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0 (1700-1725).djvu/8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妙。李君乃出古錦裙一幅示余,長四尺,下廣上狹,下 闊六寸,上減三寸半,皆周尺如直。其前則左有鶴二 十,勢如飛起,率曲折一脛,口中銜草蘤輩;右有鸚鵡, 聳肩舒尾,數與鶴相等。二禽大小不類,而又以花卉 均布無餘地。界道四向,五色間雜。道上累細鈿點綴 其中,微雲瑣結,互以相帶。有若駮霞殘虹,流煙墮霧, 春草夾徑,遠山截空,壞牆杳苔,石泓秋水,印丹漫漏, 蕊粉塗染,盭緪環珮,雲隱涯岸,濃淡霏拂,靄抑冥密, 始如不可辨別。及諦視之,條段斬絕,分畫一一有去 處。非繡非繪,縝緻柔美,又不可狀也。裡用繒綵,下製 線尚如舊,兩旁皆解散,蓋拆滅零落,僅存此故耳。縱 非齊梁物,亦不下三百年矣。昔時之工如此妙耶!曳 其裙者,復何人焉。因筆之為辭,繼於《錦譜》之後,俾善 詩者賦焉。

裙部藝文二

《詠複裙》
陳蕭鄰

皛皛金紗淨,離離寶縫分。纖腰非學楚,寬帶為思君。

《裙帶間六言詩》
宋·紅衣宮女

百疊漪漪水皺,六銖縰縰雲輕。直立含風廣殿,微聞 環珮搖聲。

裙部選句

梁沈約詩:「巴童方理瑟,漢女夜縫裙。」

劉遵詩。「風度開裙𧚥。」 陳後主樂府:「紅裙結未解,綠綺自難徽。」相邀開繡 戶,轉態結紅裙。

唐盧照鄰詩:「長裙隨鳳管,促柱送鸞杯。」

虞世南詩:「輕裙染回雪,浮蟻泛流霞。」

王昌齡詩:「荷葉羅裙一色裁。」

《萬楚詩》:「紅裙妒殺石榴花。」

李白詩:「移舟木蘭棹,行酒石榴裙。」

杜甫詩:「野花留寶靨,蔓草見紅裙。」

韓愈詩:「不解文字飲,惟能醉紅裙。」

王建《宮詞》:「金砌雨來行步滑,兩人抬起隱花裙。」密 奏君王知入月,喚人相伴洗裙裾。

《白居易詩》:「歌臉有情凝睇久,舞腰無力轉裙遲。」血 色羅裙翻酒汙。秋水蓮冠春草裙,依稀風調似文 君。

皮日休詩:「為說風標曾入夢,上仙初著翠霞裙。」 李群玉詩:「裙拖六幅湘江水,鬢聳巫山一段雲。」 于鵠詩:「新繡籠裙荳蔻花。」

《韓偓詩》:「學梳鬆鬢試新裙,消息佳期在此春。」

元袁易詩:「入舟山色羞眉黛,隔岸榴花避舞裙。」 張昱詩:「上苑新波小海分,綠香溢岸好湔裙。」

《李裕詩》:「嬌娘莫惜羅裙涴,看取腰肢醉後妍。」

張雨詩:「歸來閉戶償高臥,莫遣人書白練裙。」

楊維楨詩:「新詞未上鴛鴦扇,醉墨先污蛺蝶裙。」 明祝允明詩:「想得美人簾底坐,月華斜樣翠裙腰。」

裙部紀事

《吳越春秋》:「越王勾踐入臣於吳,服犢鼻,著樵頭夫人, 衣無緣之裳,施左闕之襦,夫斫剉養馬,妻給水除糞 灑掃,三年不慍,怒面無恨也。」

《漢書石奮傳》:萬石君:「石奮長子建為郎中令。建老白 首,萬石君尚無恙。每五日洗沐歸謁親入子舍,竊問 侍者,取親中帬廁牏,身自澣洒,復與侍者。不敢令萬 石君知之,以為常。」

《汝南先賢傳》:「戴良家五女,皆布裙,無緣裙。」《四等 拾遺記》:「成帝常以三秋閑日與飛燕戲於太液池,以 沙棠木為舟,貴其不沉沒也,以雲母飾於鷁首,一名 雲舟。又刻大桐木為虯龍,雕飾如真,以夾雲舟而行。 以紫桂為柂枻,及觀雲棹水,玩擷菱蕖。帝每憂輕蕩 以驚飛燕,命佽飛之士以金鎖纜雲舟於波上。每輕 風時」至,飛燕殆欲隨風入水。帝以翠纓結飛燕之裙, 常怨曰:「妾微賤,何復得預纓裙之遊。」今太液池尚有 避風臺,即飛燕結裙之處。

《趙飛燕外傳》:漢成帝立飛燕為皇后,帝步太液池榭, 后歌《歸風送遠》之曲。帝以文犀著,擊玉甌,酒酣風起, 后揚袖曰:「仙乎仙乎,去故而就新,寧忘懷乎?」帝令左 右持其裙,風止,裙為之縐。他日宮姝或擘裙為縐,號 留仙裙。

《後漢書王良傳》:良為大司徒司直,在位恭儉,妻子不 入官舍,布被瓦器。時司徒史鮑恢以事到東海,過候 其家,而良妻布裙曳柴,從田中歸。恢告曰:「我司徒史 也,故來受書,欲見夫人。」妻曰:「妾是也,苦掾無書。」恢乃 下拜歎息而還。聞者莫不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