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70 (1700-1725).djvu/10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陝宣諭使,皆預軍政,其權任殆亞於宣撫。其後,錢端 禮、吳芾皆以侍從出膺斯寄,事畢結局,官屬軍兵,視 其所任事之輕重,為賞之厚薄焉。開熙間薛叔似、鄧 友龍、吳獵,皆因饑荒盜賊,及平逆亂後,往敷德意,亦 並以從官行。

宣撫使不常置,掌宣布威靈、撫綏邊境,及統護將帥、 督視軍旅之事,以二府大臣充。治平末,命同簽書樞 密院郭逵宣撫陝西。三年,夏兵犯順,以參知政事韓 絳為陝西宣撫使,繼即軍中拜相,仍舊領使。政和中, 遣內侍童貫為陝西、河東宣撫使,又兼河北。宣和三 年,睦寇方臘作亂,移貫宣撫淮、浙,賊平依舊。靖康初, 种師道提兵入衛京城,為京畿、河東、北宣撫使,凡勤 王之師屬焉。及會諸道兵救太原,又以知樞密院李 綱宣撫河東、北兩路。《中興》初,張浚以知樞密院事、孟 庾以參知政事、李綱以前宰相皆出宣撫,浚又加「處 置」二字入銜。

時為川陝、京西、湖北路。

紹興元年,詔以淮南守臣多闕,百姓未能復業,分命 呂頤浩、朱勝非、劉光世皆以安撫大使兼宣撫使,武 臣非執政而為宣撫使,實自光世始。二年,李光又以 吏部尚書加端明殿學士為壽春等州宣撫使。自是 韓世忠、張浚、吳玠、岳飛、吳璘皆以武臣充使,王似亦 以從官由副使而升正使焉。三十二年,張浚復以少 傅依前觀文殿大學士,充江、淮東、西路宣撫使。乾道 三年,虞允文依舊知樞密院事,充四川宣撫使。五年, 王炎除四川宣撫使,依舊參知政事。開禧間,以從官 出宣撫江淮、湖北、京西等處,不一,其屬有參謀官,係 知州資序人,與提刑敘官;參議官係知州資序人,與 轉運判官敘官;機宜、幹辦公事並依《發運司主管文 字敘官》。凡宰執帶三省、樞密院事,出使行移文字劄 六部,六部行移即具申狀。如從官任使副,合申六部, 六部行移即用公牒。

宣撫副使不常置,掌二使事。宣和末,王師伐燕,命少 保蔡攸充。靖康初,會兵救太原,又以資政殿學士劉 韐為之。建炎三年,周望宣撫兩浙,以太尉郭仲荀副 之。其後,福建韓世忠、川陝吳玠皆有此授。紹興間,張 浚宣撫川、陝,將召歸,命從臣王似、盧法原為之副。王 似除使,盧法原仍副之。亦有不置使而置副,如胡世 將之於川、陝,岳飛之於荊、襄,楊沂中之於淮北,皆止 以「副使」為名,飛後以功始落「副」字。亦有身為正使兼 領副使,如開禧三年安丙充利州西路宣撫使兼四 川宣撫副使。

宣撫判官不常置,掌贊使務。熙寧中,命直舍人呂大 防為之,實上幕也。紹興中,張浚初以便宜命劉子羽 為副,其後張宗元、呂祉亦為之。十年,楊沂中以太尉 為淮北宣撫副使,劉錡以節度使為判官,禮抗權均, 猶轉運使、副判官之比。詔行移文字同,其繫銜宣判 之名同,而先後輕重異焉。

總領四人。掌措置移運應辦諸軍錢糧,以朝臣充,仍 帶幹階、戶部等官。朝廷科撥州軍上供錢米,則以時 拘催,歲較諸州所納之盈虧,以聞於上而賞罰之。初, 建炎間,張浚出使川、陝,用趙開總領四川財賦,置所 繫銜。「總領」名官自此始。其後大軍在江上,間遣版曹 或太府、司農卿、少卿調其錢糧,皆以「總領」為名。紹興 十一年,收諸帥之兵,改為御前軍,分屯諸處,乃置三 總領,以朝臣為之,仍帶專一報發御前軍馬文字,蓋 又使之預聞軍政,不獨職餉餽而已。其敘位在轉運 副使之上。鎮江諸軍錢糧,淮東總領掌之;鄂州、荊南、 江州諸軍錢糧,湖廣總領掌之;建康、池州諸軍錢糧, 淮西總領掌之。十五年,復置四川總領。凡興元、興州、 金州諸軍錢糧,四川總領掌之。其官屬:有幹辦公事、 準備差使。四川又有主管文字二員淮東西有分差糧料院、審計 司。審計以通判權榷貨務、都茶場、御前封樁甲仗庫,大軍倉、 大軍庫、贍軍酒庫,市易抵當庫,惠民藥局,湖廣有給 納場。屬官兼分差糧料院、審計院。通判兼御前封樁甲仗 庫、大軍倉庫、贍軍酒庫。四川有分差糧料院、審計院。 屬官兼大軍倉庫撥發船運官贖藥庫糴買場:淳熙元 年,詔委諸路州軍通判專一主管拘催逐州錢米,起 發赴所,本所每半年比較,以行賞罰。紹熙二年,以淮 西總領所言,定知州、通判展減磨勘法,十分欠二展 二年,數足減二年。吏額:淮東九人,淮西、湖廣十人,四 川二十人。

留守、副留守舊制,天子巡守,親征則命親王或太臣 總留守事。太祖建隆元年,親征澤、潞,以樞密使吳廷 祚為東京留守,其西、南、北京留守各一人,以知府兼 之。

西京,河南,南京,應天,北京大名。

留司,管掌宮鑰及京城守衛、修葺、彈壓之事,畿內錢 穀兵民之政皆屬焉。政和三年,資政殿大學士鄧洵 武言:「河南、應天、大名府號陪京,乞依開封制,正尹、少 之名。」從之。宣和三年,詔河南、大名少尹依熙寧舊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