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8 (1700-1725).djvu/10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劉熙釋名》

《釋樂器》

《瑟施絃張》之瑟瑟然也。

《班固白虎通》

《琴瑟名義》

瑟者,嗇也,閑也,所以懲忿宮、商、角則宜。君父有節,臣 子有義,然後四時和,四時和然後萬物生,故謂之瑟 也。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

《應劭風俗通》

《琴瑟原始》

謹按《世本》:「宓羲作瑟,八尺一寸,四十五絃。」《黃帝書》:泰 帝使素女鼓瑟而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 絃。《春秋》師曠為晉平公奏清徵之音,有元鶴二八,從 南方來,進於廊門之扈。再奏之而成列;三奏之則延 頸而鳴,舒翼而舞,音中宮商,聲聞於天。平公大悅,坐 者皆喜。平公提觴而起,為師曠壽,反坐而問曰:「音莫 悲於《清徵》乎?」師曠曰:「不如《清角》。」平公曰:「《清角》可得聞 乎?」師曠曰:「不可。昔黃帝駕象車,交龍,畢方並轄,蚩尤 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虎狼在後,蟲蛇伏地,大合 鬼神於泰山之上,作為《清角》。今主君德薄,不足以聽 之,聽之將恐有敗。」平公曰:「寡人老矣,所好者音也,願 遂聞之。」師曠不得已而鼓之,一奏之,有雲從西北起; 再奏之,暴風亟至,大雨灃沛,裂帷幕,破俎豆,墮廊瓦, 凡坐者散走。平公恐懼,伏於室側,身遂疾痛。晉國大 旱,赤地三年。故曰:「不務德治而好五音,則窮身之事 也。」今瑟長五尺五寸,非正器也。

謹按《世本》:「神農作琴。」《尚書》:「舜彈五絃之琴,歌《南風》之 詩,而天下治。」《詩》云:「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雅琴者,樂之 統也,與八音並行。然君子所常御者,琴最親密,不離 於身,非必陳設於宗廟鄉黨,非若鐘鼓羅列於虡懸 也。雖在窮閻陋巷、深山幽谷,猶不失琴。以為琴之大 小得中而聲音和,大聲不譁人而流漫,小聲不湮滅 「而不聞,適足以和人意氣,感人善心。故琴之為言禁 也,雅之為言正也,言君子守正以自禁也。」夫以正雅 之聲,動感正意,故善心勝,邪惡禁。是以古之聖人君 子,慎所以自感,因邪禁之適,故近之閒居,則為從容 以致思焉。如有所窮困,其道閉塞,不得施行,及有所 通達而用事,則著之於琴,以舒其意,以示後人。其道 行和樂而作者,命其曲曰《暢》。暢者,言其道之美暢,猶 不敢自安,不驕不溢,好禮不以暢其意也。其遇閉塞 憂愁而作者,命其曲曰《操》。操者,言遇菑遭害,困厄窮 迫,雖怨恨失意,猶守禮義,不懼不懾,樂道而不失其 操者也。伯牙方鼓琴,鍾子期聽之,而意在高山。子期 曰:「善哉乎,巍巍若泰山。」頃之閒而意在流水。鍾子又 曰:「善哉乎!湯湯若江河。子期死,伯牙破琴絕絃,終身 不復鼓,以為世無足為音者也。今琴長四尺五寸,法 四時五行也;七絃者,法七星也。」

《宋書》

《樂志》

八音五曰:絲,絲琴,瑟也。馬融《笛賦》云:「宓羲造琴。」《世本》 云:「神農所造。」《爾雅》「大琴曰離,二十絃」,今無其器。齊桓 曰號鐘,楚莊曰繞梁,相如曰燋尾,伯喈曰綠綺,事出 傅元《琴賦》。世云燋尾是伯喈琴,《伯喈傳》亦云爾。以傅 氏言之,則非伯喈也。

馬融《笛賦》云:「神農造瑟。」《世本》云:「宓羲所造。」《爾雅》云:「瑟 二十七絃者曰灑。」今無其器。

《唐書》

《禮樂志》

凡樂八音五:曰絲,為琴,為瑟,為頌瑟。頌瑟,箏也。 隋《九部樂》清,商伎有獨絃琴、擊琴瑟。

《南蠻驃傳》

貞元中,王雍羌聞南詔歸唐,有內附心,遣使楊加明 詣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請獻裔中歌曲,且令驃國 進樂人,於是韋皋作《南詔奉聖樂》。雍羌亦遣弟悉利 移城主舒難陀獻其國樂。韋皋復譜次其聲,以其舞 容樂器異常,乃圖畫以獻。工器有大匏琴二,覆以半 匏,皆彩畫之,上加銅甌,以竹為琴,作虺文橫其上,長 三尺餘,頭曲如拱,長二寸,以絛繫腹,穿甌及匏本,可 受二升。大絃應太蔟,次絃應姑洗。有獨絃匏琴,以斑 竹為之,不加飾,刻木為虺首,張絃無軫,以絃繫頂,有 四柱如龜茲。琵琶,絃應太蔟。有小匏琴二,形如大匏 琴,長二尺,大絃應南呂,次絃應應鐘。

凡曲名十有二六,曰《龍首獨琴》,《驃云》《彌思》,彌此一絃 而五音備,象王一德以畜萬邦也。

《宋史》

《樂志》

太宗嘗謂舜作五絃之琴以歌《南風》,後王因之,後加 文武二絃。至道元年,乃增作九絃琴、五絃阮別造新 譜三十七卷,凡造九絃琴,宮調、鳳吟、商調、角調、徵調、 羽調、龍仙羽調、側蜀調、黃鐘調、無射商調、瑟調、變絃 法各一。制宮調,《鶴唳天弄》《鳳吟》商調、《鳳來儀弄》,《龍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