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72 (1700-1725).djvu/6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倫每日銀三錢,招伊在店相幇。子倫將店中茯苓私藏玉璜查覺,斥責其非,子倫羞憤,持刀自刎;又將玉璜扭結,欲殺玉璜,情急腳踼一下,適中子倫腎囊殞命。程子倫係玉璜給工食,在鋪內相幇之人,因偷藏茯苓,被玉璜知覺斥責羞憤自刎;又將玉璜扭結,欲殺玉璜,情急腳踢,原無欲殺之心。梁玉璜應免死減等,僉妻流三千里,至配所責四十板,仍照例追埋葬銀二十兩,給付死者之家可也。奉:

旨:「依議。」

康熙五十七年

《吏部則例》
康熙五十七年七月一吏部為敬陳

管見仰贊

高深事會議得左都御史蔡疏稱:「督撫參處郡縣」之

「本章有可裁省者,如交代遲延、承追、承緝不力及地方失事,文武各官處分俱有一定成例限期,而督撫必逐事具本,內閣必逐事票擬,殊覺煩冗」 等語。應如所題。嗣後凡交代、承追、承緝等事件,俱不必具本題參,各照例限咨明各部處分,仍照舊例完結。又《疏》稱:督撫審擬事件,所引《律例》,與情罪不符,或間有失入、「失出」 之條,經部院各衙門駁查數次,而督撫必照原擬具題。即督撫另委別員勘問,而彼此瞻顧,亦仍照原擬具題。皆由從前承審官懼有處分,督撫亦懼罹濛混之嫌,遂始終堅執,牢不可破。批駁日煩,徒滋拖累。臣請嗣後凡部院駁查事件,必令該督撫虛公親審。如果有舛錯,許承審官改正,免其處分。若有舛錯,不行改正,駁至第三次,令將前後供詞與原審前案盡行送部,以憑核擬,其犯人不必解進。「若供招內刪改一二字,或遺漏一二紙,一經察出,將承審官嚴加議處,督撫照徇庇例處分」 等語。應如憲臣所題,嗣後部駁再審事件,該督撫務要虛公按律改正具題,將承審官從前錯誤之處,免其處分。若駁至第三次,不酌量情罪改正。仍執原擬具題者,將承審官併該督撫交與該部嚴加議處。奉

旨:「依議。」

又閏八月,一吏部等會議得《御史楊疏》稱,「假捏過繼治喪之弊,宜嚴禁也。查外任官員,因父母年老,自己戀缺,先于臨選之時,轉以過繼為辭。而典史、驛丞等官,有選得邊遠苦缺,即以治喪為名,遞呈回家。延至一年,又復掣籤。臣請嗣後官員赴選,本地方官印結內即載明三代履歷。其捐納官員在京候選者,亦于投供三日,取具同鄉官印結,即載明三代履歷。如有已選之後,假捏過繼,改易籍貫者,本人以不孝論,出結官一併議處」 等語。嗣後《雙單月》,凡漢軍、漢人候選、候補併捐納大小各官,于所取該旗印文并同鄉京官印結內,應如該御史所請,俱各改明三代履歷,有無過繼字樣,如有假捏過繼,希圖戀缺及掣得邊遠苦缺捏稱治喪者將出結官一併議處。其實係過繼情願治喪者。取具地方官印結載明三代履歷送部。臣部查對該旗印文同鄉官印結相符照例准其治喪可也。恭候

命下之日,通行八旗、直隸各省,一體遵行。謹題。奉 旨:「依議。」

《禮部則例》
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十六日

皇太后升《袝 恩詔赦款》:一、古來地方變亂多事,小民不得安業,皆

「因下情不能上達之故。即如河南兇犯亢珽等擾害地方湖廣奸宄捏造妖言。煽惑劫擄。江南起蛟、陝西地震等事。朕得聞知。即遣大臣審理完結賑救。倘朕不預聞。何由而知且直隸各省兵丁空糧甚多。養兵原以備用設平時虛兵冒餉不行訓練臨時欲用縱募兵累萬亦屬無濟此皆武官不職所致。至各省文官私派加耗,尤足大害民生。似此有關地方事務及文武官員賢否之處,爾諸臣何嘗不知鄰省大吏亦未嘗不知,因彼此有所掣肘,互相隱瞞不肯奏聞如此何以防微杜漸嗣後大臣九卿科道官員,凡有關地方事務及文武官員賢否,隨聞隨即繕摺密奏所聞未確即稱臣所聞未確一併聲明」 如此則地方官員皆知畏懼改過,而於民生大有裨益。朕為此前已屢有諭旨,嗣後如有所聞,假為不知隱瞞不肯奏聞者,朕若查出,必從重治罪,決不寬恕。

一、雜派項款,應永行禁革,以安民生。向聞直省有司,假借名色,橫行濫派,數倍正項,以致小民苦累。其不肖官員,以額外私徵,糾劾者甚少。嗣後著各督撫嚴察禁革,以抒民困。如有仍前濫徵者,或經參奏,或被發覺,定行從重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