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9 (1700-1725).djvu/8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許、郭,雖無知人之鑒;若守固無言,懼貽蔽賢之咎。昔 孔愉表韓纘之才,庾亮薦翟湯之德。臣雖未齒二臣, 協實無慚兩士。」即召拜通直散騎侍郎,兼中書通事 舍人,累遷步兵校尉,守鴻臚卿,員外散騎常侍,卿、舍 人並如故。

《周興嗣傳》:「興嗣博通記傳,善屬文。齊隆昌中,侍中謝 胐為吳興太守,唯與興嗣談文史而已。及罷郡還,因 大相稱薦。本州舉秀才,除桂陽郡丞。」

《鄭紹叔傳》:「紹叔為司州刺史,傾心接物,多所薦舉,士 類以此歸之。」

《沈瑀傳》:「瑀與范雲善,高祖即位,雲深薦瑀,自暨陽令 擢兼尚書右丞。時天下初定,陳伯之表瑀催督運轉, 軍國獲濟,高祖以為能,遷尚書駕部郎,兼右丞如故。 瑀薦族人沈僧隆、僧照有吏幹,高祖並納之。」

《北史陽尼傳》:「尼少好學,博通群籍,與上谷侯天護、頓 丘李彪同志齊名。幽州刺史胡尼表薦之,徵拜祕書 著作郎。」

《鄭羲傳》:「羲為西兗州刺史,酸棗令鄭伯孫,鄄城令董 騰、別駕賈懷德、中從事申靈度,並在任廉貞,勤恤百 姓,羲皆申表稱薦,時論多之。」

《路恃慶傳》:「恃慶除奉朝請,以從兄文舉有才望,因推 讓之。孝文遂並拜焉。」

《北齊書祖鴻勳傳》:「鴻勳,涿郡范陽人也。父慎,仕魏,歷 鴈門、咸陽太守,治有能名,卒於金紫光祿大夫,贈中 書監、幽州刺史,諡惠侯。鴻勳弱冠與同郡盧文符並 為州主簿,僕射臨淮王彧表薦鴻勳有文學,宜試以 一官,敕除奉朝請。人謂之曰:『臨淮舉卿,便以得調。竟 不相謝,恐非其宜』。鴻勳曰:『為國舉才,臨淮之務,祖鴻』」 勳何事從而謝之!彧聞而喜曰:「吾得其人矣。」

《崔暹傳》:暹親遇日隆,好薦人士,言邢邵宜任府僚,兼 任機密。世宗因以徵邵,甚見親重。言論之際,邵遂毀 暹。世宗不悅,謂暹曰:「卿說子才之長,子才專言卿短, 此癡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說子才長,皆是實事, 不為癡也。」

《唐書李大亮傳》:「隋末署龐玉行軍兵曹。李密寇東都, 玉戰敗,大亮被禽,賊將張弼異之,就執百餘皆死,獨 釋大亮,引與語,遂定交。大亮及貴,念有以報之,時弼 為將作丞,匿不見大亮求之不能得。一日,識諸塗,持 弼泣,悉推家財與之。弼拒不受,乃言於帝曰:『臣及事 陛下,張弼力也。願悉臣官爵授之』。帝為遷弼中郎將」, 代州都督。

《杜正倫傳》:正倫,相州洹水人。隋世重舉秀才,天下不 十人,而正倫一門三秀才,皆高第,為世歆美。調武騎 尉,太宗素知名,表直秦王府文學館。貞觀元年,魏徵 薦其才,擢兵部員外郎。帝勞曰:「朕舉賢者,非朕獨私, 以能益百姓也。我於宗婭故人,苟無能,終不得任。卿 宜思有以稱吾舉者。」

《岑文本傳》:「貞觀元年,除祕書郎,兼直中書省。太宗既 藉田,又元日朝群臣,文本奏《藉田》《三元頌》二篇,文致 華贍。李靖復薦於帝,擢中書舍人。」

《大唐新語》岑文本:太宗顧問曰:「『梁、陳名臣,有誰可稱? 復有子弟堪引進否』?文本對曰:『頃日隋師入陳,百司 奔散,莫有留者,唯袁憲獨坐在後主之傍。王充將受 禪,群寮勸進,憲子承家疾,獨不署名。此之父子,足稱 忠烈』。」承家弟承序,清貞雅操,實繼兄風。乃由是召拜 晉王。友記,高宗更贈金紫光祿大夫、吏部尚書。 《唐書馬周傳》:「周至長安,舍中郎將常何家。貞觀五年, 詔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學,周為條二十餘事,皆 當世所切。太宗怪問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馬周 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間未至,遣使者四 輩敦趣。及謁見,與語,帝大悅,詔直門下省。明年,拜監 察御史,奉使稱職。帝以何得人,賜帛三百」匹。

《狄仁傑傳》:仁傑調汴州參軍,為吏誣訴,黜陟使閻立 本召訊,異其才,謝曰:「仲尼稱『觀過知仁,君可謂滄海 遺珠矣』。」薦授并州法曹參軍。

《李敬元傳》:「敬元該覽群籍,尤善於禮。高宗在東宮,馬 周薦其材,召入崇賢館侍讀,假中祕書讀之。為人峻 整,然造請不憚寒暑。許敬宗頗薦延之。歷西臺舍人、 弘文館學士。」

《韋安石傳》:「安石舉明經,調乾封尉,雍州長史蘇良嗣 器之。永昌元年,遷雍州司兵參軍。良嗣當國,謂安石 曰:『大才當大用,徒勞州縣可乎』?」薦於武后,擢膳部員 外郎。

《張廷珪傳》:「廷珪與李邕友善,及邕躓於仕,屢表薦之。」 《韋湊傳》:「湊,永淳初,解褐婺州參軍事,徙資州司兵,觀 察使房昶才之,表於朝,遷揚州法曹。」

《楊炯傳》:「永隆二年,表豪俊充崇文館學士,中書侍郎 薛元超薦炯及鄭祖元、鄧元挺、崔融等,詔可,遷詹事 司直。」

《魏知古傳》:「知古所薦洹水令呂太一,蒲州司功參軍 齊澣,右內率騎曹參軍柳澤,密尉宋遙,左補闕袁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