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89 (1700-1725).djvu/9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山陽縣福興閘夫四十名,後革十名,停役六名,今存 二十四名。清江閘夫四十名,後革十名,停役六名。改 撥天妃閘五名,今存二十一名。「板閘」夫三十名,後革 六名,停役十四名,今存十名。龍汪等三閘,即以福興、 清江舊閘官夫改撥黃家等淺鋪十五,老人十五名, 夫七十五名,後革七名,後又復。板閘等停役夫三十 二名,今存一百名。清江浦西橋守堤夫五十名。高家 堰堤鋪六十七,守堤夫八百八名。

寶應縣子嬰溝等淺鋪九,淺官九員。舊老人、塘長各 九名,夫四百四十三名,後革二百五名,今存二百八 十八名。舊有子嬰溝第一淺夫二十五名,瓦店等二 淺夫十名,今革。

高郵州王琴新河等淺鋪十七,夫二百七十名,後革 一百二十四名。「蛤蜊」壩夫七名,原設「永充」壩夫十五 名。弘治末年逃絕存前數。舊有丁家灣等淺鋪十一, 老人十一名,夫一百九十名。「康濟河」淺鋪六,老人六 名,夫六十名。今俱革。

江都縣「廣惠」、「通惠」二閘,各夫六十名。城南北等淺鋪 十一,老人十七名。舊老人塘長各十一名,夫二百五 十四名。舊二百二十名。瓜洲十壩,夫三百七名,後革 二十八名。又停役一百五十九名。今存一百二十名, 於閘夫內撥用。三年一次挑港夫二千四百九十二 名。

儀真縣通濟閘夫五十七名。響水、羅泗、攔潮三閘各 五十五名。麻線港等淺鋪三老人三名,夫二十七名。 六壩夫,於閘夫內撥二名看守。三年一次挑港夫九 千二百二十名。

運河錢糧, 「通惠河郎中所屬通州東安等七州縣 樁草銀五百三兩六錢五分,通州左右神武等九衛 樁草銀六百十六兩」

北河郎中所屬兗州府屬州縣并衛所石灰十三萬 八千斤,檾麻九十六斤,樁草檾麻銀五千五百三十 五兩六錢八分。副甎銀二百五十七兩七錢六分。安 山南旺等湖租銀三千三百三十五兩二錢四釐八 毫。各州縣裁革折徵撈淺淺鋪等夫二千二百八十 名,每名歲徵銀十二兩。渡夫二名,每名歲徵八兩。共 該銀二萬七千三百七十六兩。萬曆四年議定每名 連樁草歲徵銀六兩。著為例。每歲共該銀一萬三千 六百九十二兩。東昌府屬州縣并帶管德州、德州左 二衛及清河縣副磚一萬六千九百九十二箇,石灰 九千二百斤,樁草檾麻磚灰銀二千四百八十兩六 錢四分。各州縣裁革折徵撈淺淺鋪夫八百六十二 名。萬曆四年議定每名連樁草、歲徵銀六兩。每歲共 該銀五千一百七十八兩。河間府屬州縣并衛所樁 草銀二百五十八兩五錢六分,葦草銀二百三十五 兩三錢六分。檾麻副磚銀各五十三兩四分。石灰銀 二十六兩五錢二分

「南河郎中所屬,今天妃閘以北改屬中河;郎中,以南 仍屬南河郎中。」淮安府屬天妃閘以北邳州清、桃、睢、 宿五州縣并邳州衛樁草磚灰銀四百六十九兩八 分,廬、鳳二府并滁、和二州徵解邳州河堤防守夫銀 一萬二千九十六兩,徐州并屬縣樁草磚灰銀八百 七十九兩八分。廬、鳳二府并揚州府屬州縣徵解徐 州停役夫、協助河工銀一千三百九十九兩二錢。徐 州庫收支徐州洪稅、協濟河工錢糧。歲徵無定額。約 萬餘兩不等

管泉主事所屬濟、兗二府,有泉州縣。額徵泉壩錢糧 樁草銀四百五十三兩一錢二分。壩夫銀二百十一 兩二錢。裁革泉夫,折徵銀九千二十四兩。裁革壩夫, 折徵銀一千五百四十四兩。裁革洸濟河淺夫,折徵 銀二百八十八兩。萬曆四年議定每名連樁草歲徵 銀六兩。

萬曆五年差主事監兌,准通融支給行糧。

按:《明會典》五年題准,「仍差主事一員,往蘇松常鎮監 兌。」 又按《會典》五年題准,將河南徵收行糧改在小 灘者,徑赴臨清倉上納,而以臨清、廣積二倉新舊貯 米,抵作運官行糧,通融支給。

萬曆六年,專差御史儹運。定「運官更番領運及具告 漂流條例。」

按《明會典》:六年革催儹郎中專差御史。 又按:《會典》: 六年停差儹運郎中。又令:南京二總各衛運官,俱與 軍政僉書,更番領運,責成掌印官先期料理。仍差南 京兵部主事一員,專管選補軍旗事務。 又題准:如 遇漂流在揚子江者,先赴催儹把總處具告,一面赴 督押司道官處告。委有司相去一百里者限二日,一 百里外者,限四日。勘實呈漕司,即與具奏除豁。如有 違限扶捏等弊,即將勘官參問,官旗分別捏報漂欠 虛數多寡,問擬重罪。其河道漂流者,責令本幇補納。 不敷,量動概幇潤米攤補,不得一概奏豁。 萬曆七年,令照議分給輕齎銀兩,定每船許帶土宜 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