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72 (1700-1725).djvu/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吏司案呈准直撫趙咨稱:「在於所屬遍緝,並無脫逃蕭明宇蹤跡,無憑,獲解前來。」 查蕭明宇係擬徒脫逃之犯,今遇

恩赦、免其緝拿可也

一、刑部咨「為回報」 事:覆直撫趙題前事:康熙四十八年四月二十三日題,五月初六日奉。

旨:「三法司核擬具奏。欽此。該本部會同吏部院寺會」

看得:王希堯等毆死張三麻子一案,據直撫趙審擬絞杖,分別援赦具題前來。查魏顯西糾同呂六偷竊張思聖家騾頭,並先在別處所偷牛隻,曾交王希堯轉賣,後拿獲呂六,併提希堯質審。該縣因辦差公出,差役盛蕊管押候審。旋據縣役於此等又獲邢希舜家被竊案內賊犯張可性到縣,典史閆應麟即交于此。張三麻子二人看守。張可性謀遁,頓起兇心,與王希堯商謀,于康熙四十七年二月二十二日夜,乘張三麻子睡熟,可性掐三麻子咽喉,捆其手足,希堯持磚毆其心坎,可性復磚傷其肩胛等處,以致張三麻子立時身死,二犯脫逃。嗣經緝獲王希堯,該撫歷審,自認情真。據此,王希堯合依「《謀殺人》從而加功者絞監候」 律,應擬絞監候,秋後處決。衙役盛蕊,于此不看守所管押之犯,私自潛回,合依不應重律,各杖八十。呂《六合》依《竊盜為從律》杖六十,照例刺字。但盛蕊等事犯,在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十一日。

赦前,均應免罪。《盛蕊》于此仍革役,呂六所得「無主」

「牛價,照追入官;脫逃之張可性、魏顯西,照例勒限嚴緝,獲日另結。」 再該撫疏稱,「鉅鹿縣典史閆應麟將應禁之竊賊張可性不禁,以致謀殺人命脫逃,相應附參,以聽部議」 等語。查《定例》:「官員將軍流徒罪人犯脫逃者,降一級調用」 等語。鉅鹿縣典史閆應麟將應禁之竊賊張可性不禁,以致謀殺人命脫逃,應照此例,「降一級調用。查典史閆應麟無級可降,相應革職。其知縣郎鑑,該撫既稱因公出境,無庸議,此案承審遲延之官,已經題參議處在案,無庸議」 等因。康熙四十八年六月初十日題,十八日奉。

旨:「王希堯依擬應絞,著監候秋後處決,餘依議。」前。

「《案疏防詳稿》巡道梁查得青縣魏進忠家于康熙四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夜被盜一案,蒙部堂批取疏防職名,并飭勒緝逸賊審解」 等因。遵即移准天津道關:據河間府呈:准巡捕廳關據青縣申稱:「此案賊犯同夥十二名,先後拿獲李五、解七、唐三、宋大、禿子、豆三、馬三、李梅公、李大、趙三等九名。尚有逸賊李三、和尚、趙二巨、宋三禿子三名未獲,現今勒限嚴緝,聲明獲賊過半,開具疏防各職揭,由天津道加揭移送前來。除未獲各賊,飭令嚴緝務獲,同現獲各賊一併審解外,所有疏防各官職名,擬合開揭轉送核參」 等因。

又六月,一刑部「為欽奉」

恩詔事。會議得據山東巡撫蔣題報、監候秋決人犯、

「《石三龍》等一疏,吳甸章雖供未上盜,照擬監候待質;王鼎臣係因姦威逼人致死斬罪,其與因姦殺死人命有間。王二原與曲氏通姦,兼氏夫病故,議嫁不遂,刀砍曲氏殞命,事雖鬥毆,禍緣通姦。張有雖係竊盜,拒捕殺人,但查原招是屬故殺,應否減等,奏請定奪」等因。具題前來。除石三龍、許二、張居義、崔自力、劉茂績、韓明春,俱係「謀殺人」,擬斬。王林、張君輔、劉三、劉俱係謀殺人,從而加功,擬絞。徐四、宋《卜墨》、朱《大九》,俱係故殺人,擬斬。姚雙係故殺妻,擬絞。陳小連、張起天,俱係因姦殺死親夫,擬斬。丁八係因姦殺死人命,擬斬。武仲、岳紅林,俱係《故殺大功》弟,擬絞。韓《志禮》,係《故殺》雇工人,擬絞。路俊,係奪親兄之子房產田地,挾仇毆殺,擬絞之犯。線盜吳《甸章》,因首盜張永恆,無獲,監候待質。王鼎臣、王二,係因姦致死人命之犯。《竊盜》張有,持刀割傷趙樹項,又以土填其口,情屬故殺。以上共二十五犯,俱不准援赦外,其已經題覆奉

旨《監候秋後處決之犯》。內私鑄為首一案。斬犯韓元。

文,「《竊盜拒捕殺人》五案,斬犯張小撓、曹文正、姚二、朱有隗、兆基,《犯罪拒捕殺人》」 一案,斬犯王書、《鬥毆殺人》一十八案,絞犯韓玉光云云。以上共二十四犯,所犯情罪俱與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十一日。

赦款相符,均應減等。各僉妻流三千里至配所各

《折責》四十板。內有誣告致死人命之劉本源並打死人命之張小撓等名下,各追埋葬銀四十兩,給付死者之家,奉

旨:「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