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5 (1700-1725).djvu/6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為兒時猶誦之,今其集不行於世矣。

《周朴詩》二卷。

唐處士周朴撰。《歐公詩話》曰:唐之晚年,詩人無復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務以精意相高。如周朴者,構思尤艱,每有所得,必極其雕琢,故詩人稱朴詩「月鍜季鍊」 ,未及成篇,已播人口,其名重當時如此,而今不復傳矣。余少時猶見其集,其句有云:「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 又云:「曉來山雨鬧,雨過杏花稀。」 誠佳句也。

《韓偓詩》二卷,《香奩集》一卷

晁氏曰:唐韓偓致光,京兆人。龍紀元年進士。累遷諫議大夫、翰林學士。昭宗幸鳳翔,進兵部侍郎承旨。朱全忠怒,貶濮州司馬、榮懿尉。天祐初,挈族依王審知而卒。《香奩集》、沈括《筆談》以為和凝所作。凝既貴,惡其側豔,故詭稱偓著。或謂括之言妄。《許彥周詩話》:「高秀實言:元微之詩豔麗而有骨,韓偓《香奩集》麗而無骨。」 李端叔意喜韓偓詩,誦其序云:「咀五色之靈芝,香生九竅;咽三危之瑞露,美動七情。」 秀實云:勸不得也。

石林葉氏曰:「偓在閩所為詩,皆手自寫成卷。嘉祐間,裔孫奕出其數卷示人,龐穎公為漕取奏之,因得官。詩文氣格不甚高,吾家僅有其詩百餘篇。世傳別本,有名《香奩集》者,《唐書˙藝文志》亦載。其辭皆閨房,不雅馴。或謂江南韓熙載所為,誤以為偓。若然,何為錄於《唐志》乎?熙載固當有之,然吾所藏偓詩中,亦有一二」 篇絕相類,豈其流落亡聊中,姑以為戲,然不可以為訓矣。

又曰:「《韓偓傳》自貶濮州司馬後載其事,即不甚詳。其再召為學士,在天祐二年。吾家所藏偓詩雖不多,然自貶後,皆以甲子歷歷自記其所在,有《乙丑年在袁州得人賀復除戎曹依舊承旨》詩,即天祐二年也。昭宗前一年已弒,蓋哀帝之命也。末句云:『若為將朽質,猶擬杖於朝』。固不往矣。其後又有《丁卯年正月聞再》」 除戎曹,依前充職詩末句云:「豈獨鴟夷解歸去,五湖魚艇且餔糟。」 天祐四年也。是嘗兩召皆辭,《唐史》止書其一。是歲四月,全忠篡其召命,自哀帝之世,自後復召,則癸酉年南安縣之作,即梁之乾化二年。時全忠亦已被弒,明年梁亡,其兩召不行,非特避禍,蓋終身不食梁祿,其大節與司空表聖略相等,惜乎《唐史》不能少發明之也。

《唐英集》三卷。

陳氏曰:「唐翰林學士吳融子華撰。」 與偓皆龍紀元年進士。

《張蠙詩》一卷。

晁氏曰:偽蜀張蠙字象文,清河人。唐乾寧中進士,為校書郎、櫟陽尉、犀浦令。建開國,拜膳部員外郎,後為金堂令。王衍與徐后遊大慈寺,見壁間書:「牆頭細雨垂纖草,水面回風聚落花。」 愛之,問知蠙句,給札令以詩進。蠙以二百首獻,衍頗重之,將召為知制誥,宋光嗣以其輕傲,止賜白金而已。蠙生而穎秀,幼能為詩,作《登單于臺》有「白日地中出,黃河天外來」 之句,為世所稱。

《靈溪集》七卷。

陳氏曰:唐校書郎上饒王貞白有道撰。乾寧二年進士。其集有《自序》,永豐人有藏之者,洪景盧得而刻之。詩雖多,在,一時儕輩未為工也。

《翁承贊集》二卷。

陳氏曰:唐諫議大夫京兆翁承贊文堯撰。乾符二年進士。

《褚載集》一卷。

陳氏曰:唐褚載厚之撰。

《王轂集》一卷。

陳氏曰:唐王轂虛中撰。二人皆乾寧五年進士。

《盧延讓詩》一卷。

晁氏曰:偽蜀盧延讓子善也,范陽人。唐光化九年進士。朗陵雷滿辟,滿敗,歸王建。及僭號,授水部員外郎,累遷給事中。卒官,終刑部侍郎。延讓師薛能,詩不尚奇巧,人多誚其淺俗,獨吳融以其不蹈襲,大奇之。

《牛嶠歌詩》三卷。

晁氏曰:偽蜀牛嶠字延峰,隴西人。唐相僧孺之後。博學有文,以歌詩著名。乾符五年進士,歷拾遺、補闕、尚書郎。王建鎮西川,辟判官。及開國,拜給事中,卒。集本三十卷,《自序》云:「竊慕李長吉所為歌詩,輒之。」

韋莊:《浣花集》五卷。

晁氏曰:偽蜀韋莊字端己。仕王建,至吏部侍郎、平章事。集乃其弟藹所編,以所居即杜甫草堂舊址,故名。《偽史》稱「莊有集二十卷」 ,今止存此。

《王駕集》一卷。

陳氏曰:唐彭城王駕大用撰。大順元年進士。自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