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0 (1700-1725).djvu/5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吾聞大澤濱,羊裘動世祖。何如六尺蓑,滅跡蘆花渚。 舉俗無與同,天隨夢中語。今夜不須歸,前溪正風雨。

新蓑藤葉青,舊蓑藤葉白。新故理則然,胡為妄忻戚。 扁舟西湖口,坐望南山石。東風吹新蓑,浩蕩滄溟黑。 須臾月東上,萬里天一碧。安得同心人,婆娑共今夕。

蓑衣部紀事

《神仙傳》:尹思遣兒視月中有異物否,兒曰:「今年當大 水,中有一人被蓑帶劍。」

《摭言》:許孟容進士及第,學究登科,時號「綿襖子,上著 莎衣。」

《圖畫見聞志》:「鄭谷有《雪》詩云:『江上晚來堪畫處,漁人 披得一蓑歸』。」時人多傳誦。段贊善善畫,因採其詩意 景物圖寫之,曲盡瀟灑之思,特以贈谷。谷為詩寄謝 云:「愛余風雪句,幽絕寫漁蓑。」

《海物略名記》:江東人取白鷺頭上翰毛為接篱,曰「白 鷺蓑」,或以紅翎間之。

《宋史鄭文寶傳》:「文寶初事李煜,入宋,煜以環衛奉朝 請,文寶欲一見,慮衛者難之,乃被蓑荷笠以漁者見, 陳聖主寬宥之意。宜謹節奉上,勿為他慮。」

《莎衣道人傳》:「莎衣道人姓何氏,淮陽軍胊山人。祖執 禮,仕至朝議大夫。道人避亂渡江,常舉進士不中,紹 興末,來平江。一日自外歸,倏若狂者,身衣白襴,晝丐 食於市,夜止天慶觀,久之衣益敝,以莎緝之。嘗遊妙 嚴寺,臨池見影,豁然大悟,人無貴賤,問休咎,罔不奇 中。會有瘵者乞醫,命持一草去,旬日而愈。眾翕然傳」 莎草可以愈疾,求而不得者或遂不起,由是遠近異 之。孝宗一夕夢莎衣人跣哭來弔者,訊之,曰:「蘇人也。」 詰其故,不肯言。帝寤,以語內侍。會后及太子薨,帝哀 泣,內侍進前勉釋,并道前夢。帝迺矍然,因遣使召之, 不至。帝念恢復大計,累歲未有所屬,后位虛已久,乃 焚香默言:「何誠能仙,顧必知朕意。」遂遣中官致贄,不 言所以。道人見之,掉首,吳音曰:「有中國即有外夷,有 日即有月,不須問。」趣之去。使者歸奏,帝甚異之,遂賜 號通神先生。為築庵觀中,賜衣數襲,皆不受。好事者 強邀入庵,大笑而出。復於故處,眾日以珍饌餉之,每 食於通衢,逮飽即去。帝歲命內侍即其居設十道齋, 合雲水之士,施予優普。一歲,偶踰期,眾咸訝而請。道 人亟起於臥,搖手瞬目而招之曰:「亟來,亟來!」是日,內 侍至平望,眾益服其神。光宗即位,召之,又不至。慶元 六年卒。

《名山藏》:陳海雍,清江人,自號龍潭老人。陳獻章受學 於吳與弼,嘗以《周易》質疑。與弼曰:「過清江可叩龍潭 老人。」獻章往謁,適海雍蓑笠犁田,乃延至家,與對榻 信宿,辨析疑義,獻章欣服。既去,語兒輩曰:「吳君非知 我者。」

蓑衣部雜錄

《管子》「被蓑以當鎧。」「菹笠以當盾櫓。」 《淮南子》。「以詐應詐,以譎應譎。若被蓑而救火,毀瀆而 止水。」

《老學庵筆記》:綦翰林叔厚《謝宮祠表》云:「雜宮錦於漁 蓑,敢忘君賜;話玉堂於茆舍,更覺身榮。」時歎其工。 《群碎錄》:縕黂敝衣襏襫蓑衣暆。雨衣。

雨衣部彙考

《事物原始》。

《雨衣》

凡雨具,大抵始於周。《左傳》陳成衣製。杜預注曰:「製者, 雨衣也。」《灸轂子》曰:「以油絹製之及油帽,後世易之以 油紙。」乃春秋陳所製始。

雨衣部選句

唐許渾詩:「自剪青莎織雨衣,南村煙火是柴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