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5 (1700-1725).djvu/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陳氏曰:即《別集》第九卷、第十卷「平泉山居所作詩賦記」 也。

《林藻集》一卷。

陳氏曰:唐嶺南節度副使林藻緯乾撰。貞元七年進士。試《珠還合浦賦》,敘珠去來之意,人謂之「神助。」

《林蘊集》一卷。

陳氏曰:唐邵州刺史林蘊復夢撰。藻之弟也,見《儒學傳》。蘊父披,蘇州別駕,有子九人,世號「九牧」 ,林氏其族,至今衣冠詩禮。以蘊所為《父墓碑》考之,其八子為刺史司馬,其一號處士。而披之父為饒陽郡守,祖為瀛州刺史,蓋亦盛矣。

孫樵「《經緯集》三卷。」

晁氏曰:唐孫樵字隱之。大中九年進士。廣明初,黃巢犯闕,赴岐、隴,授職方員外。時詔書曰「《行在》三絕。」 以常侍李騭有曾、閔之行,前進士司空圖有巢、由之風,樵有楊、馬之風,遂輯所著名《經緯集》。

陳氏曰:其文自為序,凡三十五篇,蓋其刪擇之餘也。東坡嘗曰:「學韓愈而不至者為皇甫湜,學湜而不至者為孫樵。」

《陳黯文集》三卷。

晁氏曰:《唐四庫書目》有《綺莊集》十卷,今所餘止四卷,詩三十二,啟狀四十四而已,惜其散落太半。其本乃南唐故物,紙墨甚精,後題曰「昇平四年重題」 ,其印文云「建鄴文房」 本。內「密」 字皆缺其畫,而「超」 字不缺,蓋昊時所繕寫也。其詩如《置酒》《揚州》《送人》皆不凡,而樂府格調尤高。然史逸其行事,詩中亦有不可考。獨啟事內有白、韋、崔三相公狀,白乃敏中,崔乃元式,韋乃琮也。三人同相,於宣宗初載,其末云「限守藩服」 ,則知綺莊時已任刺史矣。

《李甘文集》一卷。

陳氏曰:唐侍御史李甘和鼎撰。甘欲壞鄭注麻,坐貶死,杜牧所為賦《詩》者也。

薛逢《四六集》一卷。

陳氏曰:唐祕書監河東薛逢陶臣撰。

《鄭畋集》五卷。

晁氏曰:唐鄭畋台文也。滎陽人。會昌一年進士,書判入等,授校書郎,調渭南尉、知制誥、中書舍人。乾符四年,以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二年召復秉政,至成都,以疾不拜,終太子少保。槁草皆乾符堂判敕語云。又名《敕語唐判集》,凡一卷。

《陳陶集》二卷。

晁氏曰:唐陳陶嵩伯也。鄱陽人。大中時,隱洪州西山,自號「三教布衣」 云。《江南野史》有傳。

皮日休《文藪》十卷。

晁氏曰:唐皮日休字襲美,一字逸少,襄陽人。隱鹿門山,自號醉吟先生,以文章自負,尤善箴銘。咸通八年,登進士第,為著作佐郎、太常博士。乾符喪亂,東出關,為毘陵副使,陷巢賊中,賊遣為讖文,疑其譏已,遂害之。集乃咸通丙戌年居州里所編。《自序》云:「發篋次類文,槁繁如藪澤」 ,因以名之,凡二百篇。陳氏曰:黃巢之難,日休陷賊中,為「果頭三屈律」 之讖,賊疑譏己髮拳,遂見害。陸游《筆記》以《皮光業碑》辯其不然。

陸龜蒙:《笠澤叢書》四卷

晁氏曰:唐陸龜蒙魯望也。蘇州人。少高放,通《六經》大義,尤明《春秋》。舉進士,一不中。從張搏為蘇湖從事,居松江甫里,以文章自怡。少工歌詩,其體裁不一,卒造乎平淡而已。自號江湖散人,或號甫里先生,皆為之傳。《新史》多取之,而獨不云工歌詩。笠澤者,松江地名也。其集《自序》云:自乾符六年春臥病笠澤時,亦隱几著書,詩、賦、銘、記往往雜叢混而錄之,故曰《叢書》。今按其集,歌詩為多,又比它文最工。《新史》疏漏如此。

陳氏曰:叢書為甲乙丙丁詩文雜編,政和中,朱衮刊之吳江,末有四賦,用蜀本增入。蜀本七卷,郫人樊開所序。龜蒙自號「天隨子」 ,甫里先生,江湖散人,與皮日休善,有《松陵唱和集》,皆不在《文藪叢書》中。

《文泉子》十卷。

陳氏曰:唐中書舍人長沙劉蛻復愚撰。自為序云:「覃以九流之旨,配以不竭之義,曰泉。」 有《文塚銘》,甚奇。蛻,大中四年進士,其為西掖,在咸通時。

司空圖《一鳴集》三十卷。

晁氏曰:唐司空圖表聖也,河中人。咸通十二年,王凝下及第。黃巢陷長安,僖宗次鳳翱,召拜知制誥、中書舍人。朱溫將篡,召為禮部尚書,不赴。聞哀帝遇弒,不食而卒。圖居中條山,自號知非子、《耐辱居士。集》自為序,以「濯纓亭」 、「一鳴窗」 名其集。子荷別為集後記。最長於詩,其論詩有曰:「梅止於酸,而鹽止於鹹,味常在於」 酸鹹之外。謂其詩「棋聲花院靜,旛影石壇高」 之句為得之,人以其言為然。

陳氏曰:圖見《卓行傳》,唐末高人勝士也。蜀本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