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谷先生遗稿/卷五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四 六谷先生遗稿
卷五
作者:徐必远
1865年
卷六

附录上[编辑]

年谱[编辑]

皇明神宗显皇帝万历四十一年本朝光海君五年癸丑十二月二十八日辛亥子时。公生于关西理山郡。今楚山府○是岁夏。公之庶从祖羊甲。以永昌大君狱事被祸。一门连累。苏湖公,判书公俱被谪于理山郡。○明年立春。入于是月二十八日前。故先生以甲寅生行于世。而年谱则从癸丑标年。

四十二年甲寅公二岁

四十三年乙卯公三岁

四十四年丙辰公四岁

四十五年丁巳公五岁

四十六年戊午公六岁魁嶷凝重。大异凡儿。一日判书公将适外。命公看屋。公竟晷不离坐。人或诱以翫好之物而终不动。及暮判书公还。公始乃起焉。人问其故。答曰坐以亲命。亲还后乃起。闻者莫不异之。

四十七年己未公七岁客有问公所学何书。公答曰才了读史略矣。客试逐卷问难。无不洞解。客称赏之。

四十八年庚申公八岁公读书于山寺。闻道伯行部将入寺。公题于寺壁曰。风尘踪迹。汗秽云林。道伯入寺见之。指以问僧曰。谁所书耶。僧以公对。道伯奇之。馈公以茶餤。卓高莫可下箸。公令累茵而高其坐。乃坐其上而遍赏之。道伯曰是儿他日必过吾地位者也。○十月遭苏湖公丧。时苏湖公卒于南海谪所。判书公兄弟亦各在配所。而赖知旧力护。返葬于恩津下豆面新相洞万竹公墓右麓向丙原。

熹宗哲皇帝天启元年辛酉公九岁

二年壬戌公十岁五月。丁判书公忧。时判书公未阕服而卒于谪所。八月返葬于苏湖公墓右麓向丙原。公执丧如礼。而遵奉大夫人教训。读书刻苦。文艺夙就。

三年仁祖大王元年癸亥。公十一岁是岁羊甲狱事始乃伸白。一门蒙宥还乡。

四年甲子公十二岁七月服阕。

五年乙丑公十三岁

六年丙寅公十四岁

七年丁卯公十五岁春。次骆宾王帝京篇韵。时闻虏警。不胜愤慨。有是作。○秋谒西平府院君韩公浚谦于京城。西平。即公之戚从大父也。与语奇之曰。余于今世。初见将帅材也。

毅宗烈皇帝崇祯元年戊辰公十六岁

二年己巳。公十七岁聘夫人全州李氏。宣教郞成干之女也。公之委禽也。李公赞夸于座客曰。吾婿真兵判材也。后公果入西铨。叹曰妇翁真有识鉴矣。

三年庚午公十八岁春。谒慎独斋金先生于连山林里。讲朱书。

四年辛未公十九岁

五年壬申公二十岁

六年癸酉。公二十一岁春。魁进士初试。秋中司马。后公行过全州府。监司具公凤瑞要与相见曰。子非癸酉春榜初试壮元耶。公曰然。具公乃诵公科作全篇而称赏之。公曰吾虽自制。尚不能记得。公何能成诵若是。具公曰吾以其时试官。喜得佳作为壮元。故久不能忘云。

七年甲戌公二十二岁

八年乙亥公二十三岁

九年丙子公二十四岁

十年丁丑公二十五岁

十一年戊寅公二十六岁

十二年己卯。公二十七岁春。执贽谒畸庵郑先生于京城。讲五经疑义。自后频往讲质焉

十三年庚辰公二十八岁

十四年辛巳公二十九岁

十五年壬午公三十岁

十六年癸未公三十一岁六月。筮仕除昌陵参奉。

十七年甲申公三十二岁春。跋同门契帖。时畸翁先生出宰岭外。公以未克从师于远外为忧。遂与同门友十八员。日相讲磨。经年不怠。且立约结契。名曰同门契。梦滩李公作序文。公作跋文。○自筮仕在直所。公馀硏究经学。

仁祖大王二十三年乙酉公三十三岁皇明年号。终于甲申。故自此以下。以本朝纪年。

二十四年丙戌公三十四岁七月。遭伯父平市署令公丧。

二十五年丁亥公三十五岁正月。子敬祖生。官牧使号宜庵○二月哭夫人李氏。四月葬于公州牛井面云山里亥坐原。

二十六年戊子公三十六岁正月。除司饔院奉事。○夏聘夫人全州李氏。府使颐贤之女○八月擢庭试丙科第三人。自司饔院启请奉事徐必远。虽已登第。所干燔造。不可付之生手。限毕役仍察。上允之。或以释褐后仍带荫职为嫌。公曰君命也。何暇计较私情。仍察惟谨。○十二月选补承文院权知副正字。

二十七年己丑公三十七岁二月。转承文院正字。○三月升艺文馆检阅兼春秋馆记事官。○四月命赐小学一帙陈谢。○五月仁祖大王昇遐。哭临成服。○九月除侍讲院说书。

孝宗大王元年庚寅公三十八岁八月。除艺文馆待教。○十月除兼说书。○十一月除艺文馆奉教。上疏辞不许。同月除兼说书。○是岁哭畸庵郑先生。

二年辛卯公三十九岁六月。升典籍。除司宪府监察。○七月除司谏院正言兼春秋。再上疏辞不许。批曰省疏具悉。台论必非偶然。岂特固辞乃已。从速出仕。以一公议。○九月除正言。○十月除兵曹佐郞。启请还收金自点量移之命。○十二月复除正言。

三年壬辰公四十岁正月。以澂,㴋之不宜并举放置事。独启避嫌。答曰勿辞。仍传曰今见台臣避辞。所论甚是正直。予甚嘉。尚不有此等之言。几误我家事矣。若卫冒雾露。不免死亡。则虽辍食甚哀。实是何益。尺布斗粟之谣。不可复见于今日。况㴋之尤不干涉者乎。瀓㴋放置之命。幷令还收。顷之政院再启。以立异论眩上听。使国是靡定。请罢职。○二月旋除正言。上疏辞不许。○旋又以言事忤旨。罢归六谷乡庐。壶谷南公龙翼闻公南还。赠诗曰孤兰元不怯风霜。迹屈今朝项转强。仪凤一鸣真可喜。展禽三黜亦何伤。清时忽作悠然逝。直道从知舍则藏。斜日蚁柯初罢梦。拂衣归卧水云乡。○静观斋李公端相以使行历访而赠诗曰。万叠云山独掩门。绿杨红杏画中村。闲居尽日无尘事。杖履逍遥亦圣恩。公和之。○四月补全州判官。完府素号烦剧。而公剖决如流。日未昃而公退。每召贡生辈。课其所读。亲自教授。日以为常。○旧例监司判官生日。吏将辈以鞍具刀剑带履等物。献以为寿。公以流来之例。不必自我废却。即于座中。分与知旧。无一物留者。

