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一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甲集卷一 君德
卷二 

聚珍本/《适园丛书》本[编辑]

上德 后妃王主宗室附[编辑]

高宗诞圣[编辑]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文武昭仁宪孝皇帝,讳构,字德基,徽宗第九子,母曰韦太后。大观元年五月二十夜,生于宫中 以其日为天中节。,八月,封蜀国公。二年正月,进广平郡王。宣和三年十二月,封康王。靖康元年十一月,被旨使河北金人军前议和,闰月,至相州,除河北兵马大元帅。二年五月朔,即皇帝位于南京,改元建炎,十月,幸扬州。三年二月,渡江幸杭州,四月,进幸江宁,八月,复幸临安,十二月,自明州幸海。四年正月,幸温州,四月,进幸越州。绍兴二年正月,又幸临安。四年十月,又进幸平江。五年二月,还临安。六年九月,又幸平江。七年四月,进幸建康。八年三月,复还临安。在位三十六年 建炎四;绍兴三十二,逊位二十五年。淳熙十四年十月八日,崩于德寿宫,寿八十一。十五年二月,权𣪁永思陵。初,年二十一,逊位五十六。

孝宗诞圣[编辑]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讳眘,字元永,高宗第二子。建炎元年十月二十二日,生于嘉兴府 以其日为会庆节。初名伯琮,绍兴二年五月,鞠于宫中。三年二月,除贵州防御使,赐名瑗。五年六月,封建国公。十二年正月,进封普安郡王。三十年二月,立为皇子,封建王,更名玮,四月赐字元朅。三十一年十二月,扈从幸建康。三十二年二月,还临安,五月,立为皇太子,更今讳,六月十一日,受内禅,即皇帝位。在位二十七年 隆兴二;乾道九;淳熙十六,逊位五年。绍熙五年六月九日,崩于重华宫,寿六十八。权𣪁永阜陵。初,年三十六,逊位六十三。

光宗诞圣[编辑]

光宗宪仁圣哲慈孝皇帝,讳惇,孝宗第三子,母曰郭皇后。绍兴十七年九月四日,生于藩邸 以其日为重明节。二十年二月,授右监门率府副率。三十年五月,转荣州刺史。三十二年九月,封恭王。乾道七年二月,立为皇太子,四月,领临安尹。九年四月,解尹事。淳熙十四年十一月,参决机务。十五年正月,赴议事堂与宰执议事,又诏每遇朝殿令侍立。十六年二月二日,受内禅,即皇帝位,在位五年绍熙,逊位六年。庆元六年八月八日,崩于寿康宫,寿五十四。其年十二月权𣪁永崇陵。初,年四十三,逊位四十八。

宁宗诞圣[编辑]

宁宗皇帝,名扩,光宗第二子,母曰李皇后。乾道四年十月二十日,生于恭王府 以其日为瑞庆节。五年十一月,除右千牛卫大将军。淳熙五年十月,封英国公。十二年三月,进平阳郡王。十六年三月,封嘉王。绍熙五年七月五日,奉太皇太后圣旨,就重华宫即皇帝位。初,年二十七。

寿康宫进香[编辑]

上始受禅,赵子直议以秘书省为泰安宫,已而不果,乃以慈懿皇后外第为之。会光宗不欲迁,因以旧福宁殿为寿康宫,而更建福宁殿。上之在重华执丧也,五日一朝于寿康,时光宗圣体未平,犹不得见。庆元四年八月丙戌,诏:“恭闻上皇圣躬,悉已清复,将率群臣诣宫上寿。”既而不克行。五年八月丙戌,以重明节前十日上初诣寿康宫进香,诏书降诸道:流罪以下囚,释杖以下。京官大父母、父母年八十;选人、小使臣大父母父母年九十;庶人百岁,并与官封。致仕官员,郎,年八十,赐服三品,馀官,七十,服绯绿及十年,并改赐。民有大父母、父母年九十以上,免身丁钱。诸道赃赏钱悉蠲之。加赐行在诸军。如雪寒钱例。宰辅皆进官一等。特进、右丞相、祁国公京镗,为少保,封郑国公。少傅、保宁军节度使、万寿观使韩𠈁胄,为少师,封平原郡王。太皇太后弟 —— 保顺军节度使、提举祐神观谢渊,为太尉。太上皇后侄 —— 昭信军承宣使、知阁门事李孝友;保信军承宣使、知阁门事李孝纯,并除节度使。入内内侍省押班甘昺,以两宫宣力,备竭忠勤,特迁二官,其馀次第行赏。

孝宗诸孙[编辑]

