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古微堂诗集/08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七 古微堂诗集
卷八
卷九 

五言律诗[编辑]

京师送欧阳涧东丈南归(少作)[编辑]

倦游天地后,垂老浩然归。白发偕儿女,黄河濯布衣。风霜人古怪,出处世从违。亦动离亲感,因之吟《式微》。

京师接家书(三章少作)[编辑]

塞雁江南至,严亲有报邮。关山三地月,风雪五湖舟。汝力贫中学,吾宽客里愁。寒衣曾赎否?年少慎交游。

弱弟三年别,衣长胜旧无?林香秋剥果,灯影夜闻书。弄有娱亲力,严惭课汝初。到家迎户立,一见定何如。

听雁疑连榻,看云每堕薪。文章声价贱,书史患忧真。月晕他乡梦,山环故国身。长安车马地,花落不知春。

岳麓介景台夜作(二首少作)[编辑]

夜上空台上,回看列岫林。苍然太古色,敛入万山深。湘水明不改,遥城微有音。龙蛇蛰大泽,此夕气阴沉。

郢和岂无侣,锺弦良费寻。领妙不须众,冽泉虚自斟。微风动孤籁,淡月生遥岑。咫尺无能共,徒劳猿鸟音。

宿岳麓寺(即云麓宫,在书院后山。少作)[编辑]

经旬偶闭关,关在白云间。月树影孤寺,风泉声众山。桃逢开士悟,鹤似老僧闲。爱晚亭前立,微闻双涧潺。

湘江舟行(少作)[编辑]

水路一千里,江流似玉环。天边时白鸟,烟外忽青峦。行尽无人路,惟馀太古山。秦人如可晤,一去不须还。

过洞庭(三首少作)[编辑]

积水何年始?下连南极深。纵浮吴楚去,难尽屈原心。万古鱼龙气,中宵鸿雁音。何须萍实献,江海放臣吟。

灏矣东南国,能容此大川。湖吞江作海,地尽水为天。鸥鹭双蓬梗,乾坤一钓舷。舟中楼上客,同梦九霄眠。

未会群流淼,沅、湘各自雄。及兹崖岸尽,始觉水天同。畛化斯无外,形忘会太空。汪洋万顷际,今悟至人胸。

江行杂诗(六首。嘉庆庚辰岁奉母东下所作)[编辑]

四面龙为宅,孤峰虎不家。湖天万顷月,春雨一洲花。诗似水无岸,雁先帆落沙。中宵仙客过,满壁写槎枒。(君山)

江声兼汉壮,山色渡湘青。两岸争云树,孤帆入杳冥。繁华天寂寞,卑湿月晶荧。中夜闲鸥梦,随风落洞庭。(汉口)

一片青天雪,惟馀黄鹤楼。更无江上客,来泛木兰舟。馀亦从兹逝,仙人不可求。征鸿去何所,菰叶满汀洲。(黄鹤楼)

一石江湖锁,千秋撼不崩。断云江北至,常触此峰凝。潮汐周遭转,帆樯上下乘。乾坤孤立处,崖倚听涛僧。(小孤山)

矶亭浮水动,潮势抱山回。游客下舟去,江云深夜来。英雄淘浪尽,洲渚界涛开。采石横天堑,东南并壮哉。(燕子矶)

天影入江寒,孤舟犯晓滩。风霜颜改易,江海梦归难。推挽期群力,艰虞类一官。波涛兼盗贼,回首羡泥蟠。

西行杂诗(二首)[编辑]

荡荡平平地,青青白白天。风尘霜月雨,车马醉醒眠。计驿如添灶,无山亦少川。谁令梁宋地,老我辙环年。

南北东西会,江淮河济舟。城头帆杪树,蛟室蜃成楼。歌舞今犹在,沧桑不可求。两台繁吹月,依旧是中秋。

虎牢(古城临黄河,今移山顶。)[编辑]

山尽黄河抱,前横斗大城。鼍防千浪啮,虎扼一夫争。百战寒云阵,中宵万马声。休同广武叹,久偃北邙兵。

潼关[编辑]

晓日潼关启,云胸詄荡开。千秋河岳色,犹挟汉唐来。马带中原雨,车驱万壑雷。何须论德险,兴废一莓苔。

碑洞(在西安府城内。)[编辑]

磨成千片石,已费万年心。不是碑渊海,真成鬼邓林。文章苍颉血,浩劫雍门琴。谁傲乾坤毁,堂堂自古今。

骊山[编辑]