四年癸巳公四十一岁冬。以疾弃官归。公居官二年。政举民安。至是以病归州。民竖碑以颂之。至如工匠辈。别立一碑。刻以秋毫不近。工商追慕云云。

五年甲午公四十二岁三月。除弘文馆副修撰。○四月除司谏院献纳。○五月复除献纳。○十月除成均馆直讲。同月除吏曹佐郞。○十一月除侍讲院兼司书。启请还收裵纬等停举之命。

六年乙未公四十三岁二月除文兼。○六月除副修撰献纳。○七月除吏曹佐郞。○八月哭掌令赵公晋锡。○九月除修撰。再疏辞不许。同月除兼文学。入参书筵。时显宗在东宫。大提学进讲文义。世子于应对之际。恭倨相杂。公进曰唯诺恭倨。非可相杂之声。而况大提学方处宾师之位。唯对之际。宜恭而不宜倨也。世子改容曰予果失之矣。仍待之加敬。翌日又进侍讲。上特命宣酝。讲官酒三行。皆以将入书筵。不可过醉辞。命停上番而加赐公三爵。公时直下番。而盖异数也。○冬还乡省觐。时上特除南天泽为持平。天泽屡辞不就。末乃以时议不许为辞。上震怒曰所谓时议。出自何人。亟令政院查启。政院启以向时徐必远有所云云。于是天怒愈严。促令拿问。人皆为公危之。及至供对。公以为天泽虽遇特除。为人不协。不可行公之意。臣果言之。不少挠挫。天威乃霁。只令罢职。诸僚莫不钦叹。

七年丙申公四十四岁正月。除吏曹佐郞。○二月命赐国朝宝鉴一帙陈谢。○同月除副校理。○五月除司宪府持平。陈启辞。○闰五月哭慎独斋金先生。○同月除成均馆直讲。除副校理吏曹佐郞。○六月除吏曹正郞。入侍昼讲。时上方讲马史伍子胥传。顾谓诸臣曰。子胥风餐露宿。艰苦若此。而倘使终不得鞭尸。岂不为恨乎。左右皆以为圣教至当。而公独曰。臣意则有不然者。子胥乃楚之世臣也。非若游说诸侯朝吴暮齐之类。为子胥者。惟当隐痛在心。终身不忘而已。何敢复其仇于其君乎。若使为人君者。一有枉杀。而其子辄报则岂其可乎。上掩卷仰屋良久。即起入内。群臣责公以妄对。公曰吾意则诚然。虽率尔而对。亦无柰何。○七月擢拜忠清监司。上疏辞不许。时忠清监司缺。铨曹难其人。上曰以郞官升授何如。侍臣对曰。自上欲有拔擢则虽郞官。有何不可。上曰然则以吏曹正郞徐必远为首拟。铨曹遂以公拟。及陞拜。公上疏力辞。批曰卿有可用之才。实合擢用。勿为控辞。速往钦哉。及陛辞。上曰超擢用卿。意非偶然。凡事将欲何以为之。公对曰臣少无才能。而自郞僚升迁。受恩则深。而重任难堪。感惧交极。措躬无地。上曰虽无才能。尽心为之。则无不可为之事矣。公对曰前日入侍。屡承此教。常以为至当矣。才所不逮则不可能。而至于竭尽心力则可以勉强为之。臣虽无状。敢不死生以之。上曰卿须尽力察任。○时大夫人在京第。公请奉还恩乡庄舍。以为省觐承候之便。夫人曰私情虽然。吾在乡则亲戚中必多有请谒者。吾若开口。汝亦难于从违。宁为二周之阻恋。不欲使汝为循私之人。终不许。○启程日。壶谷南公饯别。同舟济江。赠诗曰江头送客掺征衣。雨过寒洲水满矶。堪爱岸枫青欲染。却憎沙鸟聚还飞。双旌正带秋风去。一棹空携夕照归。不独愁情在远别。暂时分路亦依依。○八月到界。○冬以移设兵营于山城事。论理陈启。领相郑公太和筵奏曰。道臣之意甚好。而群议皆以即为举役为难矣。上曰徐必远非不知见非于物议。而如是陈其意见。其着实于国事之诚。有足可尚矣。

八年丁酉公四十五岁正月。在湖营以微事坐罢。○二月旋即仍任。启陈书院末流之弊。请就其中酌定节目。时筵臣奏箚。学儒上疏。斥公甚力。然有识皆多之。领相郑公言于庙堂曰。非徐某。不能为此启。○七月除兵曹参知。○九月除刑曹参议。上疏辞不许。批曰省疏具悉尔恳。过中之论。公议亦多非之。何乃引咎至此。尔其勿辞。又上疏力辞。温批不许。批曰省疏具悉。所谓公议。右相之在礼判时回启措语及吏曹回启等语。大可见其意之所在。况领相之言。非变其初意。众谤之来。必不安。㧑谦之语。岂可以此疑之乎。近来浮议。何尝不如此。而独于此事怪之乎。节目间差误之说。则或是然矣。而其他则非予之所知也。此非予之私于尔也。不欲使尽心国事之人。因一时少事。颠倒狼狈也。尔其勿为固辞。从速察职。同月除礼曹参议。进册论水军弊瘼矫革之方。公患水军弊瘼。备论矫革之方。作一册子以进之。时同春宋公浚吉入侍昼讲。言于上曰。水军之愁苦极矣。徐必远所进册子。量度甚详。若小变则小益。大变则大益矣。上曰兵曹尚未及回启。当体念矣。○十月除同副承旨。再疏辞○十二月除大司谏。陈启辞。

九年戊戌公四十六岁正月。除右副承旨。上疏辞不许。先是大夫人既笃老。而左右无便养之人。公忧之。率畜湖妓。以备奉养之节。丁酉因灾异。有台箚卿宰妓畜。幷令刷还。而举皆权置乡庄。或墓舍。以俟弛禁后还畜计。而公独永为刷还。后公之子以驸马拣择入侍也。上问曰汝父曾有畜妓。中因台论刷还云矣。后更率畜否。对曰畜妓本为养老地。而闻命即刷。安敢复畜。上莞尔曰即今养老之节。得无艰乎。公闻之曰向若徇众还畜。使汝难于仰对矣。○二月除左副承旨。同月除右承旨。旋除左承旨。○四月被尹善道诬斥。上疏论辨。引嫌辞职。不许。○五月复除左承旨。上疏辞不许。○六月上乞郡疏。即日特除白川县监。谢恩赴任。时县人有柳宜涵。官县监号百拙。以雅度高论。名于西州。公下车先访而敬重之。人拟之以陈仲举故事焉。○八月升拜全南监司。时方行大同法于湖南。领敦宁府事潜谷金公堉上箚曰。湖南之事。臣荐徐必远而付之。臣若溘然则恐一朝无助。事易至于中废也。陛辞之时。愿殿下慰勉而送之。以终臣意。而加减之事。任便为之。则必善为也。上答曰湖南事。非但予意已决。卿既得其人而付之。何忧何虑。○启程日。壶谷南公赠诗曰。丰沛名乡地势宽。古来宣化得人难。营门近日兼元尹。按使当年即贰官。玄馆再腾栽树咏。彩舆重耸满城观。多情最是南楼月。依旧溪流漾碧寒。○时白川民人相与攀辕流涕曰。幸得贤侯。今遽失之。吾等福薄云云。○九月到界。奉大夫人到界。方伯威仪。尽设于大夫人轿前。匹马陪后。每于止洎处。必先下马。亲扶轿杠。道路观者皆荣耀之。且钦服公之诚孝焉。○十二月启请召见差员。俯询民饥。政院驳请推考。上不允。时扶安县监柳炅以差员上京。公启请若赐召见。庶悉湖民饿莩之状。政院启论请见差员。殊非藩臣之体。请推考。尤庵宋公时烈上疏曰。徐必远之请。语意扑直。其心不害为献忠也。皇祖故事。十三省府官员进表来者。并吏卒引跪阶下。皇帝亲传玉音曰知道。今殿下引入卧内。问民疾苦。则远方疲癃。亦必感殿下恤民之诚矣。上嘉纳焉。