孝宗皇帝五孙 —— 庄文太子下:曰豫国公挻;魏惠宪王下:曰左千牛卫大将军摅、次吴兴郡王抦;光宗皇帝下:曰保宁节度使挺、次宁宗。挻、摅、挺皆蚤卒。宁宗四子:其长者,绍熙四年春,生于嘉邸,时光宗已属疾,而子亦早夭,故不及名。既受禅,恭淑皇后生兖冲惠王堎、邠冲僖王垣,杨贵妃生郢冲美王增,皆不育。吴兴一子:曰楚州团练使垓。生三岁而夭,庆元五年四月,追赐名、赠官云。

庆元育宗子[编辑]

上既失兖王,戊午岁,用高宗故事,取燕王宫“希”字行之子 —— 与愿,鞠之宫中,已而连失邠、郢二王。庚申冬,遂以为观察使,赐名曮云。

高宗恭俭[编辑]

高宗在维扬时,每退朝,即御殿旁一小阁,垂帘独坐,前设一素木桌子,上置笔砚,盖阅四方章奏于此阁内,惟二小珰侍侧,凡巨珰、若内夫人奏事,上悉出阁外视之。御膳惟面饭、煎肉炊饼而已。镇江守钱伯言尝献宣和所留器用,其间有螺钿椅桌,上恶其靡,亟命于通衢毁之。上晚年,大刘妃有宠,恃恩骄侈,盛夏以水晶饰足蹋,上偶见之,即命取其一以为御枕,妃惶惧撤去,自是六宫无复逾制者矣。

高宗圣学[编辑]

绍兴末,上尝作损斋,屏去玩好,置经史古书其中,以为燕坐之所。上早年谓辅臣曰:“朕居宫中,自有日课 —— 早阅章疏,午后读《春秋》《史记》,夜读《尚书》,率以二鼓罢。”尤好《左氏春秋》,每二十四日而读一过。胡康侯进《春秋解》,上置之坐侧,甚爱重之。又悉书六经,刻石,寘首善阁下,及作损斋,上亦老矣,因自为之记,刻石以赐近臣焉。

孝宗圣孝二事[编辑]

辛巳岁,上视师建康,建王实从,每早晚二顿,必具上起居食饮状,及群臣进对、中外关奏之事以达中宫。逮还都,隆慈出示其书盈箧,上见之大喜。

孝宗天资纯孝,初授禅,高宗驾之德寿宫,上步出祥曦殿门,掖辇以行,及宫门乃止。翊日过宫,属天新雨,泥淖被路,上皇命邀乘舆至殿门,上亟驻辇门外,趋立庭下,上皇嘉叹久之,曰:“每见吾儿,则喜不自胜。”隆兴初,上以兵连不解,未克尽两宫之奉,乾道元年二月朔,始从两宫谒四圣观,上亲扶上皇上马,都人驩呼,以为所未尝见,此可谓以天下养矣!

孝宗恭俭[编辑]

淳熙中,上作翠寒堂于禁中,以日本国松木为之,不施丹雘,其白如象齿。尝召赵丞相雄、王枢使淮,奏事堂下,古松数十,清风徐来,上曰:“松声甚清,远胜丝竹。子瞻以风月为无尽藏,信哉!”上雅敬苏文忠,居常止称子瞻或称东坡 上又指殿东桥曰:“此去禁园无十数步,朕遇花时,亦未常往,间遣人折数枝来观尔。苑中台殿,皆太上时所为,朕居常以竹沓覆设,太上来则撤之。太上至宫,徘徊周览,每兴依然之叹,颇讶其不雅饰也。”上恭俭勤政盖如此。

昭慈圣献孟皇后[编辑]

昭慈圣献孟皇后,其先洺州人,眉州防御使元之孙也。哲宗在位,宣仁圣烈皇后以六礼聘之。宣仁崩,后废。哲宗崩,钦圣宪肃皇后共政,复为元祐皇后,还居禁中。钦圣崩,又废。靖康二年冬,钦宗议尊为元祐皇太后,时城已破,命未及宣。张邦昌僭立,册为宋太后,自外第入居西宫,邦昌将还政,先复后为元祐皇后,垂帘听政。高宗即位,加号隆祐太后,先往杭州。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肆逆,后垂帘听政,贼平,始正尊号曰皇太后。上事太后如事母,居同宫。其秋,上将东巡,命执政滕康权知三省枢密院事,奉后往洪州,太庙神主、天章阁神御偕行,非军旅钱谷除拜,皆于帘前关决。舟过落星寺,六宫及后军舟飘覆者数十,惟太后舟无虞。其冬,虏犯洪州,后幸虔州避寇,卫兵皆溃,虏追不及而还。四年,上驻跸会稽,遣资政殿学士卢益奉后还,明年四月,崩于行宫之西殿,年五十九。初谥昭慈献烈,已而改今谥云。后兄子——忠厚,字仁仲,靖康初,以承议郎知海州。建炎初,迁显谟阁直学士。明受撤帘,除镇汉军节度使。后大祥,拜使相,封信安郡王,累官少师、判绍兴、平江、建康府。绍兴十一年,为枢密使。二十七年,提举秘书省,薨。

