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53 (1700-1725).djvu/7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食盡,削木篩糞以伺其馬,馬死者食之,已而馬盡。副 招討使楊光遠勸敬達降晉,敬達自以不忍背唐,而 救兵且至,光遠促之不已。敬達曰:「諸公何相迫邪?何 不殺我而降?」光遠即斬敬達,降契丹。

天福二年六月,天雄軍節度使范延光反,遣楊光遠 討之。

按《五代史晉高祖本紀》,「天福二年六月,天雄軍節度 使范延光反。丁酉,傳箭於義成軍節度使苻彥饒。丁 未,楊光遠為魏州四面行營都部署。秋七月甲寅,戍 將奉國指揮使馬萬執苻彥饒歸於京師,命殺之於 赤岡。乙卯,楊光遠為魏州行營都招討使。壬申,楊光 遠克博州。」三年九月己酉,赦范延光。 按《范延光傳》, 天「福二年六月,延光反,遣其牙將孫銳、澶州刺史馮 暉,以兵二萬距黎陽,掠滑、衛。高祖以楊光遠為招討 使,引兵自滑州渡胡梁攻之。銳輕脫無謀,兵行以娼 女十餘自隨,張蓋操扇,酣歌飲食自若,軍士苦大熱, 皆不為用。光遠得其諜者,詢得其謀,誘銳等渡河,半 濟而擊之,兵多溺死,銳、暉退走入魏,閉」壁不復出。初, 延光反意未決,而得暴疾,不能興,銳乃陰召暉入城, 迫延光反,延光惶惑,遂從之。高祖聞延光用銳等以 反,笑曰:「吾雖不武,然嘗從明宗取天下,攻堅破強多 矣。如延光已非我敵,況銳等兒戲邪!行取孺子爾。」乃 決意討之。延光初無必反意,及銳等敗,延光遣牙將 王知新齎表自歸,高祖不見,以知新屬武德司延光 又附楊光遠,表請降,不報。延光遂堅守。晉以箭書二 百射城中,悉赦魏人,募能斬延光者。然魏城堅難下, 攻之逾年不克,師老糧匱。宗正丞石昂上書極諫,請 赦延光,願以單車入說而降之。高祖亦悔悟。三年九 月,使謁者入魏,赦延光,延光乃降。

天福六年冬十月,安從進反,以高行周為南面軍前 都部署討之。十二月,安重榮反,以杜重威為鎮州行 營招討使討之。

按《五代史晉高祖本紀》,天福六年冬十月,山南東道 節度使安從進反。「十一月丁丑,西京留守高行周為 南面軍前都部署以討之。先鋒都指揮使郭海金及 安從進戰於唐州,敗之。成德軍節度使安重榮反,天 平軍節度使杜重威為鎮州行營招討使。戊戌,杜重 威及安重榮戰於宗城,敗之。」 按《安從進傳》,高祖取 天下不順,常以此慚。藩鎮多務過為姑息,而藩鎮之 臣,或不自安,或心慕高祖所為,謂舉可成事。故在位 七年而反者六起,從進最後反,然皆不免也。自范延 光反鄴,從進畜異志,恃江為險,招集亡命,益置軍兵。 南方貢輸,道出襄陽者,多擅留之,邀遮商旅,皆黥以 充軍。與安重榮陰相結託,期為表裡。高祖患之,謀徙 從進,使人謂曰:「東平王建立來朝,願還鄉里,已徙上 黨,朕虛青州以待卿,卿誠樂行,朕即降制。」從進報曰: 「移青州在漢江南,臣即赴任。」高祖亦優容之。其子弘 超為宮苑副使,居京師,從進請賜告歸,遂不遣。王令 謙、潘知麟者,皆從進牙將也,常從從進最久,知其必 敗,切諫之。從進遣子弘超與令謙遊南山,酒酣,令人 推墮崖死。天福六年,安重榮執殺契丹使者,反跡見, 高祖為之幸鄴。鄭王重貴留守京師,宰相和凝曰:「陛 下且北,從進必反,何以制之?」高祖曰:「卿意奈何?」凝曰: 「臣聞兵法,先人者奪人。願為空名宣敕十數通,授鄭 王,有急則命將以往。」從進聞高祖北,遂殺知麟以反 鄭王,以空名敕授李建崇、郭金海等討之。從進引兵 攻鄧州,不克。進至胡陽,遇建崇等,大駭,以為神速,復 為野火所燒,遂大敗,從進以數十騎奔還襄陽,高祖 遣高行周圍之,踰年糧盡,從進自焚死。執其子弘受 及其將佐四十三人送京師,高祖御樓受俘,徇於市 而斬之。 按《安重榮傳》,「重榮之將反也,其母以」為不 可,重榮曰:「請為母卜之。」指其堂下旛竿龍口,仰射之, 曰:「吾有天下則中之。」一發而中,其母乃許之。饒陽令 劉巖獻水鳥五色,重榮曰:「此鳳也。畜之後潭。」又使人 為大鐵鞭以獻,誑其民曰:「鞭有神,指人人輒死」,號鐵 鞭郎君,出則以為前驅。其冬,安從進反襄陽,重榮聞 之,乃亦舉兵。是歲,鎮州大旱蝗,重榮聚飢民數萬,驅 以嚮鄴,聲言入覲。行至宗城破家堤,高祖遣杜重威 逆之。兵已交,其將趙彥之與重榮有隙,臨陣卷旗以 奔晉軍,其鎧甲鞍轡,皆裝以銀,晉軍不知其來降,爭 殺而分之。重榮聞彥之降晉,大懼,退入於輜重中,其 兵二萬皆潰去。是冬大寒,潰兵饑凍,及見殺無孑遺, 重榮獨與十餘騎奔還,以牛馬革為甲,驅州人守城 以待。重威兵至城下,重榮裨將自城東水碾門引官 軍以入,殺守城二萬餘人。重榮以吐渾數百騎守牙 城,重威使人擒之,斬首以獻。 按《杜重威傳》:「安重榮 反,重威逆戰於宗城,重榮為偃月陣,重威擊之不動, 重威欲少卻以伺之,偏將王重引曰:『兩兵方交,退者 先』」敗,乃分兵為三,重威先以左右隊擊其兩翼,戰酣, 重引以精兵擊其中軍。重榮將趙彥之來奔,重榮遂 大敗,走還鎮州,閉壁不敢出。重威攻破之,以功拜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