十年己亥公四十七岁春。指画赈饥之方。时道内大饥。公悉心经理。捐捧赈饥。且谚释救荒方。布示列邑。民多赖以全活。时又牛疫炽甚。民皆废耕。公启请得他道牛。分给各邑。以劝耕焉。○闰三月。引疾上疏辞不许。同月以罪人收赎补赈事驰启。台论以为此非道臣之所敢请。请推考。同春宋公拟箚曰臣伏见全南监司徐必远所启。其料理经营。实尽其才分。而率为庙堂之所沮塞。惟以推考两字为回答之资。不但渠沮心败兴。无颜于发号施令。朝家待方面之臣。恐不当如是也。臣愿自今以往。如非大段难从之事。皆许施行。使得措置。其意虑之所及者。似为便当矣。且本道诸般谷物。若其他那移之谷。亦岂无随便容手之地。乞令庙堂更加参量。划即指挥。以救燃眉之急焉。○被台启坐罢归。时台启未已。竟至罢归。绣衣方在道内。驰启以为臣之入道内也。适当徐必远见罢之日。百姓莫不惊愕流涕。无异赤子之失慈母。而颂德之碑遍于一道云云。○五月孝宗大王昇遐。哭临成服。○六月丁大夫人忧。九月祔葬于新相洞判书公墓。公执丧逾礼。哀毁过度。蔬粝三年。虽隆寒盛暑。气有不平。不脱衰绖。朝夕哭奠。必亲行之。未尝一日或废焉。

显宗大王元年庚子公四十八岁

二年辛丑公四十九岁八月服阕。○闰十月除兵曹参议。同月除左承旨。上疏请郑相太和复除领台。时连值大无。朝野遑遑。而领相郑公因台论引嫌。连章得递。公疏陈大臣进退之义。仍请还授本职。依允。○十一月除大司成。上疏辞不许。

三年壬寅公五十岁二月除大司谏。○五月除左承旨。○六月除大司成。上疏辞仍兼。斥堂录不公之非。时玉堂都堂之圈点也。相臣之子侄姻娅。挟私冒录。外议纷纭。而怵于威势。无敢言者。公独奋然将据义陈疏。斥其不公。春田李公庆徽虑公见忤。极力止之。及闻写疏。又驰来要见。公闭户不纳。终至书呈。公于李公。素所敬信。而其确然不挠如此。○八月除礼曹参议。○十月除吏曹参议。○十一月除刑曹参议。时西溪朴公世堂。以正言首论金佐明,李殷相。弹章出而媢忌者众。公抵书西溪曰。不意今世有此好议论。异日青史。其将曰国有人焉。

四年癸卯公五十一岁正月。除大司成。同月除兵曹参知。○三月除大司谏。同月除礼曹参议。旋除右承旨。引嫌上疏辞不许。先是公与松谷赵公复阳。同被原平君元公斗杓之荐。至是又见箚举。公以为相臣之独箚连举。殊涉一人之私。不可冒进。陈疏力辞。人皆以为难。○四月除左承旨。引嫌上疏辞不许。时大将李浣不能禁束军人。公因发请推之论。时议以为秩高宰臣。不可轻易请推。至斥该房承旨于阖门之外。公遂疏辨其曲折。○时同春宋公留在广州地。星官言于政院曰。客星见于某次。此必贤人来进之象。公闻之曰星象既动。同春翁可知其为真君子矣。亟草疏请召。而宋公已去矣。○五月除户曹参议。同月除左承旨。引病再疏辞不许。○诣政院。论金修撰万均乞免接使于义不可。使同僚陈启退疏。时北使入京。修撰金公以其祖母死于江都。陈疏乞免接使之职。政院捧入。公适式暇在家。翌日诣政院谓诸僚曰。金修撰疏中所陈私义。与父母之仇差间。朝家若于此疏。许伸私情。则与祖父母情同服同之亲。必幷起投疏。其将一例捧入乎。诸僚曰吾辈果未深思。将若之何。公曰莫如启达而还给其疏。诸僚从之。其后金公再违召命。上以为渠以郊外陪从为难。则与入直推移。事甚便宜为教。而金公又不赴召。竟至就理而罢职。○七月除大司谏。○八月除右承旨。同月除兵曹参议。○九月除右承旨。引嫌再疏辞不许。○十一月除兵曹参议。升嘉善授咸镜监司。

五年甲辰公五十二岁正月到界。后数日出迎家庙祠版于郊外。不胜风树之感。终日掩泣。衣裾尽沾。吏胥及观者莫不感叹。○启请播种木绵于道内。因公启请。特命关西道臣收聚木绵种数十石。由阳德输致关北。○同月被斥。引嫌上疏辞职不许。时左赞成宋公时烈在外。上疏诋斥政院之出给金疏。至有义理晦塞。人类入于禽兽。中国沦于夷狄之语。故公亦上疏毕陈金修撰违牌坐罢之曲折。卞论父子祖孙不无轻重之殊。已仕未仕自有公私恩义之分。辞义凛然。○初谏官等以金疏见却事。将劾公。而同僚多立异者。西溪朴公时带校理。陈箚直立异者。○三月被台弹引嫌上疏辞职不许。时司谏李奎龄,正言赵圣辅及学儒赵楷等。交章攻公。不遗馀力。上震怒。李奎龄出补北青判官。赵圣辅出补利城县监。皆于当日内发送。答赵楷等疏。至以狂疏为教。而公内不自安。引嫌辞职。○四月又引嫌再上疏辞职不许。○五月又被弹。引嫌疏辞获递。○七月还京。公始到北关。励精按察。广询一道弊瘼。博采六镇形便。作一册子。将有设施方略矣。未数月而递。及与新司闵公鼎重交龟之日。以其册子传授。以备取舍。其后闵公抵书曰详览册子。铺置方略甚好。于此尤可见令公为国勤勉之意。不以私怨而废之也云云。盖公素与闵公善。及至启出金疏后。所见相左。而是非论难之际。颇有怨怒。故其书末语如此。○解职后上疏辞嘉善资。○十月拜黄海监司。○十二月到界。

六年乙巳公五十三岁正月。启请平山,长渊两邑加定讨捕使。依允。○被弹斥。引嫌谢病连四疏辞获递。时执义李端相仍求言陈疏。而疏中有斥公以无识骇悖等语。至曰殿下方招儒贤。而一边用儒贤嫌碍之人。是欲其入而闭其门云云。公遂因朱子党议序及刘珙行状等文字论辨之。○白轩李公景奭览公前后疏。抵人书曰徐载迩疏读来。如麻姑爪搔背。○初公之未赴营也。前载宁郡守李蕴以土民杖毙事。被拿受刑。公到任后启闻。以为海西民习不知城化之分。皆以犯马为能事。若于此必施偿命之律。则恶俗终无悛改之道。殊欠砺世之意。台论以伸救重囚请推。公于李蕴。素无雅契。本非有意于救解。而矫弊之道。不得不尔。缄答仍为三度。末乃以本情则不然。而事体所在。强为迟晩缄答。闻者咸服公刚直不屈。○六月除江华留守。谢恩赴任。时亚铨有窠。及趁都政则有加望之命。而加望书入则仍命姑勿差出。翌日登对。上曰昨日备望外吏参无他可为之人耶。吏判对曰虽有可合之人。时议不许则例不得轻拟。大臣进曰小臣不知其时议之说。既曰可合则有何别样时议耶。上曰然则以江都新留守李庆徽移差参判。以徐必远为江留。退以依此拟望。时李公以吏议新陞江留。故有是教。公以简出圣心。不敢固辞。入京谢恩。○上疏请新出身勿许纳物除防。初公在海营时。有启请战船军器之事。还朝之后。闻朝廷因此启使新出身除赴防许纳鸟铳。又上疏备陈军丁之得失。边民之利害。朝议皆以公言为至论。○凡系征敛弊政。一皆革罢。军兵器械等。窒碍难便之端。重则而陈。轻则启闻。其所变通。不啻屡百件事。而自上尽为允从。间有庙堂不察利害而泛然防塞者。则上又开释是非。辄许依施。故恩威幷行。一岛晏然。民皆以万古一人称之。○秋上疏乞暇。归乡省扫。

