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89 (1700-1725).djvu/4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抵澉浦,乃載於舟。海灘淺澀,躬履艱苦。粟之載於舟 者,為石十有一萬。二十年五月赴京。是年秋,又遣戶 部尚書王宗禮等至江浙, 按《達識帖睦邇傳》。達識 帖睦邇至正十五年為江浙行省左丞相,尋兼知行 樞密院事,許以便宜行事。時江淮盜勢日盛,南北阻 隔,達識帖睦邇獨治方面。「明年,朝廷以招安張士誠 為達識帖睦邇功,詔加太尉。十九年,朝廷因授士信 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士信乃大發浙西諸郡民築杭 城。先是,海漕久不通,朝廷遣使來徵糧,士誠運米十 餘萬石達京師。方面之權,悉歸張氏,達識帖睦邇徒 存虛名而已。」 按《察罕帖木兒傳》,「察罕帖木兒以功 拜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兼知河南行樞密院事、陝西 行臺御史中丞,仍便宜行事,詔告天下。先是,中原亂, 江南海漕不復通,京師屢苦饑。至是,河南既定,檄書 達江浙,海漕乃復至。

按《太倉州志》:「十九年,遣使以御酒、龍衣賜張士誠求 糧。士誠因方國珍舟,輸粟十一萬石,於次年五月赴 京。」

至正二十年,張士誠海運糧至京師,又貢師泰以閩 糧由海道轉運給京師。

按《元史順帝本紀》:「二十年五月,張士誠海運糧十一 萬石至京師。」

按:《續文獻通考》:「二十年,貢師泰以戶部尚書分部閩 中,以閩鹽易糧,由海道轉運給京師,凡為糧數十萬 石。金陵之屬州溧陽田賦八萬石,入海漕者七萬四 千石有奇,歲轉輸龍灣廣運倉。由宜興、無錫、崑山、嘉 定四州之境,出海入江,至於丹徒,歷金山及黃天蕩, 泝流而上,風濤湍激,累月然後能達。其程二千五百」 餘里,或遭覆溺寇攘之患,則為費倍蓰。至正三年,行 臺監察御史建議于臺,以為「溧陽與宜興接壤,舟楫 之利,瞬息可至,曷若聽民築倉于宜興,歲輸其租以 給海漕,則官富足而民力紓,誠大益也。」或者憚于更 張,遷玩累年,至至正丁亥,御史大夫納麟蒞政南臺, 卒定其事,民大欣慰。

按《明外史張士誠傳》:「士誠降於元,授太尉官。雖去偽 號,擅甲兵土地如故。順帝遣使徵糧,賜之龍衣御酒。 士誠自海道輸糧十一萬石於大都,歲以為常。 至正二十一年,張士誠海運糧至京師,既又命徹徹 不花等往徵之。」

按《元史順帝本紀》:二十一年「三月,張士誠海運糧一 十一萬石至京師。九月命兵部尚書徹徹不花、侍郎 韓祺徵海運糧於張士誠」 按《食貨志》:「二十一年五 月,運糧赴京。如上年之數。九月又遣兵部尚書徹徹 不花、侍郎韓祺往徵海運糧一百萬石。」

至正二十二年,張士誠海運糧赴京,視上年之數加 二萬。

按《元史順帝本紀》。「二十二年五月。張士誠海運糧一 十三萬石至京師」 按《食貨志》。「二十二年五月。運糧 赴京。視上年之數。僅加二萬而已。九月遣戶部尚書 脫脫歡察爾、兵部尚書帖木至江浙。」

至正二十三年。張士誠仍運糧十三萬石赴京 按《元史順帝本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朔。張士誠海 運糧十三萬石。至京師 按《食貨志》。「二十三年五月。 仍運糧十有三萬石赴京。九月。又遣戶部侍郎博羅 帖木兒。監丞賽因不花。往徵海運。士誠託辭以拒命。 由是東南之粟。給京師者。」遂止於是歲云。

按《太倉州志》:「二十三年五月,運糧十三萬石赴京。是 年士誠稱吳王,改元天祐,徵糧不應元,海運遂止。」

按《元史食貨志》:「元都燕,去江南極遠,而食貨一切仰給。自伯顏建海議分江南糧為春夏二運,於是歲抵京師者多至三百餘萬石。」

明一

明代漕運,立海運、河運二道。凡各處起運數目,督運 官員、運糧旗軍及運漕倉數,運船料額,俱詳備焉。 按《明會典》,戶部「漕運督運官員,各年添革不一。」今書 見存者於前,而附各事例於後。

總督都御史一員,總兵官一員。

把總。舊有遮洋總一員,萬曆元年革, 南京二員,「中 都留守司一員,浙江二員,江西一員,湖廣一員,山東 一員,江北直隸二員,江南直隸二員。」

監兌戶部主事五員,每歲於漕運議事畢選差,請敕 分詣山東、河南、南直隸、浙江、江西、湖廣,督軍民有司 依期交兌,催儹起程南運。督至儀真,與儹運官交接 明白,即將各兌完起程并交接日期,報部查考。回日 仍將兌完日期具奏。

儧運御史一員。舊用戶部郎中一員,三月奏差。今改 差御史。

押運參政一員。舊有「協同漕運參將」二員,今革。以一 參政領漕務。

理刑、刑部主事一員或員外郎,三歲代。萬曆二年革。 十一年復「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