雪后汤泉冷,云浮往事空。至今泉上月,犹恋渭前宫。水尚柔人骨,山因吊古雄。郁葱烟树里,屋社百王同。

苏武墓[编辑]

(在韩城西北五里梁山之麓,古柏三百馀株,枝皆南向,名曰苏山。)

青草明妃冢,南枝属国坟。并回沙塞月,同向茂陵云。冰雪千年气,河梁万里曛。牧羝来陇上,尚拟海边籞。

太史公墓(在韩城县龙门之南,见《水经注》。)[编辑]

河岳高深气,《离骚》郁律膺。龙门神禹穴,马鬛李陵朋。萧瑟嵯峨地,牛羊樵牧登。茂陵云树接,同此夕阳凭。

邠州大佛寺(唐尉迟敬德所凿,门临泾河。)[编辑]

天龙千仞岌,石厂万年峥。佛力英雄力,河声梵呗声。磨厓唐氏碣,流火古公城。日莫闻声省,霜锺吼石鲸。

济源[编辑]

在山出山一,长此雪霜冰。习坎盈坎未,已分河、济、渑。石寒疑裂浸,龙热畏清澄。何须寻伏见,始识浊胶能。

跑突泉[编辑]

三潜三见后,一喷一醒中。万斛珠玑玉,连潭雷雨风。大明湖水照,华不注山同。水月全城贯,东南信禹功。

龙门(二首)[编辑]

不放黄河走,层层锁石门。驾空崩雪浪,夺隘战乾坤。南北中条划,地天人力尊。如何开辟久,元气尚浑浑。

禹庙势岧峣,元圭拱玉宵。俯厓诸念绝,终夜万灵朝。屋有龙蛇画,金无魑魅骄。谁言三级浪,赤鲤尾全烧。

嵩岳(三首)[编辑]

路入云霄近,身当宇宙中。阴阳荆豫割,松柏汉周雄。二室争仙佛,无雷自水风。谁言输二华,封禅百王同。

少室少林寺,何年中岳东?名传半天下,身老万峰中。与柏俱成佛,除禅别有宗。一拳三界破,敻矣法王雄。

石纵出天势,松皆破壁𫓧。奇观到岳尽,万念入山无。倚槛云千顷,临池月一盂。并销狂逸气,祇合谷名愚。

华岳(三首)[编辑]

三峰三面绝,一岳一石成。直是云中堕,非从地上生。岩岩天气象,郁郁帝精英。高眠五百载,重起问升平。

峰出破峰中,路从无路通。直将千百险,并作一山雄。秋色青天地,河声变始终。欲成《封禅颂》,才力杜韩穷。

谷口一夫防,车箱扼莽苍。云霞天四塞,混沌帝中央。捷径无黄绮,琳宫尽老庄。厓栖者谁子,星在少微旁。

岱岳(二首)[编辑]

岱宗非峻极,横绝势亭亭。日荡云成海,天将岳敌溟。碣先秦、汉黑,气压鲁齐青。休更流光景,声明走百灵。

出震万方雄,岩岩极望同。不有中原坦,安知一岱崇?阳春青帝令,时雨素王功。岳哉方正大,生气尽朝东。

衡岳(二首)[编辑]

远水微茫转,前山次第卑。祝融云合处,湘口月生时。我访竹林寺,竟无樵客知。四山涛响合,不独瀑绅垂。

不知峰寺近,但觉远村低。日暮月初出,烟寒雁未归。天声临岳远,尘梦入山稀。欲辩渔樵事,云深无是非。

盘山(二首)[编辑]

出谷全无地,除山尽是天。四围峰寂寞,一客影苍然。割白遥吞海,浮青直到燕。雄哉銮辂地,龙气满山川。

入谷不数里,四山都是松。松松势相接,高下尽成峰。苍叟夜来下,白云何处锺?下冈回望合,惟见碧芙蓉。

四明雪窦寺(四首)[编辑]

一夜桃花雨,五湖春水篙。言寻开士室,远上断云皋。夜静知山寐,天垂觉地高。销沉文字海,深悔古人糟。

霄汉嵌三窦,一峰天四邻。宵深大地梦,灯照一心清。鸟识山情性,云为寺主宾。更休山下望,转盼失嶙峋。

遥望云屯岭,入山不见云。时逢浣溪女,临汲落花𣸣。翠气四山塞,崩湍终夜闻。回头洞口露,何待《北山文》。

偶弄桃花水,银河似绛河。下阶岚气合,上屋水声多。岁月非人世,烟霞作薜萝。有时山翠起,千户绿婆娑。

天台山杂诗(五首)[编辑]