七年丙午公五十四岁春。建白毁摩尼山城。摩尼山旧有筑城。公建言江都之为保障。以有环海之险。而若筑城则不过为贼入岛后藏避之所也。沿边不能守而使贼洎岸。则一发孤城。将安所恃。此城不毁则民懈于守沿。必有彼此不及之患矣。上深然之。即命毁之。○十月命赐宋名臣录一帙。陈谢。○引嫌再疏辞职不许。公留府二年。前后所陈。事皆得请。工曹判书李浣自嫌其褒典之在后。事事非斥。仍恳于大臣。求递其江都次知之任。公闻之引嫌疏辞。

八年丁未公五十五岁二月引疾三疏辞职不许。○闰四月哭夫人李氏于富平地。以归葬之意。再疏乞递不许。瓜限在于五月。故以归葬乞递。则庙堂防启。限年终仍任。及至季冬。庙堂又以年凶。启请麦秋前仍任。遂权葬夫人于富平县玉山面道也里亥坐原。

九年戊申公五十六岁春。引疾上疏辞职不许。时庙堂又启请以难得其代。更加责成。限年终更为仍任。○又上疏陈病情乞递。温批不许。批曰省疏具悉。为国效忠。无出卿右。备局因任。意非偶然。卿宜益加留心于保障。毋负朝家委畀之意。至于疾病。人所难免。从容调理。未为不可矣。○又上疏备陈血恳。获递。○五月。哭抱翁郑公。瀁官进善○六月。命赐小学一帙。陈谢。○同月。除户曹参判。上疏辞不许。○八月。又引病上疏辞不许。公一自甲辰争论之后。情势臲卼。踪迹龃龉。外都藩臬。虽或承命。至于内除。无意从宦。还朝之后。一切辞免。而圣意益复缱绻。陈疏则每赐勿辞察职之批。呈辞则连下三度加由之命。故惶恐闷蹙。呼吁祈恳。愈久愈切。而终不允许。○时尤庵宋公在京第。以书问曰近闻令公牢关固拒。无意世道者。由我前日之疏云。果然否。试观今日朝廷。缓急可恃者顾几人耶。令公之不安。真由于此则此岂无可处之道乎。公答曰某之不敢出仕者有二。一则衰病。一则甲辰事也。今承台教。虽极感荷。但某不变某之前见。相公不变相公之前见。则恐无可处之道也。宋公又以疏本投示曰。令公若终不出仕。则当进此疏。以伏前日妄言之罪。公答曰承台此教。斯荣足矣。何待必进此疏。有若交质契券之为也。当从今出仕矣。○十一月。除礼曹参判。旋以加望陞刑曹判书兼摠戎使备局堂上。○十二月。被斥。上疏自明。仍乞削职不许。公以权坽事请收议。辅德权格斥公以为坽旋辞。公上疏自明。

十年己酉公五十七岁春。再疏请寝设仓事。时尤庵宋公力主安眠岛设仓及贡物减价之论。屡陈榻前。公随参引对。面争其不可。退又陈疏。论辨其利害。宋公知其议不行。即南归。于是三司合启。斥公以妨贤病国。至以削夺黜门拟律。上终不允。只许罢职。停启后即命特叙。○六月。哭春田李公。庆徽○七月。除知中枢府事。旋除都摠府都摠管。○八月。除刑曹判书兼摠戎使平市提调。被台弹。引嫌上疏辞不许。批曰勿辞从速察职。无使词讼久旷。○又上疏乞递不许。○上疏请依仁祖朝故事。令庙堂议情罪。疏入。启下备局。领议政郑公太和,左议政许积回启曰。刑曹判书徐必远凡于章奏间。语或不择。此是本来病痛。若以顷日之疏。谓之出于妨贤病国之意。则非其本情。岂可因此而终为不仕之人乎。朝家收用。意非偶然。不当过为引嫌。一向控辞。使之速出察任何如。依允。公乃出谢恩。于是台启又发。以轻朝廷蔑公议为目。而上终不允。○停启后又上疏辞本职及兼带不许。时台论更发。以纵恣饕餮。凭恃宠幸为目。而上又不允。

十一年庚戌公五十八岁春。上疏辞摠戎使不许。批曰将兵之官。不可任情为之。从速察职。俾无军政之虚疏。○又上疏辞本职及兼带不许。批曰浮薄之论。不必为嫌。艰危之事。不可不念。远出行公。俾无军政之虚疏。○又再疏辞本职及兼带不许。○又上疏陈情乞退。乃获递。○五月。除副护军兼平市提调。上疏辞不许。○六月。除判尹。三疏辞不许。批曰省疏具悉卿恳。卿无不仕之道。朝无可去之义。疏辞虽烦。予无允许之理。无用控辞。从速上来察职。○九月。除摠戎使兼备局提请。再疏辞不许。时有乡人李世恭者失性。偶击街钟被囚。为典狱罪人所诱。遂上告变书。公及李判书弘渊,具大将文治幷入其中。上命设鞠兵曹。严讯告者。期于输情。世恭终以听启覆罪人之指嗾吐实。盖其中一人。李公为监司时启闻。一人具公为捕将时被囚。一人公为刑判时蒙准。皆以启覆待时者也。上因令即日幷与指嗾罪人而行刑。诸公待命阙下。即为命招。使之安心行公。盖上变重事。而自上处置明快。时人咸叹恩遇之隆重。○十二月。除知义禁府事。同月除刑曹判书兼宗庙提调。

十二年辛亥公五十九岁正月。上疏辞本职不许。○二月。上疏请罢牧垦田于煤音,紫燕两岛。○同月上疏辞本职不许。○三月。除兵曹判书上疏辞不许。批曰省疏具悉卿恳。卿之才局。允合斯任。卿何辞为。卿其安心勿辞。从速察职。○又上疏请解一任不许。时上移御昌德宫。公扈入。坐于军幕。见作门不禀而开。捉问该禁军将。则以为大臣以药房都提调。将为问安入来。公曰药房都提调。虽是应入之人。而不禀主将。轻开作门。有违军令。乃使司谒口传启达。举法决棍。声彻大内。自是人皆敬惮。禁卫益严。○旧例判书无入直之事。而公以移御之初。阙内未定。仍以入直。是夜上命宣酝。公招入直武士。与之同飧。自后移御之时。将官入直。永以为例。○五月。赙柳判官德三遭惨丧。时柳公连遭五丧。又值屡空。故公厚赙以救恤之。柳公深感其恩谊。及公殁有祭文。深致悲感之意。○六月十四日。以感疾考终于京城水阁桥第。公夙夜劳悴。荣卫大损。且当炎热。感患猝谻。至是日奄然而逝。○上闻公之病。命御医具药物。不离看护。令逐时书启。疾革已数日。而谵语谆谆。无非国事。虽神昏不省。而医以君命告之。则辄开口纳药。其忧国之深。敬君之至。临终不变如此。○先是公借居城外。及拜兵判。众议以为将兵之官。不可居外。公乃贷太仆银。买舍入城中。至是公之子牧使公将还卖其舍以偿。上闻之。衋然曰徐必远家。至于庇身无所。极用矜恻。其所贷官银。特令蠲荡。盖因华谷李公庆亿陈达也。○八月。卜葬于杨州新川里。后经两度缅礼。永厝于广石面光陵村子坐原。光陵村。初以光陵位田。赐给寅平尉郑公齐贤家。使葬都尉者。而以局狭不用。故愿借其地以葬。则该宫牢拒。以为受赐之地。不可许人。上闻之。下教曰徐必远非他朝臣之比。且其情势甚矜恻。不可恝视。即令该官出给。于是始克永窆焉。

