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海都市计划/初稿/第二章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历史[编辑]

上海历代之沿革[编辑]

上海一地,东滨大海,古代寂寂无闻,大概为卑鄙渔盐之区,未见重要。考县志,谓向属吴郡,隶扬州。至梁天监间(公历五〇二至五一九年),置信义郡,上海乃信义之南郡云。大同初(约公历五三五年)析信义地,量昆山县,上海乃属昆山,隶苏州。隋一度划入常熟境内。唐天宝十年(公历七五一年)析昆山、海盐、嘉兴三县地,置华亭县,上海遂为华亭之东北海。其后叠经更易,至宋时属秀州,隶两浙路。熙宁七年,设市舶提举司及権货场,是谓上海镇,又谓受福亭,在市舶司西北,乃上海名称之肇始,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历一二九六年),析华亭县之长人(今南汇等地),高昌(今川沙),北亭、新江、海隅(均今青浦等地)等五乡,立上海县,属松江府。辖境东至海,南至华亭(今至松江奉贤等地), 西至昆山,北至嘉定,南北四十八里,东西一百里,似为今市境之一部分及青浦、川沙、南汇三县土地之总和,其面积约三倍于今日,可谓广矣。

此后至明万历元年(公历一五七三年)析上海县西境之新江、北亭、海隅三乡,立青浦县,是为析分之始,清雍正四年(公历一七二六年)析县之东南滨海长人乡之一部,为南汇县,至嘉庆十五年(公历一八一〇年)又析东境高昌乡滨海十五图,为川沙县。于是,上海县境日蹙,无复当年形势矣。道光二十二年(公历一八四二年)根据定江宁条约辟上海为五商埠之一。自此海禁大开,商业日繁,英租界、美租界、法租界相继成立,惟上海县属仍旧。至民国三十五年,淞沪商埠督办公署成立,所辖区域,除上海县之外,益以宝山县属之吴淞、江湾、殷行、彭浦、真如、高桥等区。至民国十六年,国民政府乃立上海为特别市,更益以大场、杨行、七宝之一部及华庄、周浦、陈行等区,直属中央。民国十九年年,国民政府公布组织法,改上海为市,直属行政院,辖境则仍旧贯焉。

民国二十六年八月,日寇启鲜,沪战以兴。上海市在我全体军民壮烈抵抗之后,终于沦陷,惟租界以外力所在,仍获茍存。至三十年十二月,珍珠港事件发生,太平洋风涛涌起,于是上海市之全部,尽入敌手。至三十四年八月,日寇战败乞降,黑暗孤岛,乃得光明重见。同年九月,市府既经正式接收成立,前此分崩离析之局面,乃得复定于一。租界名辞,遂成过去。溯自鸦片战争以来,人事沧桑,已历百有余岁矣。

上海市发展之简史[编辑]

道光二十二年(公历一八四二年),江宁条约签订,上海列为开放五商埠之一。翌年9月,清廷正式核准和约,划英租界于洋泾浜北岸,东自外滩,西至今河南路,北至今北京路,占地八三〇亩。道光二十八年十一月(公历一八四四年),划美租界于吴淞江北岸,即今之北区。同时,英租界扩充至今西藏路,增地二八二〇亩。翊年(公历一八四九年)划法租界于洋泾浜南岸之城北区,为城厢九区之一,西沿八仙桥,北至爱多亚路,东临外滩,南迄城厢,为地九八六亩。咸丰十一年(公历一八六一年),又扩充至方浜路城北及东浦一带,拓地一三八亩。同治二年(公历一八六三),改英美租界为各国公共租界。光绪十九年(公历一八九三年),继续扩张至杨树浦。光绪二十六年(公历一九〇〇年),又拓展至最大范围,计七八五六亩,此外,足包括新闸区中二大部分,西迄静安寺延平路一帯,共一九二三三亩。至是,公共租界乃拓展至最大范围,而越界筑路之区,尚未估算入内也。同年,法租界亦以竞争所在,力事扩充,乃至新闸区之南境,即今吕班路一带,为地九〇九亩。民国三年,法租界又加扩充,西达海格路,南迄肇嘉路,占地逾一三〇〇一亩,法租界之地形,至是而定。

