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训/卷一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目录 宝训
卷一
卷二 

影印本:

宝训卷一

    栖霞郝懿行兰皋辑

杂说[编辑]

击壤歌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帝王世纪》

古语曰:力能胜贫,谨能胜祸。

《齐民要术》后魏高阳太守贾思勰撰。传曰: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古语曰:力能胜贫,谨能胜祸。盖言勤力可以不贫,谨身可以避祸,庸人之性率之则自力,纵之则惰窳耳。稼穑不修,桑果不茂,畜产不肥,鞭之可也。拖落不完,垣墙不牢,埽除不尽,笞之可也。此督课之方也。且天子亲耕,皇后亲蚕,况夫田父而怀惰窳乎。

里语曰:贫不学俭,富不学奢。

汉谚云:取官漫漫,怨死者半。《风俗通》

古语云:人不婚宦,情欲失半。人不衣食,君臣道息。《列子》

《书.洪范》一曰食,二曰货。孔颖达曰:人不食则死,食于人最急,故教为先有食。又须衣,故货为二。食则勤农以求之,衣则蚕绩以求之。
○《汉书.艺文志》农九家,百一十四篇。农家者流,盖出农稷之官,播百谷,勤耕桑,以足衣食。
○黄霸为颖川太守,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米盐靡密。颜师古曰:杂而且细。初若烦碎,然霸精力能推行之,治为天下第一。
○龚遂为渤海太守,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䪥,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趣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吏民皆富实。
○魏曹植曰:寒者不贪尺玉而思短褐,饥者不愿千金而美一食。

古语曰:力田不如遇丰年,力桑不如见国卿,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列女传》

渔阳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张堪拜渔阳太守,开稻田八千馀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之。

唐张全义为河南尹,民间言张公不喜声伎,见之未尝笑,独见佳麦良茧则笑耳。

郑白渠歌曰: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锸如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汉书》汉大始中,赵中大夫白公奏,穿郑国渠引泾水漑田,民得其饶,歌之。○崔寔农家谚:上火不落,下火滴沰。按沰亦作𣶦,透各切,音槖,雨貎。《玉篇》沰,落也,磓也。

《氾胜之书》氾,扶严反。汤有旱灾,伊尹作为区田,教民粪种,负水浇稼。《务本新书》区田法大槪与今时种瓜相类。
○《汉.食货志》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甽。畎同。岁代处,故曰代田。师古曰:代,易也。

齐人语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谚曰:以时其泽为上策。

《玉历通政经》正月,鸡雉孳尾。
○冬至之日,见云送迎,从下乡来,岁美,民人和,不疾疫。无云送迎,德薄,岁恶。故其云赤者,旱。黑者,水。白者为兵。黄者有土功。

谚曰:春雨甲子,赤地千里。夏雨甲子,乘船入市。秋雨甲子,禾头生耳。冬雨甲子,牛羊冻死。《朝野佥载》案本书无此语,疑误。○甲子,逢单日为雄,双日为雌。雌甲子虽雨不害,又且日雨谓之月额。又俗以五月二十日雨,为分龙雨,有大分龙雨、小分龙雨。

野谚曰:三暗一晴,雨必在晴。三晴一暗,雨必在暗。今验之良然。

俗云:夏至酉逢三伏热,重阳戊遇一冬晴。《感精符》

俗云:高雷无雨。苏轼暴雨诗:游人脚底一声雷。案雷有雌雄,师旷云:古有雄雷、雌雷之说。又五月二十日为分龙日,《农政全书》云:五月二十日大分龙,无雨而有雷,谓之锁雷门,霓见则旱。

闽俗谚云:液雨不流萚,高田不要作。液雨亦曰药雨,百虫饮此雨则蛰。案《四时纂要》闽人以立夏后逢庚日为入梅,芒种后逢壬日为出梅,得雨方宜耕耨。

谚曰:东虹晴,西虹雨。《诗》言:朝𬯀于西。朱子引《周礼》十煇注,以𬯀为虹是也。谓不终朝而雨止则未然,其雨者雨也。顾甯人《日知录》云。

童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家语》

西北人谚曰:要宜麦,见三白。《佥载》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案俗云:元日有雪则百谷丰。宋孝武帝,元日降雪以为嘉瑞。○《唐书》长寿二年,元日大雪。姚寿曰:雪是五谷精,以其汁和种则穰。

吴俗语云:虾荒,蟹兵。

谚曰:射的白,斛米百。射的玄,斛米千。《水经注》○射的,山名,还望状若射侯,土人以验年之登否。○《续博物志》太岁在酉,乞浆得酒。太岁在巳,贩妻䰞子。

谚曰: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货殖传》

古语云:无乡之社,易为黍肉。无国之稷,易为求福。

《荆楚岁时记》晋宗懔撰。社日,四邻并结宗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胙。郑氏云:百家共一社,今百家所社综,即共立之社也。
○《周礼》封人注云:不言稷者,稷,社之细也。疏引《孝经纬》云:社,五土总神。稷,原隰之神,五土之一耳。原隰宜五谷,五谷不可遍敬,稷为五谷之长,故立稷以表名。