○十二月壬午。上遣礼官安垕赐祭。

英庙癸酉。赐谥贞毅。清白自守曰贞。刚而能断曰毅。

宪庙壬寅。配享全州盘谷书院。院在府治之南。即八松尹先生妥侑之所也。至是士林慕公甘棠遗化而跻配焉。

哲宗八年丁巳四月。行延谥礼。礼官安益煕

遗事[编辑]

公天姿凝重。气宇宏深。处事刚方。素守坚确。一定之后。万人莫夺。望之有截然难犯之气象。对人接物之际。不动声色。而人自严惮。虽以侪友之亲。必择言嗫嚅。而不敢以非义干私之说进焉。至于家人子弟。终日侍侧。应对之外。亦不敢进一言。临下之际。严威袭人。郞僚胥隶。惴惴焉不敢仰视。

公居常简默。罕与人言。而有时微醺。详和袭人。笑语款洽。而若有一毫不当理之说。则辄复正色而峻责。人自惭谢。

公孝爱之性。得于天赋。而早失所怙。终身含恸。事慈母尽诚敬。和容婉辞。极其慰悦。或有不平之色。辄下庭而请罪。若有不安节。衣不解带。医药调治。诚勤备至。官显之后。亦必步往医家。择材剂药。躬自煎进。未尝使人代之。○慈夫人有长娣。时或往留其家。数日而还。则公未尝不日往侍侧。终夕而退。退而思慕未已。则虽中夜辄复进候。陪侍达朝。观者艶服。

公居家。每日鸡鸣而起。整衣冠而待曙。常曰事主之身。不知何时有公故。苍黄失时则疾病可虑。朝餐每以未明时进之。率以为常。

公居官处家。若无酬应则读书不撤。而论语纲目。最其循环熟复者。

公平生不曾留意于家人产业。四按藩臬。一为留守。二佩郡符。而到处冰蘗。不近脂膏。本业之外。一亩田一指僮。未尝以官俸有增焉。○官至正卿之后。邑宰岁馈有真荏十斗,生干雉各十首者。公招责其色吏曰。馈遗一人。不可如是优多。每人如此则官物决不可支。归告汝倅。后勿如是。只受其十之二焉。○有一亲隶进秀鱼二尾。公却之曰我非尔鱼。其将素食乎。此非有意行赂之比。而其辞受之严如此。

公在海营时。差定一译学。其人还自燕京。袖来带子唐帽等物。初欲进献。而终不敢开口。退因公之子傍达其意。公招见受之曰君岂有要于我也。寔出情遗。不可不受。其人感喜如新受赐。

公自释褐至八座。锦段等物。曾不近身。所着不过绵䌷。而犹且舍其细而取其麤。苎布亦以为奢而不服。朝夕盘味。不过一器。而或至数品则辄减而去之。凡诸什物。无一奢华。只取其朴陋。而其视乘肥衣轻。不啻若浼。必以病风丧心目之。位至绯玉。而借人貂掩。鞹而难着。家人时请改备。则公诿以无价焉。小室私自贸得狐皮。新造而进。公犹嫌其新而近奢。换着本府将官山㺚弊掩。其耻华靡安俭素。天性然也。

公居官尽职。夷险一节。凡有除拜。不苟为虚辞例让。义之所可则虽陞资加品。即起应命。识者多之。

公为谏官也。奏事正直。言辞明快。上见其开端则据床虚受。终始倾听。言才讫。辄赐依允。是以循例传启之外。榻前别陈。未尝有不得请者。翰注莫不嗟叹其际会之盛。而皆许以谏官风采。

公有一士友。尝同做工。而终未成名。乡居落魄。及公入西铨。公之子从傍禀曰某丈可得一命乎。公责曰汝何为此言。吾与情密。岂无此心。但此友迂疏。殊非为官择人之意。吾岂可循吾私而欺吾君乎。汝于他日或当此地。切勿以此等事留心也。

公在西曹也。六曹例于岁首荐观察使。而公难其人。公之子前白曰某丈似合此职。公曰此友清白文雅。为世所许。而但欠威仪。既知其不合。而荐于吾君可乎。

公尝以兵议入直。见一武士。可其为人。问其履历。曾有三度承传。而尚未得一荐。公慨然使之呈状而题给。适于后政。万户窠出。公言于判相曰此人有三度承传而尚未蒙恩。宜其称屈。故吾已题给。今此万户首拟如何。判相答以今番则领台有所托。当待后窠。公正色曰吾以为吾君之政而参之。乃领台之政耶。愿大监独为之。仍托以更衣而出坐帐外。判相乃以其人首拟。

公为刑判时。以词讼公正。专由于郞厅之推阅详尽。而苟非其人。不可仍置。六郞中五人一笔启汰。闻者吐舌。而代者莫不惴惴尽心焉。

公为兵判兼摠戎时。一将官久勤王事。例当升迁。而闻有近家边将之窠。谓有老母而来谋于公之子。公之子亦不敢直白。适仍公称其勤劳。乃微达其意。公叱曰渠以汝为请嘱阶耶。即令汰去。其赤心奉公。遇事截然。不容一毫私者多类此。

公在外任时。庄谷所收。不问多寡。必分与穷族及贫交。而不为后日计。还家则每患窘乏。而亦无所挂念焉。

公平居不事铅椠。或因事有述则只取理胜。信笔书去。不复雕篆。而辞自畅达。尤长于诗表。少辈以科作请课。则亦不放过。委曲开释。仍自制一篇而教导之。人皆慕悦而作兴焉。

同门契帖[编辑]

立议[编辑]

一。有司二人。同察凡契中事主管事。

一。讲信以春秋仲月。各持壶果。齐会一处事。

一。凡有子女婚嫁时。随力相资事。

一。四丧相顾。有司即出回文。各致赙物。终始护丧。发引时各出壮奴担持事。

一。有司交递。以春秋讲信时为限。出代时。议于契长为之事。

一。讲信时坐次。以齿为序。勿拘官品事。

一。在外及众所共知不得已事故外。不如约者永黜。

座目[编辑]

郑瀁晏叔庚子迎日人正抱翁赵晋锡汝三庚戌杨州人掌令看竹朴世桥兴乘辛亥罗州人郡守郑泰齐东望壬子东莱人承旨三堂李一相咸卿壬子延安人判书青湖赵伯耘东野癸丑丰壤人佥知徐必远载迩甲寅扶馀人判书六谷赵龟锡禹瑞乙卯杨州人监司藏六堂赵仲耘野翁丙辰丰壤人郡守洪柱臣巨卿丁巳丰山人进士权尚矩至叔戊午安东人参议申最季良己未平山人都事春沼文硕珪汝相己未甘泉人李万雄心甫庚申全义人监司梦滩洪柱国国卿癸亥丰山人参议竹里李相胤胤卿癸亥延安人郑莅混原甲子迎日人县监吴以奎赟仲戊申罗州人都事追入支川

[编辑]