显仁韦皇后[编辑]

显仁韦皇后,开封人,高宗母也。初入宫为御侍,崇宁末,封平昌郡君。大观初,进婕妤。宣和末,累迁婉容。上出使,进封龙德宫贤妃。建炎元年,遥尊为宣和皇后。显肃崩问至,上尊号曰皇太后。绍兴九年,后有归耗,上命有司豫作慈宁殿于禁中,遥上宝册。十二年七月,后自东平登舟,九月,上逆于临平,普安郡王从,上见后悲泣。后聪明有远虑,每谓上给使者不必分,宜通用之,盖分则自为彼我,其间佞人希旨,必肆闲言,自古两宫失懽,未有不繇此者。后季弟渊,性暴横,不循法度,高宗以其不可近民,恐居官有过,难以行法,终不予官,积十有馀年,闻后将入境,乃封平乐郡王,令逆于境上。其后,后朝景灵宫,渊见后,出言诋毁,坐削官,安置袁州,已而追还之。十九年,后年七十,正月朔,上即宫中行庆寿之礼,亲属皆迁官。二十九年,上复行庆寿礼于慈宁殿,诏庶人年九十,宗子女若贡士以上,父母年八十者,悉官封之。宰相沈该率百僚诣文德殿称贺,国朝庆典自此始。九月,后崩,年八十,权𣪁永佑陵,神主祔太庙。韦氏至节度使者凡三十人。后侄孙璞妹为魏惠宪王夫人,绍熙初,璞以司农卿除焕章阁待制,论者以为不然,遂换明州观察使。

仁怀朱皇后[编辑]

仁怀朱皇后,开封人,武泰军节度使伯材女,钦宗元妃也。政和末,徽宗临轩备礼,册为皇太子妃。宣和七年十二月,立为皇后,追封伯材恩平郡王。后既北迁,遂不知崩问。庆元三年,宪圣慈烈皇后崩,朝论以后于宪圣妯娌也,明年,乃遥上尊谥曰仁怀,以九月二十五日为大忌。五年十二月,遂奉仁怀、宪圣二后神御,奉安于景灵宫焉,其族人今犹存。

宪节邢皇后[编辑]

宪节邢皇后,祥符人,世右职。后嘉恭𥳑公焕女也。高宗在康邸,宣和四年四月纳之,封嘉国夫人。靖康中,高宗使干离不雅布于河上,后留居蕃衍宅,逮虏退,后从两宫北迁。建炎初,遥册为皇后,擢焕徽猷阁待制,右谏议大夫卫肤敏、殿中侍御史张浚言:“祖宗之法,后族戚里不得任文资,恐挠法而干政。”上纳其言,改焕光州观察使,著为令。绍兴二年冬,焕病笃,上念之,始拜庆远军节度使,俄卒于临安,上将临其丧而近臣有言乃止。久之,追封安王。十二年夏,北境报后从显仁来归,将压境,而以讣闻,丧归,陪葬永佑陵。淳熙末,谥宪节。

宪圣慈烈吴皇后[编辑]

宪圣慈烈吴皇后,京师人也。父——近,以后贵,卒官武翼郎,后追封吴王。高宗在维扬,后年十四入宫,少长,封新兴郡夫人。上自海道还,进才人,又进婉仪,时邢皇后在朔庭,后宫惟后与张婉仪为上列,而后读书万卷,翰墨尤绝人,繇是宠遇日至。绍兴十二年春,张氏卒,夏,拜后为贵妃,秋,显仁皇后来归,明年,遂正位宫壶。先是,太后数以为言,秦桧曰:“太后有定命,陛下奉行可也。”即率群臣上表,于是降制。孝宗时,累加号曰寿圣齐明广慈备德太上皇后。光宗即位,后当为太皇太后,以寿皇故,迺更号曰寿圣皇太后。绍熙四年,加号隆慈备福。五年,后年八十,上行庆寿之礼。其秋,孝宗崩,始正尊号云。庆元元年,加崇曰寿圣隆慈备福光祐太皇太后。三年冬十月,后属疾,丙申,赦天下,十一月庚子,后崩于慈福宫,年八十三。后四日,郊禋礼成,宣遗诰:“皇帝服齐衰五月”,上特出手诏,服丧期年。后母仪四世,吴氏王者二人、节度使七人。从子——琚,字子居,有吏才,尝为尚书郎、部使者,既秉旄,犹为藩帅,他外戚皆莫及云。

