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0 (1700-1725).djvu/5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歲貢常八九百人,謂之 『白布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夢溪筆談》:「近歲京師士人朝服乘馬,以黲衣蒙之,謂 之涼衫,亦古之遺法也。《儀禮》朝服加景是也,但不知 古人制度章色如何耳。」

《教坊記》:「聖壽樂舞衣雜皆各繡一大窠,皆隨其衣製, 純縵衫下纔及帶,若短汗衫者以籠之,所以藏繡窠 也。」

《晦庵語錄》:「隋煬帝數出幸,因令百官以戎服從一品, 紫,次朱,次青皁。後世循襲,遂為朝服。我朝渡江,乃變 為白涼衫。紹興間,士人猶是白涼衫,至後來軍興,又 變為紫衫,皆戎服也。」

祖宗時,元正冬至皆有大朝會,君臣都著法服,諸州 解頭亦預。籍溪胡先生在州解元,亦曾預元正朝會, 著白羅衫。

籍溪云:「士服著白羅衫。紹興間,韓勉之知某州,於信 州會樣來製士服正如此。某後來看《祖宗實錄》,乃是 教大晟樂士人所服,方知出處。」

《朝野雜記》:宋自軍興,士大夫始衣紫窄衫,上下如一。 紹興九年,詔長吏毋得以戎服臨民,復用冠帶。秦檜 死,魏道弼秉政,復舉行之,論者以為擾士人,貧者尢 患苦之。未幾,道弼為臺諫所攻,遂罷數事,紫衫其一 也。於是士大夫皆服涼衫。乾道中,李獻之為學士,上 言:「會聚中顏色可憎,今陛下上奉兩宮,宜服紫衫為 便。」上從之。蓋自渡江以來,人情日趨簡便,不可復故 矣。

《貴耳集》:自渡江以前無今之轎,只是乘馬,所以有修 帽、護塵之服。士皆服衫帽,涼衫為禮。紫衫,戎服也。思 陵在維揚一時,擾亂中遇雨,傳旨百官,許乘肩輿,因 循至此,故制盡泯。今臺諫出臺親事官用涼衫,略展 登轎,尚存舊制,他無復見之。

《席上腐談》:古之素積,即今之細摺布衫也。《荀子》云:「皮 弁素積。」楊倞注云:「素積為裳,用十五升布為之,蹙其 腰中,故謂之素積。」一升八十縷,十五升千二百縷,蓋 細布也。

衫部外編

《魏文帝別傳》:吳選曹令史劉卓病荒,夢見一人以白 越單衫與之言曰:「汝著衫汙,火燒便潔也。」卓覺,果有 衫在側,汙輒火浣之。

《志怪錄》:「建康小吏曹著,為廬山使君所迎,配以女文 婉。著屢求請退,婉賦詩敘別,并贈織成單衫。」

《五燈會元》:洛京靈泉歸仁禪師。僧問:「如何是和尚家 風?」師曰:「騎牛戴席帽,過水著靴衫。」

越州姜山方禪師,僧問:「如何是不動尊?」師曰:「單著布 衫穿過市。」

潭州石霜楚國慈明禪師,當解夏,謂眾曰:「死脫夏天 衫,生披冬月襖。分明無事人,特地生煩惱。」

《傳燈錄》:僧問趙州:「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趙州云:「我在 青州作一領布衫,重七斤。」

《稽神錄》:庚寅歲,有茅山村中兒牧牛,洗所著汗衫,曝 於草上而假寐,及覺失之,惟一鄰兒在傍,以為竊去, 因相諠競。鄰兒父見之,怒曰:「生兒為盜,將安用汝?」即 投水中,鄰兒匍匐出水,呼天稱冤者不已,復欲投之, 俄而雷雨暴至,震死其牛,汗衫乃自口中嘔出,兒乃 得免。

袁州刺史頓金罷郡還都,有人以紫襆包一物詣門 遺之,開視則「白襴衫」也。遽追其人,則亡矣。其年金卒。

襖部彙考

《中華古今注》:

《武臣缺胯襖子》

隋文帝征遼,詔武官服缺胯襖子,取軍用,如服有所 妨也。其三品以上皆紫。至武德元年,高祖詔「其諸衛 將軍,每至十月一日,皆服缺胯襖子,織成紫瑞獸襖 子。左右武衛將軍服豹文襖子,左右翊衛將軍服瑞 鷹文襖子。」其七品以上陪位散員官等,皆服綠無文 綾襖子。至今不易其制。又侍中馬周請於汗衫等上, 「常以立冬日加服小缺胯襖子」,詔從之,永以為式。

《宮人披襖子》

「蓋袍之遺象也。」漢文帝以立冬日賜宮侍承恩者及 百官披襖子,多以五色繡羅為之,或以錦為之,始有 其名。煬帝宮中有雲鶴金銀泥披襖子,則天以赭黃 羅上銀泥襖子以燕居。

《事物原始》

《襖子》

唐《輿服志》:「襖子,燕服也,即古之褻服,亦謂之常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