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89 (1700-1725).djvu/4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令他省補運。

按《元史文宗本紀》:至順元年二月乙未,中書省言,「江 淛民饑,今歲海運為米二百萬石,其不足者,來歲補 運。從之。」九月庚辰,江淛行省言,「今歲夏秋霖雨大水, 沒民田甚多,稅糧不滿舊額。明年海運,本省止可二 百萬石,餘數令他省補運為便。」從之。 按《河渠志》。天 曆三年。即至順元年係五月內改元三月,中書省臣言:「世祖時,開 挑通惠河,安置閘座,全藉上源白浮、一畝等泉之水, 以通漕運。今各枝及諸寺觀權勢,私決隄堰,澆灌稻 田、水碾、園圃,致河淺妨漕事,乞禁之。」奉旨:白浮、甕山 直抵大都運糧河隄堰泉水,諸人毋挾勢偷決,大司 農司、都水監可嚴禁之。

至順二年,令江浙復增明年海運糧二十萬。又以江 浙等路水災,減明年海運米,命河南、江西補之。 按《元史文宗本紀》,「二年八月己未,中書省臣言,明年 海運糧二百四十萬石,已令江浙運二百二十萬,河 南二十萬。今請令江浙復增二十萬,本省參政杜貞 督領。」從之。冬十月丁巳,中書省臣言,「江、浙、平江、湖州 等路」水傷稼,「明年海漕米二百六十萬石,恐不足,若 令運百九十萬,而命河南發三十萬、江西發十萬為 宜。」從之。

至順三年,海道漕運糧至京師。寧宗即位,令江浙來 歲補運不及糧數。

按《元史文宗本紀》,三年八月「丁未,海道漕運糧六十 九萬餘石至京師」 按《寧宗本紀》,「三年十月庚子,帝 即位。辛亥,以江浙歲比不登,其海運糧不及數,俟來 歲補運。」

順帝元統二年令江浙存海運糧備饑

按《元史順帝本紀》:「元統二年五月,中書省臣言,江浙 大饑,請存海運糧七十八萬三百七十石,以備不虞, 從之。」

至元三年冬十月乙亥命江浙行省丞相搠思監提調海運

按《元史順帝本紀》云云。 按《姦臣傳》:「搠思監,至元三 年拜江浙行中書省參知政事,國用所倚,海運為重, 是歲搠思監被命督其役,措置有方,漕米三百餘萬 石悉達京師,無耗折者。」

至元四年,撥江西、河南糧,補江浙海運數,又以江西 海運糧賑糶。

按《元史順帝本紀》:「四年春正月己未,江浙海運糧數 不足,撥江西、河南五十萬石補之。二月,龍興路南昌 州饑,以江西海運糧賑糶之。」

至正元年通計江浙河南起運糧數

按《元史順帝本紀》。「至正元年冬十月甲寅。中書省臣 奏,海運不給。宜令江浙行省於中政院財賦府撥賜 諸人寺觀田糧,總運二百六十萬石。」從之 按《食貨 志》。元自世祖用伯顏之言,歲漕東南粟,由海道以給 京師。始自至元二十年,至於天曆、至順,由四萬石以 上增而為三百萬以上。其所以為國計者大矣。歷歲 既「久,弊日以生,水旱相仍,公私俱困。疲三省之民力, 以充歲運之恆數。而押運、監臨之官與夫司出納之 吏,恣為貪黷,腳價不以時給,收支不得其平,船戶貧 乏,耗損益甚。兼以風濤不測,盜賊出沒,剽劫覆亡之 患,自仍改至元之後,有不可勝言者矣。」由是歲運之 數,漸不如舊。至正元年,益以河南之粟,通計江南三 省所運,止得二百八十萬石。

至正二年,令江浙盡數起運漕糧。議「開導西山、金口 等河,以通漕運。」又王思誠疏請「簽補打捕戶及阿難 荅百姓運糧。」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食貨志》。「二年又令江淛 行省及中正院財賦總管府撥賜諸人寺觀之糧。盡 數起運。僅得二百六十萬石而已。及汝潁倡亂。湖廣 江右相繼陷沒。而方國珍、張士誠竊據淛東西之地。 雖縻以好爵,資為藩屏。而貢賦不供。剝民以自奉。於 是海運之舟。不至京師者積年矣。」 按《許有壬傳》。有 壬至元六年為參知政事。明年,改元至正,轉中書左 丞。二年,囊加慶善八及孛羅帖木兒獻議,開西山金 口,導渾河,踰京城達通州,以通漕運。丞相脫脫主之 甚力。有壬曰:「渾河之水,湍悍易決而足以為害,淤淺 易塞而不可行舟,況地勢高下甚有不同,徒勞民費 財耳。」不聽。後卒如有壬言。 按《王思誠傳》:思「誠至正 二年拜監察御史,上疏言:至元十六年,開埧河,設埧 夫戶八千三百七十有七,車戶五千七十,出車三百 九十兩。船戶九百五十,出船一百九十艘。埧夫累歲 逃亡,十損四五,而運糧之數,十增八九。船止六十八 艘,戶止七百六十有一。車之存者二百六十七兩,戶 之存者二千七百五十有五。晝夜奔馳,猶不能給。埧 夫戶之存者一千八百三十有二,一夫日運四百餘 石,肩背成瘡,顦顇如鬼,甚可哀也。河南、湖廣等處打 捕鷹房府打捕戶尚玉等一萬三千二百二十五戶, 阿難荅百姓劉德元等二千三百戶,可以簽補,使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