农语云:河射角,堪夜作。犁星没,水生骨。《四民月令》○东汉崔寔撰。

里语云:蜻蛉鸣,衣裘成。蟋蟀鸣,懒妇惊。月令注。

〈食货志〉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 十五日。服虔曰:一月之中,又得夜半为十五日,凡四十五日也。必相从者,所以省费燎火,同巧拙而合习俗也。

古谚曰:越阡度陌,互为主客。《文选》注。

谚曰:耕而不劳,不如作暴。暴,音曝,耗也。劳,郎到反,古曰扰,今曰劳。《说文》曰:扰,摩田器。

《夏小正》正月,农纬厥耒。注:纬,束也。初岁祭耒,始用畅。注:畅也者,终岁之用祭也。言是月始用之也。农率均田。注:率,循也。均田者,始除田也。农及雪泽。注:言雪择之无高下也。又:姜上均注:泽作释,言雪皆释而农及时以耕也。案此本〈周颂〉。初服于公田。案:惟助为有公田,据此贡已有之。
○《国语》古者太史顺时𤫽音麦。土,阳瘅愤盈,土气震发,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土乃脉发。
○王耕一,班三之,庶人终于千亩。
○《管子》十二小卯,出耕。注:十二小卯,疑是节气名目,如谷雨、惊蛰之类。
○《宋史.乐志》青阳开动,土膏脉起,日练吉亥,为农祈祉。
○郑氏《月令注》引《农书》土上冒橛,陈根可拔,耕者急发。又引《孝经说》地顺受泽,谦虚开张,含泉任萌,滋物归中。《礼.月令》注:上辛祈谷。
○《岁时记》春分日,民并种戒火草于屋上,有鸟如乌,先鸡而鸣,架架格格,民候此鸟则入田,以为候。
○《汉书.扬雄传》注:买䤥,鷤䳏别名,春中鸣则农事兴。又名布谷,盖闻其声则思买䤥臿田以布谷也。案:䤥,音诡,插器。鷤,音啼。䳏,音贵。
○《隋书.音乐志》瞻榆束耒,望杏开田。
○蜀孟昶〈劝农诏〉:望杏勤耕,瞻蒲劝穑。
○《四民月令》杏花生,种百谷。又,冬至五旬七日菖叶生,于是始耕。
○《氾胜之书》杏花如何,可耕白沙。
○《四民月令》三月杏花盛,可播白沙轻土之田。又,三月桃花盛,农人候时而种。
○《齐民要术》春耕寻手劳,秋耕待白背劳。春既多风,若不寻劳,地必虚燥。秋田㙷实,湿劳令地硬。桓宽《盐铁论》曰:茂木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㙷,直辄反,田实也。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犁欲廉,劳欲再。犂廉耕细,牛复不疲。再劳地熟,旱亦保泽也。秋耕䅖掩同。青者为上。初耕欲深,转地欲浅。耕不深,地不熟。转不浅,动生土也。菅茅之地,宜纵牛羊践之。践则根浮。七月耕之则死。非七月,复生矣。凡美田之法,菉豆为上,小豆、胡麻次之。悉皆五、六月中䆊羹懿反,漫种也。种,七月、八月犂䅖杀之,为春谷田,则亩收十石。一石大约今二斗七升,十石今二石七斗有馀也。其美与蚕矢、熟粪同。
○《氾胜之书》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春冻解,地气始通,土一和解。夏至,天气始暑,阴气始盛,土复解。夏至后九十日,昼夜分,天地气和。以此时耕田,一而当五,名曰膏泽,皆得时功。春地气通,可耕坚硬强地黑垆土,辄平摩其块以生草,草生复耕之,天有小雨复耕和之,勿令有块以待时,所谓强土而弱之。春候地气始通,土块散,陈根可拔。此时二十日以后,和气去,即土刚。以此时耕,一而当四。和气去耕,四不当一。杏始华荣,辄耕轻土弱土。望杏花落,复耕,耕辄劳之。草生,有雨泽,耕重劳之。土甚轻者,以牛羊践之,如此则土强,此谓弱土而强之也。案李善注: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引《氾胜之书》作望杏华落,复耕之,辄蔺之,此谓一耕而五获。与《齐民要术》所引小异。
○《齐民要术》踏粪法:秋收治田后,场上所有谷穰等,并须收贮一处。每日布牛脚下,三寸厚,古一尺,大约今一尺三寸有馀。每平旦收聚堆积之,还依前布之,经宿即堆聚。至十二月、正月之间,即载粪粪地。
○《种莳直说》古农法犁一摆六,今人只知犁深为功,不知摆细为全功。摆功到,土细又实。立根在细实土中,又碾过根土相著,自耐旱、无悬死、虫咬、干死等诸病。
○《韩氏直说》秋耕宜早,春耕宜迟。秋耕宜早者,乘天气未寒,将阳和之气掩在地中,其苗易荣。过秋天气寒冷,有霜时,必待日高方可耕地,恐掩寒气在内,令地薄不收子粒。春耕宜迟者,亦待春气和暖。

山歌云:作天莫作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秧要日头麻要雨,采桑娘子要晴干。尤侗《⾉斋续说》九。

