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0 (1700-1725).djvu/1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義,所以別男女也。至太康初,婦人屐乃頭方,與男 無別。此賈后專妒之徵也。」

舊為屐者,齒皆達楄上,名曰「露卯」;太元中忽不徹,名 曰「陰卯。」識者以為「卯」,謀也,必有陰謀之事。至烈宗末, 驃騎參軍袁悅之始攬搆內外。隆安中,遂謀詐相傾, 以至大亂。

《顏氏家訓》:「梁朝全盛之時,貴遊子弟,無不駕長簷車, 跟高齒屐,坐碁子方褥,馮斑絲隱囊。」

《唐國史補》:猩猩者,好酒與屐。人有取之者,置二物以 誘之。猩猩始見,必大罵曰:「誘我也。」乃絕走遠去。久而 復來,稍稍相勸,俄頃俱醉,其足皆絆於屐,因遂獲之。

靴部彙考

釋名:

《釋衣服》

靴。跨也。兩足各以一跨騎也。

靴之缺前壅者。「猶速,獨足直前」之言也。

《中華古今注》

《靴》

靴者,蓋古西制也。昔趙武靈王常服之。其制:短靿,黃 皮閑居之服。至馬周改制,長靿以殺之,加之以氈及 絛,得著入殿省敷奏,取便乘騎也。文武百僚咸服之。 至貞觀三年,安西國進緋韋短靿靴,詔內侍省分給 諸司。至大曆二年,宮人錦靿靴侍於左右。

《本草綱目》

《皮靴釋名》

李時珍曰:「靴,皮履也。所以華足,故字從《革華》。」劉熙《釋 名》云:「靴,跨也,便於跨馬也。趙武靈王好著短靿靴,後 世乃作長靿靴。入藥當用牛皮者。」

《主治》

李時珍曰:「癬瘡取舊靴底燒灰,同皁礬末糝之。」先以 蔥、椒湯洗淨。

《附方》

瘰𤻤已潰:「牛皮油、靴底燒灰,麻油調傅之。」集元方

靴部藝文

《薛侍御處乞靴》
唐·李群玉

越客南來誇桂麖,良工用意巧縫成。看時共說茱萸 縐,著處嫌無鴝鵒鳴。百里奚身嗟甚似,五羊皮價敢 全輕。日於文苑陪高步,贏得芳塵接武名。

靴部選句

梁簡文帝詩:「風吹鳳凰袖,日映織成靴。」

唐李白詩:「吳姬十五細馬馱,青黛蛾眉紅錦靴。」 元稹詩:「正面偷輸光滑笏,緩行輕踏縐紋靴。」

李商隱詩:「長者子來輒獻蓋,辟支佛去空留靴。」 杜牧詩:「舞靴一任旁人看,笑臉還須待我開。」

宋曾鞏詩:「烏靴況已踏臺省,黑綬未得辭州縣。」 梅堯臣詩:「犀靴踏玉陞東陛。」

蘇軾詩:「脫靴吟《芍藥》,給札賦《雲夢》。」

黃庭堅詩:「麝煤漆澤烏紋靴。」九衢塵土烏靴底,想 見滄洲白鳥雙。

范成大詩:「俗客扣門稱問字,又煩居士起穿靴。」 陸游詩:「歸來脫靴靴滿霜,月明如水浸野堂。」

劉克莊詩:「朱門畫鼓舞宮靴,應笑狂歌似采和。」梅 醭朝衣塵滿靴,曾穿細仗對延和。

元劉仁本《宮詞》:「舞靴輕轉玉階前,憶昔承恩已十年。」 趙孟頫詩:「遊騎等閑來洗馬,舞靴輕妙迅飛鳧。」 胡天游詩:「二八女兒紅繡靴,朝朝馬上畫雙蛾。」 薩都剌《王孫曲》:「衣裳光彩照暮春,紅靴著地輕無塵。」 楊維楨《崔小燕嫁詞》:「崔家姊妹雙燕子,踏青小靴紅 鶴觜。」

袁桷詩:「烏靴笮窄稱宮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