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8 (1700-1725).djvu/9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取媲;配文質之郴郁,和而且同。何異夫相應在於同 聲,相資在於同志。譬權衡之並用,謂相待而成;等韋 絃之自節,則以同而異。原夫律呂咸在,吹擊惟時;異 周旋而樂,只可終始而從之兩器元通。鳴簧與幽石 相感;二者冥合,竹聲與石聲相追。審至樂之盡美,伊 斯器之可持。

《子擊磬賦》以敬明爾志人將辨之為韻
呂牧

大哉將聖,樂天知命,憲章文武,昭宣孝敬,遊道藝之 門,觀魯衛之政,知禮文之述作,繫王道之衰盛,將有 託於知音。故先擊其浮磬,翕如始奏,泠然激揚,旁達 草木,獨調宮商,律中乃節而信清,引而越以長,何一 氣之立則,若五色而成章,羽可以振振,獸可以蹌蹌, 神人以和,捨此奚取?樂懸之位斯焉,是將諧協於《國 風》,本一於正始。將此易俗,非為悅己。作於朝而君臣 同和,聽於家而少長咸喜。不達情者莫究其理,不賞 音者莫知其旨,非有為而作焉,豈苟樂而為爾噫?斯 道之行,如磬之聲,合於制度,發以清英,應小大以隨 擊,拊原始終,不可將迎。伊物情之滯隔,莫不由此而 發。明謂為藝以吾不試,語之道而知吾志,固非繁而 不食,豈止垂之如墜。曾見訪於萇弘,反受嗤於荷蕢。 彼往而不返,欲潔其身;如樂之無節,則可奪倫。義有 昧於反古,耳無閒於日新。何沒沒於隱者,亦硜硜於 小人。必也審音,居然大辨。動應而溥暢,虛中而獨善。 使石聲無定,則我心可轉。初未明乎弛張,庸詎議乎 深淺。一雅一變,正聲久遺。子擊此者,亦屢歎之。唯聖 有作,闡教命夔。乃知樂正,《雅》《頌》復在於明時。

《磬石頌》并序
元·趙榮祖

元至元二十二年閏十一月二十四日,中奉大夫、太常卿兼領侍儀司忽都于思奏曰:「宗廟內宮懸編磬,雜以異石搏拊。金雖有國,而泗濱浮磬在宋封內,弗克致之。我國家華夏混一,是宜復古。」 用是太常集議:按《禹貢》、蔡氏書、《寰宇記》《水經、晉太康地記》《宋會要》,或曰在泗水縣。《呂梁靈璧》又云磬石山在下邳,今隸歸「德府之宿州。」 繼以上聞,命尚書左丞相今攝協律郎大樂正趙榮祖工師,提領造磬石。先移文江淮等處行尚書省,下淮泗郡屬,雖有役牛,全規琢磬製。榮祖重為審諦音律,俾協者作貢,計磬二百單八懸。臣榮祖等敢不率舞忻忭,百拜稽首而獻《頌》曰:

大聖天子誕修文德。布治天下,罔不述職。「金聲玉振, 《韶》《濩》功極。」億萬斯年,君臨萬國。

磬部藝文二

《擊磬老人》
唐·王昌齡

雙峰褐衣久,一磬白眉長。誰識野人意,徒看春草芳。

《慈恩寺石磬歌》
盧綸

「靈山石磬生海西,海濤平處與山齊。長眉老僧同佛 力,咒使鮫人往求得。珠穴沈成綠浪痕,天衣拂盡蒼 苔色。星漢徘徊山有風,禪翁靜扣月明中。群仙下雲 龍出水,鸞鶴交飛半空裏。山精木魅不可聽,落葉秋 砧一時起。華宮杳杳響泠泠,無數沙門昏夢醒。古廊 燈下見行道,疏柳池邊聞誦經。」徒壯洪鐘閟高閣,萬 金費盡工雕鑿。豈如全質掛青松。數葉殘雲一片峰。 吾師寶之壽中國。願同劫石無終極。

《終南精舍月中聞磬》
呂溫

《月峰禪室掩》,幽磬靜昏氛。思入空門妙,聲從覺路聞。 泠泠滿虛壑,杳杳出寒雲。天籟疑難辨,霜鐘詎可分。 偶來遊法界,便欲謝人群。竟夕聽真響,塵心自解紛。

《范成君擊洞陰磬》
范傳正

歷歷聞金奏,微微下玉京。為詳家牒久,偏識洞陰名。 澹佇人閒聽,鏗鏘古曲成。何須《百獸舞》,自暢九天情。 注目看無見,留心記未精。雲霄如可託,借鶴向層城。

《夜到泗州酬崔使君》
陸暢

徐城洪盡到淮頭,月裏山河見泗州。聞道泗濱清廟 磬,雅聲今在謝家樓。

《笙磬同音》
闕名

笙磬聞何處,凄鏘宛在東。激揚音自徹,高下曲宜同。 歷歷俱盈耳,泠泠逓散空。獸因繁奏舞,人感至和通。 詎閒洪纖韻,能齊搏拊功。四懸今盡美,一聽辨《移風》。

《安吉天寧寺聞磬》
施肩吾

玉磬敲時清夜分,老龍吟斷碧天雲。鄰房逢見《廣州 客》,曾向羅浮山裏聞。

《泗濱得石磬》
李建勳

浮磬潛清深,依依呈碧潯。出水見貞質,在懸含玉音。 對此喜復歎,幾秋仍到今。器古契良覿,韻和諧宿心。 何為值明鑒,適得離幽沈。自茲入清廟,無復泥沙侵。

《齋居聞磬》
宋·朱熹

幽林滴露稀,華月流空爽。獨士守寒棲,高齋絕群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