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9 (1700-1725).djvu/6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乎古之循吏者。竊謂若使凡為縣者皆能如此,則國 家德澤不患於壅隔,而田里之間亦不復有歎息愁 怨之聲矣。臣與德廣為同郡人,其孝友稱於宗族,行 義信於鄉閭,臣素知之,固已甚審。至此一年,察其所 以施「于有政者又如此,故今不復以鄉曲為嫌,已照 《薦舉格》,令舉充陞陟員數。又念方以災患乞奉香火, 朝夕得旨,便當解罷,而德廣去替亦已不遠。竊恐後 來者知德廣之賢,未能若臣之詳,偶至脫略,則在臣 有見賢不能舉之罪。臣愚欲望睿慈察臣所舉出于 公論,將德廣特與陞擢差遣,以為官吏勤」事愛民之 勸。臣不勝大幸。謹錄奏聞。

《薦舉奏》
許應龍

「夫一郡之吏察於太守,一路之吏察於諸司,滿一期 則有關陞之薦,逾三考則有京削之薦,歲有常員,截 然一定,固不患其濫也。」至若政績,則聽其剡上,初無 定數,豈固縱其猥濫而無所紀極哉?蓋以效績顯著, 固未易得,若拘以歲薦,苟未有其人,必以庸常之流, 勉強充數,其謹重之意,蓋可見矣。是以剡牘來上,悉 「從其請,或與陞擢,或令審察,或付中書籍記,使賢者 知所勸,而不賢者亦知自勉;進者以為榮,而未進者 亦有所慕。得人之效,大率由此,豈非朝廷之美意乎?」 奈何人情貪榮,競欲速進,不顧職事之修否,而惟欲 露章之薦引,頭鑽肘刺,不得不已。以公道自任者旌 別淑慝,固不肯曲徇其請;而樂於周「旋者,見其既無 定數,求者必與,迨其甚也。一章所薦,或五六人,或十 數人,載於《邸報》,殆無虛日。合一歲而論,不知其幾非 親故之夤緣,則勢要之囑托;非關陞之所不及,則京 削之所未遍;譽過其情,則以鉛刀而為銛;舉非其類, 則以薰蕕而同器。」此豈非士大夫之私心乎?吁,不意 求才之美意,而為士大夫私心壞之也。雖然,變而通 之,夫豈無術?一曰定剡薦之數,二曰嚴保任之法。昔 皇祐初,詔舉縣令,而張易併薦一十六人,上謂輔臣 曰:「所舉猥多,豈無干請,可令裁定。」此定剡薦之數者 也。馮拯請諸司四品以上具表舉人,若效績著明,當 特酬賞,不如所舉,依法加罪。此嚴保任之法者也。數 既一定,則不容妄舉以徇泛應之私。法既加嚴,則誰 敢失實,以干謬舉之罰。如此則公論大明,群賢並進, 蓋有不難致者。抑又有當察者。昔歐陽修有云:「善惡 之人,各以類舉。廉謹者,舉清幹;贓汙者,舉貪濁;徇私 者,舉請求。」苟任其責者或非其人,亦安能無妄舉哉? 太宗皇帝親閱班簿,嘗曰:「不擇舉主,何由得人?此《清 源正本》」之論,真萬世龜鑑也。惟陛下與大臣亟圖之。

《舉遺逸趙蕃奏》
真德秀

臣等伏讀嘉定八年九月辛未《明堂大禮赦書》,內「一 項士人有節行才識學術素為鄉里推重,不求聞達 者,委監司、帥臣同加搜訪,每路一二人,仍與本州長 吏具從來所為事實、所通學術,連銜結狀,保明奏聞, 即不以常才備數,委三省再加察訪,如所舉不妄,特 與擢用。」仰見聖朝網羅遺逸之意,臣等朝夕博訪,期 「所以補塞明詔之萬一。」竊見文林郎、監潭州南嶽廟 趙蕃,元祐故家,學有源委,識慮深遠,節操清高,早歲 得官,臨事有立。年踰四十,即上詞請隱居求志,垂三 十載矣。安貧處約,澹然無營,少工于詩,晚益平淡。身 雖閒退,而愛君憂國之念未嘗少忘。其在州里,誘掖 後進,一以孝弟忠信為本。蕃雖名在「吏部,然其行誼 學識,素為鄉曲所推,不求聞達,正應詔旨。臣等既深 知其為人,又其家居,適在所部,庸敢輒以名聞?伏望 朝廷更加察訪,如臣等所舉不妄,即乞特加旌擢,以 勵士俗。其於世教,蓋非小補。」

《薦丁黼曾耆年李寀楊若楊邁五人狀》

前人

「臣竊見朝奉郎、知信州軍州事丁黼,性本誠實,學有 師傳,修身立朝,物論素所推許。今為郡守,曾未數月, 《循良豈弟》之政,已流聞於四方。朝散郎、通判建康府 事曾耆年,天資耿介,履行端莊,出自名家,老於州縣, 精明峻潔,意氣不衰。承議郎、提領建康府戶部贍軍 酒庫所主管文字李寀,性行粹溫,規模詳慎,早親師 友,多所見聞,澹然自持,不為苛進;奉議郎、分差建康 府諸軍糧料院楊若行,方識遠論,正氣平,靜重自持, 恥為表暴;從政郎、建康府學教授楊邁,篤於問學,副 以詞華,心術端良,操守無玷。此數人者,雖其職守不 同,然質諸眾論,皆所謂君子之材,非區區擅一長、辦 一職者之比。用敢仰體清朝之意,各」以實聞,伏望聖 慈特賜甄擢。倘一詞謬妄,臣甘伏罔上之誅。

《薦洪彥華趙彥覃二人狀》
前人

「竊見承議郎、江南東路轉運司主管文字洪彥華,天 資樸茂,學問淹該,居常務自韜晦,不以己長示人,而 徐考其所為,則言行相副,表裡如一。」曩宰衡之茶陵, 適值儉歲,究心撫字,民無流亡,至於應辦和糴,招募 效用,皆不擾而集。諸司嘗以政最剡聞於朝,甫及期 年,以內艱去。邦人父老懷其遺愛,久而不忘。繼宰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