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72 (1700-1725).djvu/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同,「隱匿之處,應請免議」 等語。據此應無庸議可也。《奉》

旨:「依議。」

康熙四十九年六月,內副都「祖」 為「欽奉。」

俞旨。《仰體》

聖懷,敬陳微臣經驗之轍。以杜虧空事。切惟

「國家首重錢糧」 ,起由州縣,臣於去年十一月內欽

《諭旨》,備言州縣虧空之由。凡屬令牧。無不應節儉兢

守以仰報

聖慈。但臣于二十三年、荷蒙

《聖恩》,由戶部郎中外陞山東兗州知府。所屬二十七

州縣,臣惟恐有一二不肖那用錢糧,致成虧空等弊,遂將州縣之流水簿改設為「循環二簿」 ,鈐用府印,一月一轉。再將州縣之串票亦用府印另設交府串根,先期送用,以免守候。會同《循環簿》解府,庶便查對徵收之數。其一月內所徵錢糧若干,即令盡數解交司庫,則州縣既無存留,何從動用?及至歲終奏銷,親臨盤查,該州縣既不能那此掩彼。又何能以徵作欠。所以歷任十年,頗無虧空案件。臣曾經行略著成效,似于杜絕虧空之法不無小補。更有請者,查四十年前浙撫臣張志棟題為敬陳浙省積弊,仰請

天語飭禁等事。奉

旨:「依議欽遵」在案。內有「革除里長,嚴禁濫差」二款,至。

今浙民深沐

「皇恩。」且臣任陝西延安府綏德州知州時,曾恐以催

科累民並不差役下鄉。除內有頑戶間或差拿外,餘皆止用滾單,魚貫挨催,民不擾累而糧無拖欠,綏民稱便。則知革除里長,嚴禁濫差,不特宜于浙土,而直為天下之利。莫若將此二款通行直隸各省,以廣

「皇仁,則國計民生、兩有裨益矣。」奉

旨:「知道了。該部知道。」

一、吏部覆:「直撫趙疏稱,中堂窪地方,前據報有蝗蝻,隨飛飭撲捕。旋據運同等官報稱已經撲盡。臣復差健丁李應魁密訪,據稟稱,中堂窪現有蝗蝻,隨委巡道李成龍飛往督捕,據稱已成飛蝗,現在督捕。目今天道乾燥,蝻易生發,若各官皆如此效尤,則蝗孽何以滅盡?所有捕蝗不力之青州分司李滋奇,相應題」 參,聽部嚴加議處。其督捕不力之鹽法道王清碩,亦應一併題參,以為督捕不力者戒。伏乞

敕部分別議處等因前來。查康熙四十九年五月內,

直撫趙,以保定縣知縣許聖謨于蝻子初生之時既不實力撲捕,及至長成跳躍,反稱係文邑生發,殊屬怠玩等因,題參。臣部將保定縣知縣許聖謨降三級留任,戴罪撲捕,具題遵行在案。青州運同李滋奇所轄中堂窪鹽竈地方,現有蝗蝻,乃報稱撲盡,殊屬不合,不便照此例議處。應將青州運同李滋奇革職留任,令其戴罪撲捕。鹽法道王清碩,該撫既稱督捕不力,應照許聖謨降三級留任之例,戴罪督捕可也。康熙四十九年七月初九日奉。

旨:「依議。」

一、吏部議得:「戶部具題咨稱,署偏撫王以澧州應存積穀出借窮民,據報如數還倉,今盤量霉爛,將澧州知州曹景濂題參,應將曹景濂照例革職留任,限一年賠完;如逾限不完,該撫照例題參」 等因。具題奉。

旨:「依議,欽此。」移咨等因前來。查《定例》:州縣官員,將一

「應存倉米穀虧空霉爛者,該督撫題參到日,將該州縣官員革職留任,限一年賠補」 等語。應將曹景濂革職留任,限一年賠補。查澧州知州曹景濂于本年正月內題補刑部員外郎,知州員缺于三月內將山東掖縣知縣韓文瑄題補。再查四十八年八月內晉撫蘇以山西大河西路同知蓬密達霉爛存貯倉穀等項題參,戶部會同臣部議覆:「蓬密達已陞詹事府中,允應革職,留於新任,限一年賠完等因,具題遵行在案。曹景濂已補員外郎,應照此例革職,留於新任,限一年賠完之日開復,如不完,照例治罪可也。」 四十九年七月奉。

旨:「依議。」

一、刑部會同吏部會看得:據直撫趙疏稱,「交河縣降調知縣張榮虧空銀穀馬匹」 一案,緣康熙四十二年間,交邑地方,收成歉薄,奉文煮粥賑濟,給銀買米,不敷,張榮遂那倉穀,碾米賑濟,仍虧空穀四千三百七石零。又四十七年五六月間,大雨時行,各倉漏濕浥爛穀一千五百石零。以上二項,虧空穀五千八百七石零又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