬邦。既然而又奉之以三; 無私而勞天下,此之謂五起。」子夏曰:「何謂三無私?」孔 子曰:「『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其在《詩》曰:『帝 命不違,至于湯齊』。湯降不遲,聖敬日躋。昭假遲遲,上 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圍』。是湯之德也。」子夏蹶然而起, 負牆而立,曰:「弟子敢不志之!」

齊太史子與適魯,見孔子。孔子與之言道,退而謂南 宮敬叔曰:「孔子生于衰周,先王典籍,錯亂無紀,而乃 論百家之遺記,考正其義,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刪《詩》 述《書》,定禮理《樂》,制作《春秋》,讚明《易》道,垂訓後嗣,以為 法式,其文德著矣。」

巫馬期字子期。孔子將近行,命從者皆持蓋,已而果 雨,巫馬期問曰:「旦無雲,既日出,而夫子命持雨具,敢 問何以知之?」孔子曰:「昨暮月宿畢。《詩》不云乎:『月離于 畢,俾滂沱矣』。以此知之。」

《韓詩外傳》孔子燕居,子貢攝齊而前曰:「弟子事夫子 有年矣,才竭而智罷,振于學問,不能復進,請一休焉。」 孔子曰:「賜也欲焉休乎?」曰:「賜欲休于事君。」孔子曰:「《詩》 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為之若此其不易也,若之何 其休也?」曰:「賜欲休於事父。」孔子曰:「《詩》云:『孝子不匱,永 錫爾類』。為之若此其不易也,如之何其休也?」曰:「賜欲 休于事兄弟」,孔子曰:「『《詩》云:『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 既翕,和樂且耽』。為之若此其不易也,如之何其休也?」 曰:「賜欲休于畊田」,孔子曰:「《詩》云:『晝爾于茅,宵爾索綯, 亟其乘屋,其始播穀』。為之若此其不易也,若之何其 休也?」子貢曰:「君子亦有休乎?」孔子曰:「『闔棺兮乃止播 耳,不知其時之易遷兮』,此之謂君子」所休也。故學而 不已,闔棺乃止。《詩》曰:「日就月將。」言學者也。按此條與家語事同

而辭異並存之

子夏讀《詩》已畢,夫子問曰:「爾亦可言於《詩》矣?」子夏對 曰:「《詩》之於事也,昭昭乎若日月之光明,燎燎乎如星 辰之錯行,上有堯舜之道,下有三王之義,弟子不敢 忘。雖居蓬戶之中,彈琴以詠先生之風,有人亦樂之, 無人亦樂之,亦可發憤忘食矣。《詩》曰:『衡門之下,可以 棲遲。泌之洋洋,可以療饑』。」夫子造然變容曰:「嘻!吾子 始可以言《詩》己矣。然子以見其表,未見其裡。」顏淵曰: 「『其表已見,其裡,又何有哉』?孔子曰:『闚其門,不入其中, 安知其奧藏之所在乎?然藏又非難也。丘嘗悉心盡 志,已入其中,前有高岸,後有深谷,泠泠然如此,既立 而已矣,不能見其裡,蓋謂精微者也』。」

子夏問曰:「《關雎》何以為國風始也?」孔子曰:「《關雎》至矣 乎!夫《關雎》之人,仰則天,俯則地;幽幽冥冥,德之所藏; 紛紛沸沸,道之所行。雖神龍化,斐斐文章,大哉《關雎》 之道也!萬物之所繫,群生之所懸命也!河洛出書圖, 麟鳳翔乎郊。不由《關雎》之至,則《關雎》之事,將奚由至 矣哉!夫《六經》之策皆歸論汲汲,蓋取之乎《關雎》。《關雎》」 之事大矣哉!馮馮翊翊,自東自西,自南自北,無思不 服。子其勉強之,思服之。天地之間,生民之屬,王道之 原,不外此矣。子夏喟然嘆曰:「大哉《關雎》!乃天地之基 也。《詩》曰:『鼓鐘樂之』。」

魏文侯有子曰擊,次曰訴。訴少而立,以嗣封。擊中山, 三年莫往來。其傅趙蒼唐曰:「父忘子,子不可忘父,何 不遣使乎?」擊曰:「願之,而未有所使也。」蒼唐曰:「臣請使。」 擊曰:「諾。」於是乃問君之所好與所嗜,曰:「君好北犬,嗜 晨鴈。」遂求北犬晨鴈賫行。蒼唐至,曰:「北蕃中山之君 有北犬《晨鴈》。」使蒼唐再拜獻之。文侯曰:「擊知吾好北 犬,嗜晨鴈也,則見使者。」文侯曰:「擊無恙乎?」蒼唐唯唯 而不對,三問而三不對。文侯曰:「不對何也?」蒼唐曰:「臣 聞諸侯不名,君既已賜弊邑,使得小國侯君問以名, 不敢對也。」文侯曰:「中山之君無恙乎?」蒼唐曰:「今者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