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0 (1700-1725).djvu/8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通判,權大安軍。」

《陳貴誼傳》:「貴誼,慶元五年進士,授瑞州觀察推官。丁 內外艱,服除,調安遠軍節度掌書記,辟差四川制置 司書寫機宜文字。」

《林略傳》:「略慶元五年舉進士,歷饒州大寧監教授,辟 幹辦四川茶馬司公事。」

《王爚傳》:「爚登進士第,知常熟縣。紹定四年,江淮制置 司辟通判泰州。」

《續文獻通考》:「徐鹿卿,嘉定間教授南安軍,辟幹辦福 建安撫司公事。後真德秀復辟宰南安。」

《許炳》授寧鄉縣尉,轉運使李公鼎惜其才行,辟置運 幕。

《宋史高稼傳》:「稼嘉定七年進士,調成都尉,轉九隴丞。 丁內艱,免喪,辟潼川府路都鈐轄司幹辦公事。制置 使崔與之聞其名,改辟本司幹辦公事。」

《劉伯正傳》:「伯正舉進士,調太平主簿,通判棗陽軍,辟 荊湖制置司機宜,兩浙轉運司主管公事。」

《呂祖儉傳》:「祖儉調衢州法曹,潘時經略廣東,欲辟為 屬,祖儉辭。」

《陳韡傳》:「韡字子華,福州候官人。嘉定十四年,賈涉開 淮,閫辟京東、河北幹官。」

《王埜傳》:埜登進士第。仕潭時,帥真德秀一見異之,延 致幕下,遂執弟子禮。德秀欲授以詞學,埜曰:「所以求 學者,義理之奧也。詞科惟強記者能之。」德秀益器重 之。紹定初,汀、邵盜作,辟議幕參贊。

《李心傳傳》。心傳為史館校勘,專修《中興四朝帝紀》,甫 成,其三因言者罷。添差通判成都府,尋遷著作佐郎, 兼四川制置司參議。詔無入議幕,許辟官置局,踵修 《十三朝會要》。端平二年成書。召赴闕,為工部侍郎。 《黃震傳》:震登進士第,調吳縣尉,浙東提舉常平王華 甫辟主管帳司文字。時錢庚孫守常,朱熠守平江,吳 君擢守嘉興,皆倚嬖倖厲民。華甫病革,強起劾罷三 人,震贊之也。

《呂沆傳》:「沆知於潛縣,重囚逸,聞沆至,自歸。淮西總領 辟充主管文字。」

《洪咨夔傳》:「咨夔字舜俞,於潛人。崔與之帥淮東,辟置 幕府,邊事纖悉為盡力。丘壽雋代與之為帥,金人犯 六合、揚州,閉門設守,咨夔急詣壽雋言曰:『金人忌楚, 未必至揚,乃先自示弱,不特淮左之人心動,而金人 且驕,必來矣。第當遠斥堠,精間探,簡士馬,張外郡聲 援,而大開城門,晏然如平時。若金人果來犯,某當身 任之』。」壽雋愧謝。已而金人果遁山陽。

《王翊傳》:「嘉熙元年,制置使丁黼辟翊為參議官。先遣 其家歸鄉里,為文訣先墓,誓以身報國。及北兵至帳 前,提舉官成駒先走,黼倉卒迎敵,敗死。翊與司理王 璨、運司幹官李日宣等,募兵拒守。兵入公署,見翊朝 服危坐,問為何人。曰:『小官食天子之祿,臨難不能救, 死有餘罪,可速殺我』。又問何以不走。曰:『願與此城俱 亡』。」北兵相謂曰:「忠臣也。」戒勿殺敵,縱火大掠,翊以朝 服赴井死。兵後,其家出其屍,衣冠儼如也。

《侯畐傳》:「畐字道子,溫州樂清人。寶祐五年,制置使賈 似道辟通判海州,兼河南府計議官。」

《理宗本紀》:寶祐六年三月丙辰,馬光祖請以呂文德、 王鑑、王登、汪立信等充制司參議官及辟制司準備 差使等官。詔:光祖開閫之初,姑從所請。景定元年九 月丁丑,知漳州、節制屯戍軍馬洪天錫言,援例創辟 幹官一員,報行軍機宜文字。奏可。

《陸秀夫傳》:「秀夫,景定元年登進士第。李庭芝鎮淮南, 聞其名,辟至幕中。時天下稱得士多者,以淮南為第 一,號小朝廷。秀夫才思清麗,一時文人少能及之。性 沉靜,不苟求人知。每僚吏至,閤賓主交驩,秀夫獨斂 焉無一語。或時宴集府中,坐尊俎間,矜莊終日,未嘗 少有希合。至,察其事皆治。庭芝益器之,雖改官不使」 去。已就幕,三遷至主管機宜文字。咸淳十年,庭芝制 置淮東,擢參議官。德祐元年,邊事急,諸僚屬多亡者, 惟秀夫數人不去,庭芝上其名,除司農寺丞。

《陳文龍傳》:「文龍累遷至參知政事。未幾議降,乃上章 乞歸養益王稱制於福州,復以文龍參知政事。漳州 畔,以文龍為閩廣宣撫使討之。文龍以黃恮前守漳 有恩信,辟為參謀官,按兵泉州,使恮入招撫之。恮至, 民皆頓首謝罪。」

《李芾傳》:「芾生而聰警,少自樹立。初以蔭補南安司戶, 辟祁陽尉。出賑荒,即有聲。攝祁陽縣,縣大治,辟湖南 安撫司幕官。時盜起永州,招之,歲餘不下。芾與參議 鄧坰提千三百人破其巢,擒賊魁蔣時選父子以歸, 餘黨遂平。」

《尹穀傳》:「穀登進士第,調常德推官,知崇陽縣。所至廉 正有聲。丁內艱,居家教授,不改寒素。晚入李庭芝制 幕,用薦擢知衡州,需次於家。潭城受兵,帥臣李芾禮 以為參謀,共畫備禦策。」

《趙良淳傳》:「良淳,初以蔭補泰寧主簿,三遷至淮西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