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41 (1700-1725).djvu/3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胡傳》:「晉主夏盟,行使諸侯,徵會討貳,誰敢不從?以霸 主之尊,而書曰『乞師,何也?列國疏分,雖有大小,土地 甲兵,受之天子,不相統屬,魯兵非晉所得專也。今晉 不以王命興諸侯之師,故特書乞,以見其卑伏屈損, 無自反而縮之意矣。聖人作《春秋》,無不重內而輕外。 至於『乞師』』」,則內外同辭者,蓋皆有報怨復讎貪得之 心,是以如此。若夫誅亂臣,討賊子,請於天王,以大義 驅之,誰不拱手以聽命,何至於乞哉?噫!此聖人所以 垂戒後世,見諸行事之深切著明者也。

公自京師遂會諸侯伐秦

《春秋》:「成公十有三年夏五月,公自京師遂會晉侯、齊 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邾人、滕人伐秦。」

《公羊傳》「其言自京師何?公鑿行也。公鑿行奈何不敢 過天子也。」

《穀梁傳》:「言受命不敢叛周也。」

《胡傳》:諸侯每歲侵伐四出,未有能修朝覲之禮者。今 公欲會伐秦,道自王都,不可越天子而往也,故皆朝 王而不能成朝禮。《書》曰「如京師」,見諸侯之慢也,因會 伐而行矣。又書「公自京師」,以伐秦,為遂事者,此仲尼 親筆,明朝王為重存人臣之禮也。

晉侯執曹伯歸于京師

《春秋》成公十有五年春三月,晉侯執曹伯歸於京師。 《穀梁傳》:「以晉侯而斥執曹伯,惡晉侯也。不言之,急辭 也,斷在晉侯也。」

《胡傳》稱「侯以執,伯討也。何以為伯討?晉合諸侯伐秦, 曹宣公卒於師,曹人使公子負芻守,使公子欣時逆 曹伯之喪,負芻殺其太子而自立。至是晉侯執之,又 不敢自治,而歸於京師,使即天刑。夫是之謂伯討。」《春 秋》執諸侯者眾矣,未有執得其罪如此者,故特書其 爵。

晉侯及楚子鄭伯戰於鄢陵

《春秋》「成公十有六年夏六月甲午晦,晉侯及楚子、鄭 伯戰於鄢陵。楚子、鄭師敗績。」

《公羊傳》「晦者何?冥也。何以書?記異也。敗者稱師,楚何 以不稱師?王痍也。王痍者何?傷乎矢也。然則何以不 言師敗績?」末言爾。

《穀梁傳》:「日事遇晦曰晦,四體偏斷曰敗,此其敗則目 也。楚不言師,君重於師也。」

《胡傳》:「不書師敗績,以其君親集矢於目而身傷為重 也。當是時,兩軍相抗,未有勝負之形,晉之捷也,亦幸 焉耳,幸非持勝之道,范文子所以立於軍門,有聖人 能內外無患,盍釋楚以為外懼之戒乎?楚師雖敗,其 勢益張,晉遂怠矣。卒有欒氏之譖,而誅三郤,國內大 亂,聖人備書,以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楚子鄭伯伐宋

《春秋》成公十有八年「夏,楚子、鄭伯伐宋。宋魚石復入 于彭城。」

《胡傳》此伐宋以納魚石。其不曰「納宋魚石於彭城」,何 也?劉敞曰:「不與納也。諸侯失國,諸侯納之,正也。諸侯 世也。大夫失位,諸侯納之,非正也。大夫不世也。諸侯 託於諸侯,禮也;大夫託於諸侯,非禮也。其言復入者, 已絕而復入,惡之甚者,宋魚石、晉欒盈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