人于天地间。与万物同生。不为夷狄禽兽。而同为人者亦幸矣。况于生同时居同土者哉。生同时居同土亦幸矣。况于年相若志相同。而并游于先生长者之门者哉。此吾契之所以作也。惟我畸翁郑先生少学于沙溪金先生之门。传受之正。的有其緖。而不倦之诲。又以推之于后学。吾党诸子幸从抠衣之列。朝夕质业。情笃埙篪。则是契之作。乌可已也。盖世所谓契者。不一其名。同庚契为尤盛。上而公卿下而士庶。而要其归。亦不过为会集燕乐而已也。今吾辈之为契也则异于是。非为会集燕乐而已也。将荣枯不忘。吉凶相济也。非为荣枯不忘。吉凶相济而已也。将礼义以相勉。忠信以相与。以求至乎君子之道。而不负乎先生之所教导也。夫岂偶然哉。昔伊川先生自涪陵归。见门人皆已支离。虑其他日又如何也。今先生将远宰岭外。吾辈纵不得千里从师。庶因是契而交相讲磨。免于支离。则岂惟吾辈之幸。抑亦先生之所以有待于吾辈者也。遂列书姓名字。序以齿。联为一帖。凡一十有七人。素相受业于先生之门者不为不多。其或沈沦乡曲。其已登踏云路者。不能尽录于此。噫。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朋友之交谊。又从而缺绝。今是契之作。其亦庶乎隆师亲友之道欤。然以名契不若以情契。以情契不若以道契。以名契者外也。以情契者。情有时而厚薄。惟以道契者。为能有始而有终矣。凡我诸公。盍相勉旃。时甲申元月之旬。全义李万雄序。

见原稿

教谕书[编辑]

教守忠清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巡察使徐必远书丙申[编辑]

王若曰。顾今才难之际。畴合器使之超。近侍中无如窦仪。非不知一刻难舍。屏翰间欲得大范。所以从三司特迁。予惟拣于搢绅。卿实宜于阃钺。念彼湖甸之重镇。寔为关辅之要冲。西南漕运之流通。最居上游之地。内外形势之控制。素称都会之邦。军策征谋。事务有倍于他道。民风士习。治画又难于平时。宁容委寄之或轻。必待誉望之俱洽。惟卿远矣家世。超然士流。端笏立朝。世惮公掞之肃敬。藻鉴接物。人服毛玠之精明。故令历试于清班。已负重望于当代。经幄论思之席。所言惟公。铨衡耳目之官。谁出其右。凡前后拣拔之际。意皆有存。顾进退献纳之间。才已可见。深沈宇量。有西京笃厚之风。激仰威棱。有东汉澄清之节。特循庙著之佥举。乃出心简而擢任。玆授卿忠清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巡察使。任用惟在于量能。官资岂拘于徇格。若非盘错之利器。谁与分忧。须待岳牧之良臣。乃可共理。矧当国势之臲卼。屡值年运之凶荒。民无恒产恒心。那免放僻而陷罪。政必足兵足食。尤宜修筑而备虞。在规画设施之方。以怀绥安集为急。马韩偏域。既薄海而负山。济邦遗风。号易乱而难化。缓则或失于时措。急则有骇于舆情。振威风于两河。先明黜陟而惩劝。作福星于一路。亦权宽猛而救拯。无非得人心之为先。此其宣王化之所本。凡系刑罪之大小。宜遵典常而禀裁。於戏。赋绝无名。惟欲损上而益下。心推不忍。几多撤食而忘眠。须体此心。往钦乃事。故玆教示。想宜知悉。

教守全南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巡察使全州府尹戊戌[编辑]

王若曰。分符西土字牧。委百里之忧。授节南维巡宣。重一方之任。举虽佥议。简在予心。惟卿乃祖之孙。以儒而吏。登名翰苑。已擅学士之誉。通籍金门。允膺词臣之责。是以眷遇之偏笃。宜其历试于从班。左判完山。利器见盘错之地。升除选部。清议许藻鉴之明。雅望众所争推。宠擢卿乃自致。褰帷锦水。闻有按使之风。鸣玉银台。迁为谏官之长。出入无施不可。前后所至有声。恩许专城。纵缘寸草之诚迫。惠被一境。岂若甘棠之化行。顾念海东八藩。最雄湖外一道。言州牧郡县大小则五十七官。言幅员南北东西则数百千里。海通江汉。国家财物之囷仓。岛邻罗珍。山河形胜之表里。人民豪猾。百济之旧俗犹存。兵甲精完。四都之雄镇可恃。为政须济于宽猛。祛弊莫先于抚摩。三异之绩未闻。几多猾吏之利己。大同之法方设。尤宜方伯之得人。徇国纯诚。内虽仗于元老。便民长计。外必责于通才。况玆土之大无。在近世而未有。秋荒田野。已切望哺之心。日咨臣邻。方讲赈饥之策。安知子弟不为带剑之徒。惟在煦濡使无塡壑之莩。轸念宜急于诸路。共理要待于惟良。玆授卿以全南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巡察使全州府尹。卿其以我若保如伤之意。宣示遐迩。以卿剸烦理剧之才。勉尽筹画。郭细侯之布泽。凋瘵可苏。苏孺文之奉公。黜陟以法。风移俗易。邑里皆武城之歌。廉励贪惩。守宰有即墨之化。人心孚以恩信。戎事务在严明。卿所裕为。予岂多诰。凡厥弛张施措。要得便宜。至如专断禀裁。悉遵成宪。於戏。邦本日瘁。予有惧于天灾。丙子年来。言可涕于时事。临朝叹息。谁为四岳之贤。阅岁归来。伫见二期之绩。故玆教示。想宜知悉。

教守咸镜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巡察使咸兴府尹癸卯[编辑]

王若曰。官以观察为名。即古之四岳。地有咸镜之道。最远于诸藩。不其重欤。惟汝谐矣。惟卿风猷凝远。智虑宏深。世务旁通。如驷马之就熟路。朝班特立。若猛兽之在深山。故历敭最在人先。而望实无出卿右。抱慷慨激扬之志。一世想望其风棱。为谏争耳目之官。孤忠可质于神鬼。陈章奏疏。个个非他人所言。忧国奉公。断断不为身之计。盖平生蓄积之迥出夷等。遂国家迁擢之不限资阶。两湖前后之旬宣。弊政悉祛。百济西南之旧域。惠泽均沾。历试见效之章章。通才随遇而绰绰。不可朝廷之上。一日无谠论之臣。亦念藩臬之间。十分要办治之手。眷玆北门之锁钥。是为东国之关防。丰社枌楡。高皇箨冠之犹在。乔陵松柏。黄帝剑舃之所藏。冷早暄迟。黔首依于地穴。山多地少。白头立于天衢。貂参仅能资生。尽归猾吏之手。米盐本不赡用。半为关市之需。况比年水旱之为灾。哀我民凋瘵之已极。流逋相望。忧在不言之中。备御渐疏。势无可恃于后。若何而可得长策。此所以深轸予怀。拯溺救焚。实为先急之务。苏残起废。尤须共理之良。苟非严明岂悌全备之才。曷副弹压抚摩该举之责。玆授卿为咸镜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巡察使咸兴府尹。卿其慎乃攸服。钦予宠章。分贫赈穷之方。务推实惠。兴学劝农之际。勿循虚文。刷已散之民生。要在安集。振久颓之军政。无使驿骚。大纲如斯。条件节目之不须说。一面自断。弛张损益之随其宜。处分小官。何待闻奏。系关大辟。宜禀指挥。於戏。直臣揽辔登车。慨然澄清之志。贪吏望风解绶。畏其击断之威。庶弹贤劳。无负隆委。故玆教示。想宜知悉。

教摠戎使刑曹判书戊申[编辑]

