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81 (1700-1725).djvu/9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

 第六十一卷目錄

 田制部藝文二

  與留丞相劄子       宋朱熹

  與趙帥書          前人

  答陳漕書          前人

  與趙尚書論舉子田事     前人

  答王子合二首      前人

  與張定叟書         前人

  約束侵占田業榜       前人

  曉示經界差甲頭榜      前人

  井田          明何喬新

  覈屯田以祿宗室       徐恪

  論邊屯           王鏊

  答施武陵書        唐順之

  裕州均田碑記        前人

  淮鳳墾田議         張瀚

  論水利圩圖         嚴訥

  丈量策          虞淳熙

  限田均民議        劉同升

 田制部藝文三

  詠田           唐李嶠

  新田詩并序     宋王安石

  圩丁詞五首并引    楊萬里

  量田謠           吳斌

  櫃田           元王禎

  梯田            前人

  圍田            前人

  圃田            前人

  巴田          明劉天民

 田制部選句

食貨典第六十一卷

田制部藝文二

《與留丞相劄子》
宋·朱熹

「經界,已被漕檄。竊聞此事,丞相極勞經畫,乃得施行, 千里貧民,無不知感。但恨聞命之日,已是正初,農事 方興,不容措手。已申漕司,乞候十月一日下手打量 矣。其合預行措置事件,則目今不住施行講究,令益 精審,以俟及期而行,必不致有誤事。但此事之行,雖 細民之所願欲,而豪家右族倚勢并兼者,惡其害己, 莫不陰謀詭計,思有以動搖。未知此八九月之間,事 體又復如何,更願丞相深察其情,而以天下至公之 理裁之,有以終惠此邦之人,而不墮於騰口間說之 計。則如熹等輩,尚得以奔走于塵坌泥塗之中,上為 國家均愛赤子而徼幸於有成。如其不然,則雖賤軀 自可支吾,亦當別以微罪自劾而歸,不敢遊丞相陶 鈞之內矣。熹以本郡不曾被受省劄,不敢具申。其《回 報漕司狀》檢,謹錄一通,冒浼鈞聽,僭率皇恐,蠲減錢 物。竊知已下漕司,亦當一面條具,申稟彼司,聽候處 分。更望廟堂力賜主張,使不奪於有司出納之吝,則 非熹之幸,乃此邦之幸,非此邦之幸,乃此民之幸也。」 國家愛惜斯人,如護元氣,不忍以毫髮擾之。詔令所 頒,戒飭州縣,未嘗不以嚴禁科罰為言,而其所以取 之州縣者乃如此。是則陽為禁止,而陰實縱之,又從 而驅之,使必出於此。聖主在御,丞相秉鈞,豈忍為是 以欺其民哉?熹前書晉、越冒進所聞,中間伏奉手教, 開納誨諭周至,三復以還,喜懼交集。然逖聽累月,竟 未聞公論之勝,邪說之消,如丞相之言者。顧其當勝 而反消,當消而反勝者,則有之矣。州縣麤官不當議 此,惟丞相深圖之,則天下幸甚,天下幸甚!熹瞻望台 躔,不勝依仰。敢乞上為兩宮益加鼎食之衛,千萬至 懇。

《與趙帥書》
前人

熹適間道左拜違,不勝惘惘。移刻,伏惟台候動止萬 福,所需文字,適方檢得,謹以內呈,復有少稟,乃適間 所忘記者。熹辭免文字,度今已到久矣。台旆到闕日, 若已得請,則無他禱,萬一未遂,則望特為一言及此。 私計未便之實,使早得從鄙願,千萬之幸。經界一事, 將來本欲說破,以昨夕見教之勤,且復隱忍。但此事 「不可不使彼知之,亦幸為詳言之」,則熹雖不言,而義 亦伸矣。蓋此一事,貧民以為利,而并兼豪奪之徒以 為不便,其理甚明。故當時臣僚建請,而朝廷行下諸 司,諸司行下諸郡,泉、汀之言,雖有異同,而諸司察其 無理。幸以熹言為是,反復論難,蓋千百言以聞於朝, 則其慮之已不為不審矣。今雖有此「一人之訴,朝廷 亦合審其虛實,押下諸司,再令審覈,則其教誘資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