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0 (1700-1725).djvu/8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事,使筦漕務,歲餘罷。時馬燧為三城鎮遏使,雅知之,

表為判官。」

《冊府元龜》:「崔元翰年五十餘,李勉鎮滑臺,辟為從事。 後馬燧在太原,聞其名,致禮之,又為燧府掌書記。 姚南仲自右補闕貶海鹽令,浙江東、西觀察使韓滉 辟為推官,無何,表殿中侍御史內供奉,充支使。 嚴礪為梓州元武尉,從祖兄震節制南梁,委以廩餉 之職,事甚修辦,署為從事,加兼監察御史。」

馬彝扶風人嗣曹王皋為襄陽節度善用人彝未知 名皋始辟之卒以正直強幹稱。

《唐書齊映傳》:「暎補河南府參軍事,滑亳節度令狐彰 署掌書記。彰卒,軍亂,映間歸東都,三城使馬燧辟為 判官。盧杞薦授刑部員外郎,又為鳳翔張鎰判官。」 《杜佑傳》:「佑以蔭補濟南參軍事,剡縣丞。嘗過潤州刺 史韋元甫,元甫以故人子待之不加禮。它日,元甫有 疑獄不能決,試訊佑,佑為辨處契要無不盡。元甫奇 之」,署司法參軍。府徙浙西、淮南,皆表置幕府。

《盧群傳》:「群少學於垂山,淮南陳少游聞其名,奏署幕 府,已而薦諸朝。李希烈反,以監察御史為江西行營 糧料使。嗣曹王皋節度江西,奏為判官,皋徙荊襄,皆 從其府,以勁正聞。」

《辛祕傳》:「祕,貞元中授華原主簿,以判入等,調長安尉。 其學於禮家尤洽,高郢為太常卿,奏為博士,再辟禮 儀使府。」

《李景略傳》:「景略,幽州良鄉人。大曆末,客河中,闔門讀 書。李懷光為朔方節度使,署巡官。懷光屯咸陽,將襲 東渭橋,召幕府計議。景略曰:『殺朱泚還軍,諸道杖策 詣行在,此轉禍為福也』。不聽。既出軍門,慟哭曰:『豈意 此軍乃陷不義乎』!遂遁歸靈武,節度使杜希全表置 於府。」

《薛戎傳》:「戎字元夫,河中寶鼎人,客毗陵陽羨山。年四 十餘不仕,江西觀察使李衡辟署幕府,三返乃肯應。 故宰相齊映代衡,奏留之。府罷,復歸陽羨。福建觀察 使柳冕辟佐其府。先是馬總佐鄭滑府監軍,宦人誣 劾之,貶泉州別駕。冕欲除總以附倖家,即使戎攝刺 史,按置其罪。戎曰:『以是待我邪?我始不願仕,正謂此 爾』。」不肯從,還白其狀,冕怒,據案引戎入。戎叱引者曰: 「見賓客乃爾乎?」由東廂進。冕度未可屈,揖而去,囚之 它館。環兵脅辱之累月,戎終不為屈。淮南節度使杜 佑聞之,書責冕。會冕亦病死,得解,自放江湖間,復為 藩府交奏。稍遷河南令。

《高郢傳》:「郢字公楚,郭子儀取為朔方掌書記,子儀怒, 判官張曇奏抵死,郢引捄甚力,忤子儀意,下徙猗氏 丞。李懷光引佐邠寧府,懷光誅,馬燧奏管書記。」 《權德輿傳》:「德輿未冠,以文章稱諸儒間。韓洄黜陟河 南,辟置幕府,復從江西觀察使李兼府為判官,杜佑、 裴冑交辟之。德宗聞其才,召為太常博士。」

《劉晏傳》:「晏歿二十年,韓洄、元琇、裴腆、李衡、包佶、盧徵、 李若初繼掌財利,皆晏所辟用,有名於時。」

《李元諒傳》:「元諒騺敢有謀,以宿衛積勞,試太子詹事。 李懷讓節度鎮國,奏署自副,居軍十年,士心憚服。」 《盧綸傳》:「綸補閿鄉尉,累遷監察御史,輒稱疾去。坐與 王縉善,久不調。渾瑊鎮河中,辟元帥判官。」

《呂元膺傳》:「元膺姿儀瑰秀,有器識,策賢良高第,調安 邑尉,辟長春宮判官。李懷光亂河中,輒解去。論惟明 節度渭北,表佐其府。惟明卒,王栖曜代之,德宗敕栖 曜留元膺自佐。」

《鄭雲逵傳》:「雲逵為人誕譎敢言,已登進士第,去客燕 朔。朱泚善之,表為掌書記,妻以滔女。泚將朝,使雲逵 先入奏同府蔡廷玉譖于泚,奏貶為平州參軍。滔代 泚將,復辟雲逵為判官。」

《郗士美傳》:「士美未冠,即為陽翟丞,佐李抱真潞州幕 府。」

《李鄘傳》:「鄘以書判高等,補祕書省正字。李懷光辟致 幕府。懷光反河中,鄘與高郢刺賊虛實及所以攻取 者,白諸朝,德宗手詔褒答。懷光覺,囚之。河中平,馬燧 破械致禮表佐其府。以言不用,罷歸洛中,召為吏部 員外郎。」

《崔從傳》:「從擢進士第,從山南嚴震府為推官,以母喪 免。兄弟廬墓,手蓻松柏。喪闋,不應辟命。久之,韋皋引 為西山運務使,奏遷判官。」

《衛次公傳》:「次公調渭南尉,嚴震在興元,辟佐其府。」 《胡証傳》:「証舉進士第,渾瑊美其才,又以鄉府奏寘幕 下,繇殿中侍御史為韶州刺史,以母老辭為太子舍 人,更從襄陽。于頔署掌書記。 孔帖、韋貫之補伊闕渭南尉。河中鄭元,澤潞郄士美 以厚弊召,皆不就。」

《唐書韋綬傳》:「綬擢明經,辟東都幕府。德宗時以左補 闕為翰林學士。」

《段平仲傳》:「平仲擢進士第。杜佑、李復之節度淮南,連 表掌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