王若曰。履艰屯之会者。务进才良。董戎旅之权者。必资魁杰。肆畀卿已试之任。用布予申诰之言。惟卿有用世之器能。有过人之力量。以诗礼之业而兼晓韬钤。自郞署之卑而遄试藩臬。为塞门锁钥于千里。任江都保障者几年。前后之效既多。外内之任俱可。去岁冬月。遂擢卿班。司寇秋官。仍摠兵旅。于廷尉之断狱。民自不冤。李将军之临戎。士皆争奋。言虽有可用有不可用。要非自为身图。人或以为知以为不知。盖多不谅心事。终缘惠文之弹论。暂释戎武之重权。玆当易将之斯频。益叹得人之未易。兵家机略。谁如郤縠之诗书。恩泽绮纨。未若毕𫍯之儒素。人皆曰旧人之宜任。士亦恐他将之或来。玆授卿摠戎使。比唐之关内诸兵。亦谓之府兵。若汉之京辅都尉。皆属于中尉。戈甲卒伍。以时而巡阅止齐。太乙钩陈。每冬则入备环卫。凡诸简诘之先务。已悉谕告于前言。卿其更励乃心。克体予意。爱士卒则冞勤抚恤。严约束则益加申明。筹画有倍于前。机务无替于旧。於戏。严武屡镇于剑外。草木知名。光弼再莅于朔方。旌旗变色。毋负宠命。勉尽良图。故玆教示。想宜知悉。

教摠戎使汉城府尹己酉[编辑]

王若曰。盖论夫统御之才。古称难矣。复畀以戎权之重。今岂偶然。玆不惮其频繁。庸申诰于前后。言念国家缓急之用。实在畿辅捍卫之师。仿汉代羽林之规。兼摠列镇。比唐朝神策之设。入护宸居。关系安危之机。若是重也。委寄教炼之责。其可轻乎。属玆时事之艰虞。重以戎政之隳废。师律不振。尚何赖于即戎。器械未修。亦何望于御暴。肆当在心之简。益切拊髀之思。惟卿才局之不羁。是予眷注者已久。历试藩臬。且莅保障之邦。擢置卿班。仍闻军旅之事。外内治效之既著。大小区画之咸宜。顷因朝议之多端。虽许卿之所请。今欲旧人之图任。将舍卿而其谁。人望攸归。公议允叶。玆授卿摠戎使。式宣纶綍。宠命维新。重拂旌旗。部曲如故。类严武之镇蜀。三掌华阳之兵。同魏尚之还军。再持云中之节。卿才奚让于古将。军情熟谙于曩时。卿其克殚乃心。用副予意。申明约束。常如对垒之辰。振肃威风。隐若在山之势。筹画无替其旧。节制有倍于前。於戏。阴雨绸缪。实为今日之先务。兵民凋瘵。须赖惠政而获苏。益勉备御之图。勿狃翫愒之习。故玆教示。想宜知悉。

赐祭文[编辑]

维岁次辛亥十二月戊寅朔初五日壬午。

国王遣臣礼曹佐郞安垕。谕祭于卒兵曹判书徐必远之灵。惟灵。器宇宏深。志操坚确。早通华涂。天曹鸾掖。宁考急贤。遂加迁擢。逮予嗣服。眷注益笃。累长薇垣。咸推谠直。四按藩维。蔚有声绩。出入内外。望实俱宜。超陞八座。尚惜其迟。秋部京兆。何剧不剸。三兼摠戎。旗垒皆变。使斯司马。掌以邦政。禁旅无哗。号令严整。置之筹司。计画累中。屹如乔岳。倚以为重。天夺何速。朝野之恸。中流失楫。大屋去栋。念卿平生。矫然不倚。苟利于国。不顾谤议。与世寡合。动遭颠踬。人或不谅。予独察之。矧今时事。日渐艰危。二三荩臣。相继而逝。卿又云亡。孰能弘济。抚枕中夜。潸焉出涕。玆遣礼官。替奠一酌。灵其有知。庶几来格。知制教制进

祭文李惇[编辑]

维岁次辛亥八月己卯朔二十日戊戌。延安李惇。谨以酒果米食之奠。告于近故兵曹判书徐公之灵。呜呼。求忠于孝。古有斯言。忧国忘身。公实有源。特立之行。伯夷是则。坚确之操。贲育莫夺。其心正大。其气纯刚。不言则已。言则必昌。不谋则已。谋则必臧。然公所尚。与世龃龉。时所短公。皆公长处。故攻公者。如击洪钟。击之愈力。其闻愈雄。嗟嗟我公。何病不容。奔波激石。乔木多风。三黜无愠。万折必东。季子才归。鲁鸠实多。安石遽终。柰晋民何。酬恩之志。敛于一木。加额之望。转为巷哭。嗟嗟我公。胡至此极。公之家业。本自清约。自从释褐。以及崇陟。三十年来。不长寸尺。一榇之外。无复馀物。嗟嗟我公。人孰如斯。若余于公。猥托深知。北海晩岁。孝章尚存。昌黎平生。崔群一人。公今亡矣。我将畴依。公悼之馀。窃恸吾私。有来塡膺。有陨如䨷。永怀良友。何日可见。梦境尚遇。祗增悲疚。今闻葬期。自东驰赴。写哀操文。告诀灵柩。嗟嗟我公。其有知否。呜呼哀哉尚飨。

祭文金震标[编辑]

维岁次辛亥八月己卯朔二十二日庚子。亡友今故兵曹判书徐公既卒之三月。营求宅兆。未获吉地。将权厝于惟杨之新川里。礼也。其友顺天金震标。以酒果脯醢之奠。祭之灵而告之文曰。呜呼哀哉。今之世有所谓金建中者。即我也。我非公四世交乎。公之平日相亲爱如骨肉。而到今抚棺呼公公不应。攀筵哭公公不闻。冥然漠然。有若忘我弃我则已焉哉。公真死矣。此是何事。惨矣酷矣。不忍言矣。余之如醉如梦如痴如狂。惝恍茫昧。不自觉悟。窃窃然疑公之不死者。其亦妄也哉。呜呼恸哉。大司马之位。不可谓之卑矣。而人皆曰不足。五十八之寿。不可谓之夭矣。而人亦曰不足。上自公卿士夫。下至妇孺兵民。莫不咨嗟涕泣若无依赖。有似郑民之于子产。蜀民之于孔明者。抑独何哉。岂不以孝友敦睦之行。不终施于一家。忠信笃厚之风。不终及于朋友。忘身循国之忠。竭心奉公之诚。不终白于当世也哉。如余者。妙年托契。云龙追逐者五十年所矣。中间人事。几千百变。而穷亦吾载迩也。达亦吾载迩也。此余所以气塡胸而不能抑。泪交颈而不能收者也。呜呼哀哉。西风乍起。瘦日荒凉。悲秋一念。自激于中。而谈笑逢迎。曾未多日。岂料于今。一朝千古。幽明忽隔。举目无睹。顾瞻斯世。谁更容我。羊昙西州。即我南门。余以何心。忍复经过。呜呼哀哉。余有一言。刻在心肝。今虽不语。公必知之。余所至恸者在是。公之抱恨者应在是。天乎天乎。柰何乎公。公庶几归来。歆我平生之爵。呜呼哀哉尚飨。

祭文李庆亿[编辑]

