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89 (1700-1725).djvu/5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汶上縣閘十六開河閘,南旺上下二閘,寺前鋪閘,界 首石口二積水閘,舊焦欒、張全、劉元、彭秀、孔家、邢家、 常家口、關家口、李泰口、田家口《十減水閘》。

鉅野縣閘一、《壩》一。長溝減水閘,嘉靖十九年建。「蓬子 山壩。」

濟寧州閘十四:天井閘,在城閘,趙村閘,石佛閘,新店 閘,「新閘,六閘,俱因元舊,嘉靖間重修;仲家淺閘,宣德 四年建;師家莊閘,魯橋閘,二閘,永樂間建;上新閘、中 新閘、下新閘,三閘,俱成化十一年建;棗林閘,永樂間 建;四里灣減水閘,舊有分水閘,廣運上下二閘,永通 上閘,耐牢坡閘,宮村閘,吳泰閘,片玉閘,碎玉閘,今廢。」 濟寧衛閘四:永通減水閘,五里營平水閘,十里鋪平 水閘,安居平水閘。

魚臺縣閘十六壩一:南陽閘,宣德二年建;利建閘,即 宋家口閘,隆慶元年建。新河十四減水閘,嘉靖四十 五年建。

蘇家壩舊有「穀亭」、「八里灣」、「硯瓦溝、陽城湖」、「泥河」五閘, 今廢。

「滕縣閘一《壩五》」:「佃戶屯減水閘,東邵壩,王家口壩,豸 裏壩,宋家壩,黃甫壩,以上閘壩,俱隆慶二年建築。」 「沛縣閘七《壩三》」:「珠梅閘,楊莊閘,夏鎮閘,滿家閘,西柳 莊閘,馬家橋閘,留城閘,以上七閘,俱隆慶元年以舊 河孟陽泊、沽頭、上、中、下胡陵城、廟道口、謝溝七閘改 建沙河口壩,隆慶元年築薛河口石壩,隆慶二年築 懽」城壩。嘉靖四十五年築。舊有新興閘、金溝口、飛雲 橋、雞鳴臺、昭陽湖中東西六積水閘,今廢。

徐州閘四壩二:「黃家閘,天順三年建。梁境閘,即境山 舊閘,萬曆二年復。內華閘」、古洪閘二閘,萬曆十一年 建。「徐州洪石壩,呂梁洪石壩,舊有徐州洪閘、呂梁洪 上下二閘,今廢。」

邳州閘一:「匙頭灣減水閘,萬曆八年建。」

桃源縣閘一、壩四:「馬廠坡減水閘,萬曆八年建。崔鎮、 徐昇、季太、三義四減水石壩,萬曆七年築遙堤建。」 清河縣閘一,壩一:「通濟閘,嘉靖中建,萬曆七年改建 甘羅城出口之處,題准每年六月初旬水漲,築壩攔 截。九月初旬水落,開壩行舟。」天妃閘,萬曆七年建。舊 有新莊閘、天妃閘,萬曆七年俱廢。

山陽縣閘七、壩、六堤一:「福興閘,萬曆七年改建壽州 廠。清江閘板閘,龍王閘,永清閘、窯灣閘三閘,萬曆十 年,永濟河建。黃浦減水閘,萬曆二年建;方家壩、新建 壩,仁、義、禮、智四字壩,高家堰石堤,萬曆七年建。舊有 移風閘、甎閘,新城上下二閘,及萬曆元年建;涇河、平 河橋二減水閘,又有清江東、西、淮安、滿浦、南鎖五壩」, 信字壩,今俱廢。

寶應縣閘十三:弘濟河南北二閘,長沙溝減水閘,朱 馬灣減水閘,劉家堡減水閘五閘,俱萬曆十二年建。 「江橋北等八減水閘,嘉靖萬曆年間建。」舊有七里溝、 萊橋口、魚兒溝三減水閘,白馬湖七里溝、槐角樓滾 水壩,今俱廢。

高郵州閘九壩一:康濟河南、北二閘,萬曆四年建。「城 南河堤」三減水閘,嘉靖中建;新中堤四減水閘,萬曆 五年建。蛤蜊壩。舊有觀橋上下二閘,車邏、玉琴二減 水閘,今廢。

「江都縣閘十六。壩十一:廣惠閘,通惠閘二閘,隆慶六 年,瓜洲建。邵泊九減水閘,芒稻河減水閘,萬曆十一 年建。沙壩,裔家、馬家渡、南潭四平水閘,萬曆元年建。 瓜洲十壩,舊十一灣頭滾水壩,舊有朝宗、上下通江、 新開、大同、潘家、大橋、江口、留朝九閘,及新廟等十一 減水閘,邵伯小壩,楊子橋古壩,瓜洲減水䃮,雷公上」 下二塘、小新塘、句城塘,今俱廢。

儀真縣閘四壩六:響水閘,通濟閘,羅泗閘一名「臨江 閘」,攔潮閘,一壩至五壩新壩。舊有清江等八閘,裏河 口閘及東門、新高橋二減水閘,劉塘、茅家山、北山、陳 公四塘,蔣家溝、張家溝二減水䃮,今俱廢。 丹徒縣閘一大犢山閘,萬曆十一年建。

丹陽縣閘一、黃泥壩閘,萬曆十一年建。以上二閘、俱 為挑復練湖設。

按《續文獻通考》:「明太祖定鼎金陵,凡四方貢賦,各緣 其所至,入於江,達於京師。及成祖遷都於燕,百官衛 士仰需江南,於是始議立運法,派為二道,一由江入 海,出直沽口,由白河運至通州,謂之海運;一由江入 淮黃河至陽武縣,陸運至衛輝府,由衛河運至薊州, 謂之河運。國初,海運因元之故,海運不給,於是陸運」 以濟之,陸之勞,蓋不減海之險也。及會通河既浚,於 是有儹運,而海運乃罷,遮洋海運猶不廢焉。然儹運 之初,皆支運也,既而議者以為軍民不便,於是有兌 運。時支運纔四十之一,而故法幾廢矣。蓋凡五變而 小小損益不與焉,其勢然也。

按《圖書編》:「運法五變:一曰海運。洪武末及永樂初,蘇、 松、浙江等處歲糧俱輸納大倉。」蘇州地方由海道以達直 沽。洪武三十年、永樂六年、十二年,海運糧俱有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