十里五里去,千峰万峰随。意行无近远,空翠欲何之?禽伴风泉语,云游岭树移。过山徒赞叹,终似未来时。

地古使僧古,峰尊觉寺尊。云泉知我意,相合如一魂。树卷霜皮骨,厓崩雨泪痕。杖藜随坐起,无地不羲轩。

一转一庵出,无时无水声。是庵皆树色,何树不蝉鸣。习定猿无影,闻锺月乍生。此间寒拾地,凡圣浩纵横。

寂寂二三影,行行高下巅。不辞衣尽湿,只觉杖居先。白是林间露,青来水上烟。到头山尽处,黄叶浩无边。

但听嘤声变,不知芳草深。遂申独往意,行此无尽林。千箨雨中竹,一巢烟际禽。竟忘身出没,翻惑岫升沉。

阳朔舟行(六首)[编辑]

半天青是石,石势尽成峰。水与山争怒,天为地所舂。四围争向背,外岭忽芙蓉。中夜前泷吼,如闻下濑軿。

不见鸟飞还,只愁天压山。境从穷处辟,云避怪峰还。石纵出天势,舟穿乱笋间。乾坤荒块气,何故落南蛮。

百里榕成海,千年桂作窝。地高天逼近,人少石奇多。可惜梭舟驶,兼之客梦蹉。不知深雾里,无限好峰过。

危厓残雪寺,如艇泊荒江。遥见矶头客,时凭树杪窗。溪山双逆旅,天地各闲双。小醉不成寐,夜滩响夜泷。

峡江相对锁,不悟有江来。帆破林间出,舟穿洞里回。橹声潭作雨,人语瓮成雷。水国兼山国,戈船信险哉。

登城万象回,水与市声豗。楚、粤帆争互,江山势尽来。月光寒盗贼,波影动楼台。信美非吾土,苍梧孰是哉?

西湖销夏诗(六首)[编辑]

空翠欲无地,空明自一天。我来香水国,独泛月虹船。坐到清凉夜,能生文字禅。何来冰雪语?得自广寒仙。

澹澹萧萧意,朝朝暮暮溪。雨荷香到槛,云水势侵堤。长夏有秋意,浮家忘客栖。尚嫌书画俗,何待鹤梅妻。

收尽诸峰势,湖楼面面开。动须舟楫渡,疑住妙高台。云迥雁迟过,水春鸥乱来。嫏嬛天福地,不负著书才。

并无渔火后,但有山苍然。烟荡月成水,湖明舟上天。此时孤笛发,不搅水龙眠。竟夕浑无寐,逋仙未是仙。

山影湖心浸,湖行似入山。不知秋水寺,更隔几荷湾。无鹤无琴地,载云载酒还。始知苏与白,不俗不僧间。

月下鹤无影,风高云有声。遥疑疏树动,始觉有僧行。共话西溪路,相邀后夜程。瓶笙听茗响,已觉磬三更。

金山次借庵韵(二首)[编辑]

江欲浮山去,云常渡水来。长风吹海月,已上妙高台。僧语峰头树,潮归隔浦桅。夜深群动息,梦落雪涛堆。

脚底江淮海,三更荡月来。环山半烟雾,带郭万楼台。天地横空阔,东南入槛桅。妙香听煮茗,中冷雪花堆。

惠山泛舟(二首)[编辑]

疏雨洗空翠,来寻湖上峦。谁能无事事,且得不闲闲。水国忽无水,山楼不见山。乍开诗境界,已失画烟鬟。

只见门临水,谁知寺有峦。小楼明月上,照见隔溪山。访古招提外,谈禅湿翠间。谁言十亩地,不敌万孱颜?

惠山夜坐(三首)[编辑]

好梦如棋散,良朋似雨过。为寻出世士,特地入林阿。树气临泉古,山声入夜多。古来巢许士,原未证维摩。

秋月水边上,夜山林际明。幽人暑馀坐,清露月中生。寺古常疑雨,厓空易作声。遥灯何处闪?渔火乱江城。

以兹秋月好,况向夜泉生。树影沉峰影,泉声失雨声。渐疑天色曙,不识水光明。非散游人尽,谁知山气清。

(下阙,待补入)

 卷七 ↑返回顶部 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