成穆郭皇后[编辑]

成穆郭皇后,孝宗正配也。曾祖——若节,西京左藏库副使;祖——直卿,奉直大夫;父——瑊,以父任,积官右朝散郎,充秘阁修撰。上即位,拜鄂州观察使、提举万寿观。明年,迁昭庆军承宣使。卒,追封荣王。后母——淑国夫人,宗室女也。上为普安郡王时,聘之,封咸宁郡夫人,薨。绍兴三十二年五月,追立为皇太子妃,八月,追册为皇后,以左仆射陈康伯为礼仪使。初谥恭怀,孝宗嫌之,改安穆,及营阜陵,更今谥。后生四子一女,子:庄文太子愭、魏惠宪王恺、光宗皇帝、邵悼肃王恪。恪与嘉国公主俱蚤薨。孝宗既受禅,待郭氏恩礼甚隆,然后弟——师禹、师元,淳熙中官不过承宣使,上不私戚里盖如此。师元不及建节而卒。上将内禅,师禹始除节度使,庆元中,封广陵郡王。后薨,年三十一,权𣪁于北山之修吉寺。

成恭夏皇后、太皇谢太后[编辑]

成恭夏皇后、太皇谢太后,皆孝宗继配也。上在藩邸,福国郭夫人已薨,吴太后以夏、翟二美人赐上,实后阁侍御也。时恩平亦选赐两人,而普安恭俭好书,不迩声色,高宗贤之,繇是定为嗣。普安既为皇子,明年二月癸亥,诏封夏氏为齐安郡夫人,翟氏为咸平郡夫人。上即位,以夏氏为贤妃,翟氏为婉容,逾年,上皇手诏,册妃为皇后,而拜婉容为贵妃。乾道三年六月,后崩,年三十一,谥安恭。后既崩,中宫虚位将十岁,淳熙三年秋,贵妃因侍上过宫,上皇语上曰:“大哥且与了却此段。”上承命而退,八月庚辰,上皇遣大珰张去为至都堂,传旨立翟贵妃为皇后,明日,午后,执政奏事,皇后归姓谢氏,后五日,召词臣周必大对选德殿,退而草制,其词有曰:“早从藩邸之游,盖禀庭闱之命”,又曰:“因乳保而依方进,虽尝从旧谱于汝南,推源派而记谢安,盖遂复华宗于江右”。后性恭俭,既受册,内膳日进一羊,力丐免,及初供膳,不敢先尝,复以进御。故事,当得兵船,亦固辞。服澣濯之衣,有数年不易者,上尝以谕辅臣,且曰:“本朝后妃却是多贤,朕之修身齐家,诚若无愧。所少者,功业未成耳!”十六年,上禅位,上尊号曰寿成。孝宗崩,称皇太后。庆元初,加号惠慈,六年秋,称太皇太后。夏执中者,安恭后弟也。曾祖——令吉,为吉水簿,因家江西,其父——协,客于袁之某寺,生一子一女。女少聪慧,大阉张去为所因,纳之宫中,其后将正宫闱,始命袁州访夏翁所在,而翁亡矣,有旨即瘗所为园寺,且访其弟执中以闻。

慈懿李皇后[编辑]

慈懿李皇后,安阳人。父——道,为湖北帅。有相师皇甫坦者,至其第,道命诸女拜之,其中女慈懿后也。皇甫见之惊曰:“此天下人母,我奈何受其拜邪?”人皆以为狂,道心独喜。孝宗闻坦语,即为恭王聘之,时庄文太子妃妹钱氏同选入宫,中外皆心拟钱氏,而后定选。隆兴二年四月,封荣国夫人,郊礼成,进封定国。乾道七年三月,降制,立为皇太子妃。淳熙十六年二月,立为皇后。绍熙五年七月,称太上皇后,明年九月,加号寿仁。庆元六年六月,崩于寿康宫,年五十六。

恭淑韩皇后[编辑]

