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76 (1700-1725).djvu/6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姓一斤求,欲知賊名十干頭。」乃鄰人丘甲爾。又有將

橘子合之,令占曰:「圓似珠,色如丹,儻能擘破同分喫, 爭不慚愧洞庭山。」又將巾子射覆云:「近來好裹束,各 自競尖新,秤無三五兩,因何號一斤。」又將雞子二箇 占云:「此物不難知,一雄兼一雌,請將打破看,方明混 沌時。」他皆類此。

《龍城錄》:神堯皇帝拜河東節度使。九月,領大使擊龍 門賊毋端兒,夜過韓津口,時明月方出,白霧初澄,於 小橋下有二人語,言:「明日毋大郎死,我輩勤亦不少 矣。」神堯停馬問,二人再拜起泣曰:「某二人漢兵也,昨 奉東嶽命,嶽神管押七十人付龍門助將軍討賊。某 二人尸骨在此,因少憩於此,亦自感傷,兼欲先知於」 將軍耳。神堯訝其言深切,詢其姓氏,但笑謝言:「將軍, 貴人也,某僕卒之賤,分不當逾。」言訖,倉皇辭去,言大 隊至矣。倏忽不見。頃疾風如過矢,風塵蔽天而過。神 堯默喜之。明日破賊,發七十二矢皆中,而復得其矢。 信知聖王所向至靈亦先為佐佑焉。

金剛經鳩異大曆中,太原偷馬賊誣一王孝廉,同情 拷掠,旬日苦極,強首推吏疑其冤,未即具獄。其人惟 念《金剛經》,其聲哀切,晝夜不息。忽一日,有竹兩節墜 獄中,轉至於前,他囚爭取之。獄卒意藏刃破,視,內有 字兩行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書蹟甚工,賊首悲悔, 具承以匿嫌誣之。

《靈應錄》:「都校黃敏者,因禦寇墮馬,折其左股,其下遂 速,以搗碎生龜傅之,月餘乃愈,而龜頭尚活,龜腹與 髀肉相連而生,敏遂惡之,他日思割去,將下刃,痛楚, 與己肉無異,不能而止,龜目所視,亦同己所見也。 龍山有數軍人修築茶園,見一白蛇大如拱,競舉鋤 擊之,內一人姓余者,勸不殺,眾不從其言,遂攫斃之。 來」旦,一白衣女子攜一籃下嶺,皆見之。良久,放下籃 子,入林中,似回顧,眾往奪之,姓余者亦不隨。其籃內 盛一顆菌,光嫩玉色,女戟手曰:「平時此地有盜。」垂泣 而去,軍人將歸,火幕烹之。方食之次,姓余者忽頭痛 不可忍,乃睡夢其女子云:「此菌有毒,君不害我,請莫 食之。」睡覺,眾人各食訖,姓余者恠而疑之,將拋棄。旬 日,眾人相次嘔血而卒,惟《姓余》者存焉。

《錄異記》:「宣州當塗縣之東南,有橫山焉。山下有八墓, 形甚高大。乾符中,有盜發之,得一穴,續絹為繩,凡七 十匹,縋一人以觀之,為黑蜂所蠆。蜂既甚多,縋者驚 懼而去,竟無所得。相傳云是陶廣州墓,莫知其名及 年代矣。」

《宣驗記》:「元嘉元年,建安郡山賊百餘人掩破郡治,抄 掠百姓子女資產,遂入佛圖搜掠財寶,先是諸供養 具別封置一室,賊破戶,忽有蜜蜂數萬頭從衣簏出, 同時噬螫群賊身首腫痛,眼皆盲合,先諸所掠,皆棄 而走。」

《報應記》:睦彥通,隋人。精持金剛經,日課十遍。李密盜 起,彥通宰武牢,邑人欲殺之,以應義旗。彥通先知之, 遂投城下,賊拔刀以逐之,前至深澗,迫急躍入,如有 人接右臂,置盤石上,都無傷處。空中有言曰:「汝為念 經所致。」因得還家。所接之臂有奇香之氣,經月不滅。 後位至方伯,九十餘終。

《劍俠傳》:「唐開元中,吳郡士人入京應明經,至京閑步 曲坊,逢二少年,著大麻布衫,揖士人而過,色甚恭,然 非舊識,士人謂誤識也。後數日又逢二人,謂曰:『公道 此境未得主矣,今日方欲奉迓,邂逅相遇,實獲我心, 揖請便行』。士人雖甚疑怪,然強隨之,抵數坊,於東市 一小曲內,有臨路店數間,相與直入,舍宇極整。二人」 引士升堂,列筵甚盛。二人與客據繩床對坐,更有數 少年,禮亦謹,數數出門,若伺貴客。及午後方云「至矣, 聞一車直門來,數少年擁後直至當筵,乃一鈿車捲 簾,見一女子從車中出,年可十七八,容色甚佳,梳滿 髻,衣絖素。」二人羅拜,女不答。士人拜之,女乃拜。遂揖 客入宴,升床當席而坐。諸少年皆列坐兩旁,陳以品 味,饌至精潔。酒數巡,女子捧盃問曰:「久聞君有妙技, 今煩二君奉屈,喜得展見,可肯賜觀乎?」士人遜謝曰: 「自幼惟習儒經,絃管歌聲實未曾學。」女曰:「所習非是 也,君熟思之,先所能者何事?」客又沉思良久,曰:「某為 學堂中著靴,於壁上行得數步。」女曰:「然矣,請君試之。」 士乃起行於壁上,不數步而下。女曰:「亦大難事。」乃回 顧坐中諸少年,各令呈技,俱起設拜。然後有行於壁 上者,有手撮椽子行者,輕捷之戲,各呈數般,狀如飛 鳥。此人拱手驚懼不知所措。少頃,女子起,辭士人出, 驚恍不安。又數日,途中復見二人曰:「欲假駿騎,可乎?」 士人許之。至明日,聞宮苑中失物,掩捕其賊,惟收得 馬是將馱物者。驗問馬主,遂收士人入內勘問。驅入 小門,吏自後推之,倒落深坑。仰望屋頂,惟見一孔,自 旦至食時,見繩垂一器食下,因餒甚,急取食之。食畢, 繩乃引去。深夜悲惋之極,忽見一物如鳥飛下,覺至 身,乃人也。以手撫士曰:「計甚驚怕,然某在,無慮也。」聽 其聲,則向女子也,云:「若可出矣。」以絹重縛士人胸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