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0 (1700-1725).djvu/4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十數以立威。顥捕得一人,使引其類,貰宿惡,分地處 之,令以挽繂為業,且察為奸者,自是境無焚剽患。內 侍王中正按閱保甲,權焰章震,諸邑競侈供張,悅之 主吏來請,顥曰:「吾邑貧,安能效他邑取於民?法所禁 也。獨有令故青帳可用爾。」除判武學。李定劾其新法 之初,首為異論,罷歸故官。又坐獄逸囚,責監汝州鹽 稅。哲宗立,召為宗正丞,未行而卒,年五十四。顥資性 過人,充養有道,和粹之氣,盎於面背,門人交友從之 數十年,亦未嘗見其忿厲之容。遇事優為,雖當倉卒, 不動聲色。自十五六時,與弟頤聞汝南周敦頤論學, 遂厭科舉之習,慨然有求道之志,泛濫於諸家,出入 於老、釋者幾十年,返求諸《六經》而後得之。秦、漢以來, 未有臻斯理者。教人自致知至於知止,誠意至於平 天下,灑掃應對至於窮理盡性,循循有序。病學者厭 卑近而騖高遠,卒無成焉。故其言曰:「道之不明,異端 害之也。昔之害近而易知,今之害深而難辨。昔之惑 人也乘其迷暗,今之惑人也因其高明。」自謂之窮神 知化,而不足以開物成務。言為無不周遍,「實則外於 倫理,窮深極微,而不可以入堯、舜之道。天下之學,非 淺陋固滯,則必入於此。自道之不明也,邪誕妖妄之 說競起,塗生民之耳目,溺天下於污濁,雖高才明智, 膠於見聞,醉生夢死,不自覺也。是皆正路之蓁蕪,聖 門之蔽塞,辟之而後可以入道。」顥之死,士大夫識與 不識,莫不哀傷焉。文彥博采眾論,題其墓曰「明道先 生。」其弟頤序之曰:「周公沒,聖人之道不行。孟軻死,聖 人之學不傳。道不行,百世無善治;學不傳,千載無真 儒。無善治,士猶得以明。夫善治之道,以淑諸人,以傳 諸後。無真儒,則貿貿焉莫知所之,人欲肆而天理滅 矣。先生生於千四百年之後,得不傳之學於遺經,以 興起斯文」為己任,辨異端,闢邪說,使聖人之道煥然 復明於世,蓋自孟子之後一人而已。然學者於道,不 知所向,則孰知斯人之為功?不知所至,則孰知斯名 之稱情也哉?嘉定十三年,賜諡曰「純公。」淳祐元年,封 河南伯,從祀孔子廟庭。

程頤

按《宋史程頤傳》:「『頤字正叔,年十八,上書闕下,欲天子 黜世俗之論,以王道為心。游太學,見胡瑗,問諸生以 顏子所好何學』,頤因答曰:『學以至聖人之道也。聖人 可學而至歟?曰:『然。學之道如何』?曰:『天地儲精,得五行 之秀者為人。其本也,真而靜,其未發也,五性具焉,曰 仁義禮智信。形既生矣,外物觸其形而動其中矣。其』』」 中動而七情出焉,曰「喜怒、哀、樂、愛、惡、欲。」情既熾而益 蕩,其性鑿矣。是故覺者約其情使合於中,正其心,養 其性。愚者則不知制之,縱其情,而至於邪僻,梏其性 而亡之。然學之道,必先明諸心,知所養,然後力行以 求至,所謂「自明而誠」也。誠之之道,在乎信道篤,信道 篤則行之果,行之果則守之固,仁義忠信不離乎心,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出處語默必於是,久而弗 失,則居之安,動容周旋中禮,而邪僻之心無自而生 矣。故顏子所事,則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 非禮勿動。」仲尼稱之,則曰「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 失之矣。」又曰「不遷怒,不貳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 未嘗復行」,此其好之「篤、學之得其道也。」然聖人則不 思而得,不勉而中;顏子則必思而後得,必勉而後中, 其與聖人相去一息所未至者,守之也,非化之也。以 其好學之心,假之以年,則不日而化矣。後人不達,以 謂聖本生知,非學可至,而為學之道遂失。不求諸己 而求諸外,以博聞強記、巧文麗辭為工,榮華其言,鮮 有至「於道者,則今之學,與顏子所好異矣。」瑗得其文, 大驚異之,即延見,處以學職。呂希哲首以師禮事頤, 治平、元豐閒大臣屢薦,皆不起。哲宗初,司馬光、呂公 著共疏其行義曰:「伏見河南府處士程頤,力學好古, 安貧守節,言必忠信,動遵禮法,年踰五十,不求仕進, 真儒者之高蹈,聖世之逸民。望擢以不次,使士類有 所矜式。」詔以為西京國子監教授,力辭。尋召為祕書 省校書郎,既入見,擢崇政殿說書,即上疏言:「習與智 長,化與心成。今夫人民善教其子弟者,亦必延名德 之士,使與之處,以薰陶成性。況陛下春秋之富,雖睿 聖得於天資,而輔養之道不可不至。大率一日之中, 接賢士大夫之時多,親寺人宮女之時少,則氣質變 化,自然而成。願選名儒入侍勸講,講罷留之分直,以 備訪問。或有小失,隨事獻規,歲月積久,必能養成聖 德。」頤每進講,色甚莊,繼以諷諫聞。帝在宮中,盥而避 蟻,問:「有是乎?」曰:「然,誠恐傷之爾。」頤曰:「推此心以及四 海,帝王之要道也。」神宗喪未除,冬至,百官表賀,頤言: 「節序變遷,時思方切,乞改賀為慰。」既除喪,有司請開 樂置宴,頤又言:「除喪而用吉禮,尚當因事張樂,今特 設宴,是喜之也。」皆從之。帝嘗以瘡疹不御邇英累日, 頤詣宰相問安否,且曰:「上不御殿,太皇不當獨坐。且 人主有疾,大臣可不知乎?」翌日,宰相以下始奏請問 疾。蘇軾不悅於頤,頤門人賈易、朱光庭不能平,合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