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ibu Congkan1410-劉因-靜修先生文集-3-3.djvu/10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然幾何其不爲無適非道之道作用是性之性也

   唯諾後說

天之聲清而上地之聲濁而下形感而聲出焉理於是

乎在來之聲必來去之聲必去事感而聲出焉理亦於

是乎在初無心曰天地去來也至於一草一木其聲亦

必象其形曰樹有植立之象焉曰枝有散殊之象焉至

於曰鵝曰鴨曰鷄曰雀曰鴉之𩔖則又因其聲而聲焉

者也鶂鶂所以恊鵝也喈喈所以恊鷄也言語生於有

聲之後而其理具於有聲之前有聲之後則古今方域

日益不同人惟見其不同而不知其同也知其同則知

吾之所以說唯諾者不但說唯諾也授坐而立授立而

跪齟齬於其形也當唯而諾當諾而唯齟齬於其聲也

聖人之所以制禮者非誠有制也特知之焉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