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1 (1700-1725).djvu/3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守仁謂『父子天倫不可奪,今上孝情不可違,禮官之 言未必是,張桂之議未必非』。」然後大恨初議之不經, 而悔無及也。章下吏部,尚書桂萼悅其言,稱澄事君 不欺,宜聽其自新。除禮部主事。居數月,帝閱《大典》,見 澄前疏,惡之,謫高州通判,自免歸。澄有孝行,居父喪, 哀毀至失明。在守仁門下,最善問學者因其師弟問 答,多所啟發,守仁亦極許之。嘗言自徐曰:「仁沒,吾道 益孤。」所望於原靜者不淺。然其上疏《自悔初論》說者 皆以反覆疑之。

吳良吉

按《黃州府志》:「吳良吉,號石梁,篤信好古。聞王陽明講 良知學,鬻產得五金,往從之。歸以講學為事,不問生 業。卒舉祀於鄉。」

季本

按《紹興府志》:「『季本,字明德,會稽人。少受《春秋》於其兄 本,遂以經名。諸生中,弱冠舉於鄉,尋丁父母憂,自是 家居者十二年,未嘗一日釋卷。於書無所不讀,每讀 一書,必竟其顛末乃已。已而師事新建,獲聞致良知』 之旨,乃悉悔其舊學,而一意《六經》,潛心體究。久之,既 浸溢,懼學者騖於空虛,則欲身挽其敝。著書數百萬」 言,大都精考索,務實踐,以究新建未發之緒。從遊者 數百人。時講學者多以「自然」為宗,而厭拘檢,因為《龍 惕說》以反之。大都以龍喻心,以龍之驚惕而主變化, 喻心之主宰。常惺惺,其要歸乎自然,而用功則有所 先。間以質諸同志,或然或否,卒自信其說不為動。始 以進士理建寧,務在平反,無成心。及召,謂御史,以言 事謫升沈者二十年,止長沙守。其為政,急大節,略小 嫌,絕不知有世情,卒以是齟齬而歸。歸二十餘年,家 徒四壁立,借居禪林,以著書談道為樂。卒之年七十 有九矣。病且革,猶進門人於榻前講《易》,孳孳如平居 時。其為人表裡洞達,無城府,人人樂親之。歿既十餘 年,而鄉人士益思慕不已,相與建祠禹蹟寺西林,顏 曰「景賢。」又買田若干畝,以供祭祀。所著書十一種:《廟 制考義》《春秋私考》《讀禮疑圖》《四書私存》《孔孟圖譜》《樂 律纂要》《律呂別書》《蓍法別傳》《說理會編》《詩說解頤》《易 學四同》,凡百二十卷,藏祠中。

朱得之

按《靖江縣志》:「朱得之,字本思,以貢得桐廬縣丞,尋掛 冠歸。少負大志,習制義,自出理解,不襲訓詁塵詮,心 契陽明先生良知之說,遂往受學。時陽明門多高足 得之,日與講論剖析,所得漸真。陽明嘗稱其入道最 勇。其學體虛靜,宗自然,自起居食息,一言一動,皆以 真心檢點其閒,雖幽獨無少懈。其教人以立志為先」, 誨子弟有法程。嘗修邑志,著有《正蒙通義》《老莊列三 子通義》《杜律闡義》《四書詩經》《忠告心經註》、「《宵鍊匣》《參 元三語》」諸書行世。祀毘陵先賢祠。

蔣信

按《見聞錄》:「正學先生蔣信,號道林,常德郡人。王陽明 先生赴謫龍場,寓郡西潮音閣。有醫氏杜仁夫者,攜 其復春詩卷以謁先生常題絕句云:『安排必定非由 我,燮理從來自屬人。堪嘆世人渾不解,九還丹裡苦 偷生』。陽明先生一見驚曰:『此人有志,十分端確者』。遂 因杜氏偕闇齋冀公見之。陽明先生後語冀公曰:『如 卿實便可作顏子矣』。」無何,先生偶抱羸疾,歲乙亥,病 益甚,噦血幾不可起。先生乃謝卻醫藥,借寓道林寺 中,一室祇一僕自隨,閉目趺足默坐澄心,常達晝夜, 不就枕席。一日忽香津滿頰,一片虛白炯炯在前,而 沈痾頓釋。先生嘗曰:「信初讀《魯論》及《關》《洛》諸書,頗見 得『萬物一體』是聖學立根處,未敢自」信。直到三十二 三歲,因病去寺中靜坐,將怕死與戀老母念頭一齊 斷卻,如此者半年餘。一旦忽覺此心洞然,宇宙渾屬 一身,呼吸痛痒全無閒隔,乃得《明道》所謂「廓然大公 無內外」是如此;「自身與萬物平等看」是如此。以此參 之,《六經》無處不合。始知向來領會,元只是思索去,默 識尚遠。向來靜坐,雖亦有湛然時節,只是箇光景。這 聖學立根處,豈能容易信得及,須是自得。入寺時,有 風波,偏好試操舟,又有「雷風力量翻天地」之句。常自 謂:吾平生學問,多自貧病中得之。里人嚴氏病疫,闔 室不起,雖親族無往來者。先生朝夕躬持飯食之,一 家賴以全活。柳宜人謀所以侍先生巾櫛者,乃置一 婢,為之具衾褥,以請於先生,先生不應。宜人知先生 意,遂更嫁之。官至貴州提學

蔡鳳翹

按《汝寧府志》:「蔡鳳翹,字顯德,光山人。與王陽明先生 遊,嘗曰:『知丈不如行寸』。陽明謂顯德以篤行為宗。正 德庚午,舉於鄉,癸未判順天府,乙酉,督修祠廟,奏神 路不當由太廟,廷杖禁刑部。二年赦之,出為平陽同 知。時大寇王英者,聚眾數萬人,屢敗官軍,全晉震動, 鳳翹討平之。部使上其功,上大嘉賞,厚賜金帛。會病」 甚,乞休,特進一階,致仕焉。因講道汝墳之上,著《性學 解》諸書。巡江西使景某者慕其名,迂道屏從徒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