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53 (1700-1725).djvu/9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午,以青牛白馬祭天地,詔諭三京諸道。戊申,次「漆水,

謁景宗皇帝廟。詔遣涿州刺史耶律守雄護送易州 降人八百,還隸本貫。己酉,次岐溝,射鬼箭。辛亥,還次 南京,六軍解嚴。」按《耶律休哥傳》,七年,「宋遣劉廷讓 等乘暑潦來攻易州,諸將憚之,獨休哥率銳卒逆擊 於沙河之北,殺傷數萬,獲輜重不可計,獻於朝。太后 嘉其功,詔免拜不名,自是宋不敢」北向。時宋人欲止 兒啼,乃曰:「于越至矣。」休哥以燕民疲弊,省賦役,恤孤 寡,戒戍兵無犯宋境,雖馬牛逸於北者悉還之,遠近 向化,邊鄙以安。

統和十七年九月南伐。十月大破宋軍。

按《遼史聖宗本紀》:統和十七年「秋七月,以伐宋詔諭 諸道。九月己亥南伐。冬十月癸酉,攻遂城,不克。遣蕭 繼遠攻狼山鎮石砦,破之。次瀛州,與宋軍戰,擒其將 康昭裔、宋順,獲兵仗器甲無算。進攻樂壽縣,拔之。次 遂城,敵眾臨水以拒,縱騎兵突之,殺戮殆盡。十八年 春正月,還次南京,賞有功將士,罰不用命者。詔諸軍」 各還本道。按《蕭柳傳》:十七年南伐,宋將范庭召列 方陣而待。時皇弟隆慶為先鋒,問諸將佐誰敢當者, 柳曰:「若得駿馬,則願為之先。」隆慶授以甲騎。柳攬轡 謂諸將曰:「陣若動,諸君急攻。」遂馳而前,敵少卻,隆慶 席勢攻之,南軍遂亂,中流矢,裹創而戰,眾皆披靡。時 排押留守東京,奏柳為四庫兵馬都指揮使。

統和二十二年閏月,南伐。十一月,擊退宋軍於洺州。 十二月,與宋和,班師。

按《遼史聖宗本紀》:統和二十二年閏月「己未,南伐。癸 亥,次固安,以所獲諜者射鬼箭。甲子,以青牛白馬祭 天地。丙寅,遼師與宋兵戰於唐興,大破之。丁卯,蕭撻 凜與宋軍戰於遂城,敗之。庚午,軍於望都。冬十月乙 酉,以黑白羊祭天地。丙戌,攻瀛州,不克。甲午,下祈州, 賚降兵,以酒脯祭天地。十一月癸亥,馬軍都指揮使」 耶律課里遇宋兵於洺州,擊退之。甲子,東京留守蕭 排押獲宋魏府官吏田逢吉、郭守榮、常顯、劉綽等以 獻。丁卯,南院大王《善補》奏,「宋遣人遺王繼忠弓矢,密 請求和。」詔繼忠與使會許和。庚午,攻破德清軍。壬申, 次澶淵,蕭撻凜中伏弩死。乙亥,攻破通利軍。丁丑,宋 遣崇儀副使曹利用請和,即遣飛龍使韓杞持書報 聘。十二月癸未,宋復遣曹利用來,以無還地之意,遣 監門衛大將軍姚東之持書往報。戊子,宋遣李繼昌 請和,以太后為叔母,願歲輸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 許之,即遣閤門使丁振持書報聘。己丑,詔諸軍解嚴, 是月班師。按《王繼忠傳》,二十二年宋使來聘,遺繼 忠弧矢鞭策及求和劄子,有曰:「自臨大位,愛養黎元, 豈欲窮兵,惟思息戰。每敕邊事,嚴諭守臣,至於北界 人民,不令小有侵擾,眾所具悉,爾亦備知。向以知雄 州何承矩已布此懇,自後杳無所聞,汝可密言,如許 通和,即當別使往請。」詔繼忠與宋使相見,仍許講和。 以繼忠家無奴隸,賜官戶三十,加左武衛上將軍,攝 中京留守。按《善補傳》,再舉伐宋,欲攻魏府,召眾集 議,將士以魏城無備,皆言可攻。善補曰:「攻固易,然城 大叵量。若克其城,士卒貪俘掠,勢必不可遏。且傍多 巨鎮,各出援兵,內有重敵,何以當之?」上乃止。

太平九年八月大延琳據城以叛十月命蕭孝穆等討平之

按《遼史聖宗本紀》:「太平九年秋八月己丑,東京舍利 軍詳穩大延琳囚留守駙馬都尉蕭孝先及南陽公 主,殺戶部使韓紹勳、副使王嘉、四捷軍都指揮使蕭 頗。得延琳,遂僭位,號其國為興遼,年為天慶。初,東遼 之地,自神冊來附,未有榷酤鹽麴之法,關市之征,亦 甚寬弛。馮延休、韓紹勳相繼以燕地平山之法繩之」, 民不堪命。燕又仍歲大饑,戶部副使王嘉復獻計造 船,使其民諳海事者漕粟以賑燕民,水路艱險,多至 覆沒,雖言不信,鞭楚搒掠,民怨思亂,故延琳乘之,首 殺紹勳、嘉,以快其眾。延琳先事與副留守王道平謀, 道平夜棄其家,踰城走,與延琳所遣召黃龍府黃翩 者俱至行在告變。上即徵諸道兵以「時進討。」時國舅 詳穩蕭匹敵治近延琳,先率本管及家兵據其要害, 絕其西渡之計。渤海太保夏行美,亦舊主兵戍保州, 延琳密馳書,使圖統帥耶律蒲古,行美乃以實告。蒲 古得書,遂殺渤海兵八百人而斷其東路。延琳知黃 龍、保州皆不附,遂分兵西取瀋州。其節度使蕭王六 初至,其副張傑聲言欲降,故不急攻,及知其詐,而已 有備,攻之,不克而還。時南北女直皆從延琳,高麗亦 稽其貢,及諸道兵次第皆至,延琳嬰城固守。冬十月 丙戌朔,以南京留守、燕王蕭孝穆為都統,國舅詳穩 蕭匹敵為副統,奚六部大王蕭蒲奴為都監以討之。 十一月乙卯朔,如顯陵。丙寅,以瀋州節度副使張傑 為節度使,超授保州戍將夏行美平章事。十年春二 月,幸龍化州。三月甲寅朔,詳穩蕭匹敵至自遼東,言 「都統蕭孝穆去城四面各五里許,築城堡以圍之。駙 馬延寧與其妹穴地遁去,惟公主崔八在後為守」,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