谚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耕田歌云:深耕漑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史记》

《诗》俶载南亩。郑笺:俶读为炽,载读为菑。疏谓:耜之炽而入地,以菑杀其草,故《方言》“入地曰炽,反草曰菑”也。
○《汉.食货志》后稷始甽田,以二耜为耦。广尺深尺曰甽,长终亩,一亩三甽。一夫三百甽,而播种于甽中。苗生叶以上,稍耨垅草,因𬯎其土以附苗根。师古曰:𬯎谓下之也,音颓。比盛暑,垅尽而根深,能风与旱。师古曰:能,读曰耐。
○《淮南子》古者剡耜而耕,摩蜃而耨,木钩而樵,抱甀而汲,民劳而利薄。后世为之耒耜耰锄,斧柯而樵,桔槔而汲,民逸而利多焉。
○《管子》春有以倳耕,夏有以决芸,此租税所以九月而具也。
○为国者使农寒耕而热芸。
○先雨芸耨以待时雨。
○《亢仓子》耨必以旱,使地肥而土缓。𤱶欲深以端,亩欲沃以平,下得阴,上得阳,然后盛生。立苗有行,故速长。强弱不相害,故速大。正其行,通其中,疏为冷风,则有收而多功。苗其弱也,欲孤其长也,欲相与居。其熟也,欲相与扶,三以为族。稼乃多谷。凡苗之患,不俱生而俱死,是以先生者美米,后生者为秕。是故其耨也,长其兄而去其弟。案《吕氏春秋》采此一段,文义详略,互有异同。此从《亢仓子》原文节录。
○《齐民要术》凡春种欲深,夏种欲浅。凡种谷,雨后为佳。遇小雨,宜接湿种。遇大雨,待薉音秽。生。小雨不接湿,无以生禾苗。大雨不待白背,湿辘则令苗瘦。薉若盛者,先锄一遍,然后纳种乃佳。苗生如马耳则镞锄。稀豁之处,锄而补之。凡五谷,唯小锄之为良。小锄者,非直省功,谷亦倍胜。大锄者,草根繁茂,用功多而收益少。苗出垄则深锄。锄不厌数,周而复始,勿以无草而暂停。锄者非止除草,乃熟地而实多,糠薄,米息。锄得十遍,便得八米也。春锄起地,夏为除草,故春锄不用触湿。六月以后,虽湿亦无嫌。春苗既浅,阴未覆地,湿锄则地坚。夏苗阴厚,地不见日,故虽湿亦无害矣。
○《种莳直说》芸苗之法,其凡有四:第一次曰撮苗,第二次曰布,第三次曰拥,第四次曰复。俗曰添米。一功不至,则稂莠之害,秕糠之杂入之矣。今之器以锄,营州之东以铲。爰有一器,出自海壖,号曰耧锄。耧样一如下种耧,但独脚无耧斗耳。又曰:今燕赵间名曰劐子。
○《耒耜经》唐陆龟蒙撰。耕而后有爬,去声。渠疏之义也,散墢去芟者焉。爬而后有礰礋音历宅。焉,有碌碡音鹿毒。焉。自爬至礰礋皆有齿,碌碡,觚棱而已,咸以木为之,坚而重者良。案碌碡今以石为之。
○《杨子》注云:摄⽎,今连架,所以打谷者。
○《岁时记》四月,有鸟名获谷,其名自呼。农人候此鸟,则犁杷上岸。《尔雅》鸤鸠,鴶鞠。郭璞云:今布谷也,江东呼获谷,又云:获谷,夏扈也。
○《晋.食货志》昔在金天,勤于民事,命春鳸以耕稼,诏夏鳸以耘锄,秋鳸所以收敛,冬鳸于焉盖藏。
○《尔雅疏》云:《左传》昭十七年,九鳸为九农正。贾逵云:春鳸,鳻鶞,相五土之宜,趣民耕种者也。夏鳸,窃玄,趣民耘苗者也。秋鳸,窃蓝,趣民收敛者也。冬鳸,窃黄,趣民盖藏者也。棘鳸,窃丹,为果驱鸟者也。行鳸,唶唶,昼为民驱鸟者也。宵鳸,啧啧,夜为农驱兽者也。桑鳸,窃脂,为蚕驱雀者也。老鳸,鷃鷃,趣民收麦,令不得晏起者也。疏:窃即古浅字。○鳻,音汾。鶞,敕伦切。唶,音即。啧,音责。鷃,音晏。
○《天禄识馀》高士奇撰。周礼:泽草所生,种之芒种。注者不知其解,《王氏农书》云:即江南之架田也。架田,一名葑田,缚木为架,浮水面,附以葑泥。葑,菰根也,根繁而善结,施土其上,刈蔓畊种。其田随水上下,故南方有盗田,是也。及见郭璞〈江赋〉曰:播匪艺之芒种,挺自然之嘉蔬。赋江而曰芒种嘉蔬,信为葑田无疑。《周礼》之解,确然明白矣。而李善五臣注〈江赋〉,曾不及葑田之事,故详著之,广多闻而补《周礼》《文选》之注焉。葑田,亦名海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