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56 (1700-1725).djvu/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士數人伏路側,望忠等接戰,即舉砲。既而忠等果至, 王進兵逆擊之,路旁砲舉,水中伏兵亦起據橋,忠戰 敗,急趨橋,不得。北兵腹背夾擊,遂生擒忠,餘眾多溺 死。癸亥,耿炳文等及靖難兵戰於真定,敗績,副將李 堅、甯忠、顧成等皆被執。燕師既勝莫州,回駐白溝河。 燕王語諸將曰:「炳文在真定,不慮我師至,由間道破 之必矣。」時炳文軍滹沱河北,由西門而營,直抵山西。 次日,燕師未至真定二十里,擒其樵採。問之,炳文惟 備西北,其東南無備。王乃帥驍騎數千,繞出城西,擊 破二營。於是炳文帥左副將軍駙馬都尉李堅、右副 將軍甯忠及左軍都督顧成等,與燕將張玉、朱能、譚 淵等交戰。王與丘福以奇兵出其背,夾擊之。炳文大 敗,奔入城。李堅為北軍騎士薛祿所擒,甯、忠等亦皆 被擒。斬首三萬餘級,屍填滿城濠,溺死滹沱河者無 筭,獲馬二萬餘匹。北兵攻圍真定城,二日不下,乃退。 薛祿以擒李堅功,超授護衛指揮僉事,遣曹國公李 景隆總兵北伐,代耿炳文也。時炳文敗衄,報聞,帝大 怒,召群臣問計。黃子澄對曰:「勝負兵家常事,無足慮。 今天下全盛,士馬精強,兵甲堅利,糧餉充足,取之有 餘。區區一隅之地,豈足以當天下之力!調兵五十萬, 四面攻之,眾寡不敵,必成擒矣。」曰:「孰堪為將?」子澄曰: 「曹國公,文武全才也。向者不遣長興侯而用曹國公, 必無此矣。」帝以為然。臨行,賜景隆通天犀帶,親餞之 江滸;復賜之斧鉞,俾專征伐,不用命者戮之。召耿炳 文回,詔削大寧三護衛。初,太祖諸子中,燕王善戰,寧 王善謀。洪武末,燕王嘗奉命巡邊,至大寧,與寧王相 得甚歡。建文帝既立,諸藩皆有異謀,於是燕王與寧 王有事成中分天下之約。大寧傾朵顏等三衛,獷悍 不靖,而戍卒皆中州遷徙之眾,北地苦寒,日夜思歸, 燕王知之。至是,朝廷以寧王與燕合謀,削其三護衛。 燕王喜曰:「此天贊我也,取大寧必矣。」乃為書告寧王 以窮蹙,求為和解,陽為不知,詔削護衛之事。寧王得 書大喜。燕師兼程遂趨大寧。九月,鎮守遼東江陰侯 吳傑帥師圍永平,李景隆帥師次於德州。時景隆乘 傳至德州,收集耿炳文敗亡將卒,并調各道軍馬五 十萬,進營於河間。燕王聞之,呼景隆小字曰:「李九江, 膏粱豎子耳,寡謀而驕矜,色厲而中餒,忮刻而自用。 況未嘗習兵,見戰陣而輒卻,以十萬眾付之,是自坑 之也。趙括復見於今矣。然吾在此,必不敢至。今雖援 永平,彼知我出,必來攻城,回師擊之,堅城在前,大軍 在後,必成擒矣。」諸將曰:「北平兵少。」王曰:「城中之眾,以 戰則不足,以守則有餘。且世子能推誠任人,足辦禦 敵。若全軍在城,祇自示弱,彼得專攻,非策之善。兵出 在外,奇變隨用,內外掎角,破敵必矣。吾出非專為永 平,直欲誘九江來就擒耳。吳高怯不能戰,聞我來必 走,是我一舉解永平圍,且破九江也。」遂行。諭世子嚴 為守備,戒勿出戰。靖難兵至永平,吳高等遁走,靖難 兵追敗之,遂進攻大寧。時燕王議援永平,諸將請守 蘆溝橋。王曰:「李九江方圖深入,舍此不守,使彼肆志, 將受困於堅城之下,此《兵法》所謂利而誘之者也。」既 而吳高聞燕王將至,引師遁還山海。燕兵追之,斬首 數千級。王遂議攻大寧。諸將咸慮曰:「大寧必道松亭 關,今劉士亨守之,破之然後可入。關門險塞,猝恐難 下。遲留日久,李景隆必來攻北平,恐城中驚疑不安。 莫若回師破景隆,徐取大寧,萬全之計也。」王曰:「由劉 家口徑取大寧,不數日可達。大寧兵悉聚松亭關,其 家屬在城老弱者居守,師至不日可拔。城破之日,撫 綏將士家屬,則松亭關之眾不降則潰。北平深溝高 壘,守備完固,縱有百萬之眾,未易以窺。正欲使其頓 兵堅城之下,歸師擊之,勢如拉朽耳。第從予行,無憂 也。」鎮守大寧都督劉真執都指揮卜萬於獄。大寧之 為鎮也,居遼東、宣府之中,在喜峰口外,俯視北平之 背,寧王藩封在焉。大寧都司所統軍士,華戎錯雜,故 用都督劉真、陳亨,都指揮卜萬、朱鑑四人統之。真性 巽懦不斷,而亨有二心,陰與《靖難》私通。惟萬智勇超 眾,一心朝廷。燕王忌之,乃設奇為反間計,作書貽萬, 盛稱獎萬,而極詆毀亨。緘識牢密,召一卒飲之酒,且 厚賚之,而置書其衣中,俾歸與萬。其同獲之卒竊窺 之,問守者曰:「彼何為者?」守者曰:「遣歸通意,故得厚賚。」 卒跪告守者曰:「能為我請,得偕行,不敢望賚。」守者如 言為請,遂俱遣而不與。賚不得。賚者終不平,至即發 其事。劉真、陳亨搜卒衣,得與萬書,遂疑萬,執下獄,籍 其家。萬力辯,卒不能自明。十月,《靖難》兵襲破大寧,都 指揮宋鑑戰死,卜萬亦為北軍所殺。松亭關師潰,都 督陳友、都指揮房寬,指揮徐理、陳文、景福,千戶朱榮 等悉降,皆驍將也。惟劉真單騎負敕印走遼東,浮海 歸京師。大寧既拔,燕王駐師城外,遂單騎入城。會寧 王執手大慟,惟訴窮蹙,祈請甚切,寧王為之草表陳 謝。居數日,情好甚篤,從官稍稍入城,陰結思歸之士, 皆許之。既行,寧王餞送郊外,伏兵擁寧王偕行,護衛 官校戍卒皆從,大寧城為之一空,《靖難》兵自此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