维岁次辛亥八月己卯朔二十三日辛丑。庆州李庆亿。谨以酒果之奠。敢告于近故兵曹判书徐公之灵。惟灵。气度凝重。襟怀坦荡。师心独行。拔俗千丈。少孤及长。慈训是承。入孝出悌。馀事文学。始游国庠。声名蔚然。遂阐大科。修翅高骞。翰苑玉署。鸾掖薇垣。排云叫阁。言所难言。湖藩按节。旋擢秋官。屡司喉舌。出纳惟允。众或干进。公操绳准。门桃井李。盖尝言志。受知两朝。方面以寄。自北自西。棠阴遍路。语言之激。为世所忤。排众斥。靡有馀力。二载江都。刬革旧瘼。三长秋曹。光膺宠命。皋陶淑问。罔或干政。桓桓武略。兼摠圻兵。自拟醒狂。今又妄。谤讟交拿。身名污蔑。处之怡然。曾不介意。矢心精忠。眷注无已。周官司马。简在宸衷。殚竭诚力。倚毗方隆。丹心许国。期以尽瘁。才逾中身。遽尔长逝。谵语谆谆。民事国计。楫摧中流。屋去高栋。市里惊嗟。部曲含痛。天之生公。宜大其用。胡啬厥寿。俾阏厥施。五十八年。忽若一炊。其间荣辱。等彼浮云。昔我家兄。早托深。以余稚昧。亦佐下风。业同志合。随处辅仁。名为故人。义均天伦。释褐先后。共际昌辰。世路多岐。公心不二。弦韦或殊。箴警切至。余负神天。泪湿鸰原。祥期再周。草宿孤坟。俯仰人世。相视缓急。昔枉东郊。慰我屏蛰。时惠尺书。劝我一出。我将进趋。公已奄忽。呜呼哀哉。卓荦之姿。刚毅之迹。已作重泉。不可复觌。眷彼新阡。汉水之涯。丹旐翩翩。有去无归。真游旷漠。蝉蜕喧卑。生顺死安。公所自知。公则何悲。繄我深悲。朱弦一断。万事都非。不泯者心。不尽者辞。呜呼哀哉尚飨。

祭文柳德三[编辑]

维岁次辛亥八月己卯朔二十二日庚子。从事官通训大夫行军器寺判官柳德三。谨以酒果之奠。敬祭于近故使道兵曹判书徐公之灵。呜呼。相公之在。砥柱斯屹。相公之去。大屋梁折。繄我相公。系国存亡。叫彼昊天。痛结于肠。悲不为私。所悲者公。非敢阿好。所忧者国。惟我薄劣。曾添佐幕。叨承礼遇。推心置腹。从两藩部。阅三炎凉。越在仲夏。我家罹殃。惨遭五丧。身亦危㞃。死者难殡。生者滨壑。与釜与秉。恻我处涸。生活死敛。感极幽明。欲报之德。泰山东溟。惟愿此身。为公一死。天胡不慭。遽至于此。有泪如倾。有心如割。我时委床。一哭未即。地厚天长。此恨难泄。今俟病愈。哭拜灵席。仰瞻如在。一幅丹旌。抚柩长痛。白日无晶。今焉已矣。小子安适。笔头无隐。写尽肝鬲。恭将菲薄。庸泻寸忱。英灵有知。庶几歆临。尚飨。

挽词庆州李庆亿华谷[编辑]

落落当朝杰。堂堂万竹风。平生忠孝著。百世毁誉空。重任天方眷。修途运忽穷。文才与武略。冥漠九原中。

[编辑]

今代吾兄弟。知君独最深。千般看世变。一片保贞心。忍听山阳笛。空存子敬琴。前年不尽泪。此日更沾襟。

挽词金尚书万重西浦[编辑]

白面还戎幕。双珠异暗投。优容平昔感。酬报此生休。寂寞尚书履。飘零大树秋。羊昙何限恸。巷北是西州。

挽词金参议震标[编辑]

莫逆吾曾祖。无如万竹翁。眼空天地内。气盖俗尘中。致位崇卑等。齐名李杜同。平生四世友。何幸有明公。

[编辑]

昔在昏朝际。君家受祸偏。边州被谪日。先祖佩符年。急难谁相问。扶持意益专。仍之两家谊。更若弟兄然。

[编辑]

昔我年方妙。逢君盖忽倾。义深宜继志。心许即忘形。几纳升堂拜。仍兼共榻情。由来赖三益。兰室久犹馨。

[编辑]

忍哭吾良友。平生未数人。孤鸿一片影。老树半边春。只恨邦无禄。还悲鬼不仁。只今三月后。犹讶梦非真。

[编辑]

何妨太峻洁。直是大男儿。得失非关念。从违岂入时。忘身惟报主。奉职不言私。已矣今难见。空吟殄瘁诗。

挽词光山金万基瑞石[编辑]

门馆曾嗟候问稀。记成先友涕双垂。风仪迥异常人匹。筹画偏承圣主知。宠渥新膺司马命。浮生遽迫梦鸡期。当年毁誉纷何限。看取秦舂辍杵悲。

挽词安东金寿恒文谷[编辑]

朝端早许出群才。自信平生任众咍。江汉宁论千里曲。邱山不受万牛回。功名摠入槐安梦。身世偏惊木稼灾。铨省旧僚今白发。可堪陈迹隔泉台。

挽词李尚书殷相东里[编辑]

毁誉纷纷竟孰知。倘来荣辱任他为。方轮独运青泥险。巨舰撑过碣石危。下惠愠无三黜日。中权简在众咻时。毋论成败皆公耳。存没空吟殄瘁诗。

[编辑]

文武兼资且莫论。那曾一念不君民。平生肯作媕婀态。末路能容肮脏身。奏当无冤廷尉是。治军有律摠戎真。今亡忍听舆人说。时事方艰失荩臣。

[编辑]

闻君何恙遽滨危。朝罢苍黄间路驰。欲问兴居先掩抑。强为言笑转惊疑。医方错莫沈绵际。国事丁宁勉励时。不尽馀怀犹耿耿。便成长诀哭公私。

挽词南尚书龙翼壶谷[编辑]

空悬一剑哭徐君。地府深深君莫闻。毕子全才唐学士。王商伟表汉将军。长多可取谁论短。质自能持任少文。身后定知心事白。不妨唇舌昔纷纷。

[编辑]

君身隐若一长城。自致青云到上卿。心定万牛移不得。诺来双璧掷还轻。秋曹折狱舆情惬。骑省论兵圣眷倾。咫尺台扉终未到。都民罢市哭呑声。

[编辑]

名联雁塔几肩随。尚记桥头步屧时。长日共争持局戏。早春曾和咏桃诗。翻云世事终无定。淡水交情老不衰。五纪流光如一梦。萧条天地益堪悲。

三题铭旌。追感而作。公之三度葬。壶谷皆书铭旌。南龙翼[编辑]

徐君面上草萋萋。三度丹旌忍泪题。存没百年无限痛。抚孤还愧不孤嵇。

哀辞壶谷集中有八哀诗。此即其第六篇。南龙翼[编辑]

徐公柱石姿。乃是百夫特。少小自奇伟。家声继万竹。确然所守坚。贲育移不得。气岸似周侯。有如断山嶷。长江泻万顷。千里时一曲。曾游黉舍时。公辅望所属。忆昔戊子秋。天庭同一跃。吾榜得人多。何幸葭倚玉。长我十四年。友呼仍弟畜。联翩禁省中。日觉情好笃。家在第五桥。门巷更逼侧。春天闲咏桃。冬夜醉争博。谁言气不侔。自信心无隔。骅骝步无前。驽蹇安能逐。白简凛生风。威棱振台席。陈不畏强御。汲自任戆直。天曹笔才秉。湖臬秩旋擢。西邑与南藩。到底留恩泽。银台趁漏晨。右地心多恧。俄然公又升。北门雄锁钥。晩拜大长秋。片言能折狱。移掌本兵权。惟简为忠赤。王商有威容。自可慑外敌。眷注日以隆。朝暮且黄阁。公时感君恩。殚竭股肱力。是年国运屯。年饥鬼神恶。札瘥遍四方。城中尸交积。亲知日凋丧。与公几家哭。公是慎疾人。健匙疏杯勺。谓公到期颐。如何遽窀穸。都人罢市泣。圣主临朝衋。寂寞新第舍。凄凉旧部曲。栋去楫又失。畴能不叹惜。丹旌手三题。我泪尚盈掬。公亡未半纪。世事多翻覆。冥然莫闻知。却羡归者福。公在或扶颠。九原恨难作。待得悬剑时。一哭泻哀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