民国四年后,公共租界工部局又自定范围,越界筑路,北至虹口公园,西迄苏州河沿铁路至沪西一带,东达复兴岛,路长共八〇二公里。

在行政方面,英、美、法等国,既以上海为远东商业发展之要点,乃大事经营,不遗余力;并利用不平等条约之掩护,树立管理机构,以确定其统治与经济之势力,咸丰四年(公历一八五四年) 英美法联合组织之公务局成立,开始推动建设工作。同治元年(公元一八六二年),法人退出工务局,自行组织管理机构,翌年,英美法租界合并,范围益广,声势益大,工务局改称工部局,统筹税务、警务等庶政,由此取得最基本之行政权力,租界之特殊地位,于是形成,孔子曰,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以清廷之昏瞆 ,又安知影响所及,乃至百岁以后哉。

详考自公历一八四三年以来,上海之物质建设,逐年推进,实有可观。兹将较为重要各项,分别开录如左(下):

  • 交通方面:
    • 招商局 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年)成立(商营后官商合办)。
    • 淞沪铁路 一八七六年年首次局部通车。后以肇祸伤人,群情愤慨,由政府收买。至光绪二十三年(公历一八究其年),再行设轨通车。
    • 沪宁铁路 光绪二十九年(一九〇三年)通车(外款自办)。
    • 沪嘉铁路 宜统元年,(一九〇九年)通车(苏省铁路公司)民国三年,收归国有,改名沪杭甬铁路。
    • 沪宁沪杭两路 民国五年接轨。是年北站落成。
    • 公共租界电车:宣统元年(一九〇八年)开行。
    • 法租界电车:同年开行。
    • 航空始于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通北平经天津。
    • 港口 河道局,一九〇五年成立,展开改良港口业务,于一九一二年年改组为浚浦局。
  • 邮电方面:
    • 文报局 光绪四年(一八七八年)成立
    • 邮政局 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年)脱离海关独立,三十一年分别与法、英、德订立邮约。
    • 电报
      • 大北公司 丹麦人设于一八七一年,通日本及西伯利亚,一八八二年改为国营。
      • 津沪线 光绪六年,(一八八〇年)由大北公司代办,光绪八年,改为官督商办,南北各线接通。
      • 外线 光绪七年,(一八八一年)通报。
      • 万国电报局 民国十年加入。
      • 无线电报 民国四年年创设。
    • 电话 一八八一年开始装设(大北公司) 。
  • 水电方面:
    • 自来水
      • 公共租界光绪九年(一八八三年)装设
      • 法租界,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年)装设。
      • 内地自来水厂,光绪二十八年(一九〇二年)装设。
    • 煤气
      • 公共租界,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年)装设。(英商)
      • 法租界,同治五年(一八六六)装设。
    • 电力
      • 法租界法商电力公司 光绪八年(一八八二年)成立。
      • 英商电力公司 同年成立。
      • 华商电气公司 光绪三十三年(一九〇七年)成立。
      • 闸北水电公司 宣统二年(一九一〇年)成立。
      • 浦东电气公司 民国八年成立。

民国纪元以后,因内乱频仍:富有阶级多避地上海,以求保障。租界之发展,乃愈见繁荣,竞争世界十大都市之一矣。

上海市政府划引翔、江北吴淞以南及东面沿江一带为市中心区,本迎头赶上之精神,作伟大规模之建设,历年成绩斐然可观,市政府、运动场、体育馆、博物馆及市立医院等,相继完成,又建设虬江码头,以为发展港口业务之根据,凡此种种,皆为国人计划建设之开端,惜以战争关系,未达原定目标,惟其奋斗进取之精神,实属难能可贵也。 总观上海市全部发展历史,以天时地利人材三项条件之优越,益以国内财富之集中,故其进展神速,规模广大。徒以过往行政系统上畸形状态,造成鼎足局面,针锋相对,合作为难,一切建设:缺乏整个计划,以收全部发展之效,时至今日,此项障碍,藉八年抗战及千万人流血牺牲之代价,尽予消除:百年来在外力分割下之上海,终复完整。以本市在国际上之地位而论,自应把握时机,周详计划,以谋本市之全面发展,实为当前之急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