恭淑韩皇后,其先相州人,司徒兼侍中魏忠献王琦六世孙也。右谏议大夫省华生忠献,忠献生尚书左仆射魏文定公忠彦,忠彦生司农少卿治,治生资政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吴元穆王肖胄,肖胄生益王协,协生太尉宁远军节度使同卿,同卿生后,实第二女也。淳熙十二年,孝宗为平阳郡王择妇,后与其姊偕选入宫,而后当两宫意,八月,归于邸第,封新安郡夫人。十六年三月,封崇国夫人。上受禅,立为皇后。庆元二年十月,行册礼。六年十一月,崩,年三十六,明年,葬于慈懿皇后𣪁宫之东广教寺。先一年,同卿已卒,擢其子俟为承宣使,谥同卿曰恭靖云。后曾季祖——侂胄,官至太傅,封平原郡王,最贵显。

中举奉亲之礼[编辑]

昭慈圣献皇后之在建康也,有司月奉千缗而止。后生辰,别奉缗钱万,时朝廷用度不给,故其礼不及承平时。其后显仁后自北来归,岁奉钱二十万缗月奉万缗。冬年、寒食、生辰倍之、帛二万馀匹生辰,绢万匹。春、冬、端午,各三千匹。绫罗二千匹冬绵五千两。酒日一斗、羊三牵。高宗在德寿宫,孝宗命有司月供十万缗,高宗以养兵多费,诏减其六万,及孝宗在重华,命月进三万缗而已。上受禅,诏太皇太后月奉缗钱二万,皇太后万五千,上皇太后五万,而重华宫别给二万焉。

本朝母后宫名[编辑]

万安明德李后、保庆章惠杨后、庆寿慈圣光献曹后、崇庆宣仁圣烈高后、慈德钦圣宪肃向后、圣瑞钦成朱后、隆祐昭慈圣献孟后、崇恩昭怀刘后、宁德显肃郑后、慈宁显仁韦后、慈福宪圣慈烈吴后、寿慈寿成惠慈谢后

英宗妃嫔[编辑]

张修容,英宗后宫也,盖温成皇后从妹。父——尧佐,宣徽南院使、淮康军节度使。修容名位本微,哲宗即位,自平昌郡君进封才人,徽宗立,又进婕妤,至大观初,以八宝恩,始进今秩,建炎四年,从卫隆祐皇太后,卒于虔州,年七十八。

哲宗妃嫔[编辑]

慕容贵妃、魏修容,哲宗后宫也,初并为御侍。崇宁元年春,慕容氏始封才人,魏氏封昌平郡君。大观元年夏,魏氏亦封才人。二年春,并进封美人。靖康之难,六宫皆北去,惟先朝嫔御得免,乃建承庆院以处之。绍兴三年夏,以昭慈圣献皇后大祥推恩,并进婕妤,禄赐如式,久之,慕容氏进婉仪,魏氏进修容。十三年冬,修容卒。婉仪少在宫中,与显仁皇太后相厚,及太后归,就慈宁之养。十四年冬,上谕执政,特拜婉容为贤妃,制曰:“藻鉴精明,独前知于圣母;兰心芳洁,今娱侍于东朝。”二十二年,薨,年八十,赠贵妃。

德寿妃嫔[编辑]

潘贤妃、张贤妃、刘贵妃、张贵妃,高宗后宫也。

潘氏家东都,上在康邸纳之,生元懿太子。及即位,将册为后,吕好问右丞谏以为不可,乃以为贤妃,擢其叔父永思为带御器械。太子薨,妃侍隆祐后居江西,绍兴十八年,薨。

张氏亦家东都,建炎中为才人,绍兴十年,累迁婉仪,十二年,卒,赠贤妃。

刘氏临安人,父——懋,以恩至昭庆军节度使。妃,绍兴十年入宫,为红霞帔。十六年,封才人,转婕妤、婉容。二十四年春,拜贵妃。时有小刘氏者,以绍兴十七年入宫,封宜春郡夫人,二十三年,封才人,二十八年冬,进婕妤。妃与婕妤皆有宠,宫中号妃为“大刘娘子”,婕妤为“小刘娘子”。三十一年秋,婕妤坐事,放归其家自便,官告令有司毁抹。淳熙十四年秋,妃薨。

张氏,其先祥符人,与宗室忠州防御使伯骕有连,初封永嘉郡夫人,乾道六年封婉容,淳熙七年,进封太上皇帝淑妃,十六年,进贵妃,绍熙元年薨。

绍兴中又有冯美人、韩、吴二才人,皆宠幸,后皆废。吴氏名玉奴,中宫近属也,三十二年夏,复故封。淳熙末,又有李、王二才人,俱明艳,高宗爱之,及上宾,宪圣每见之常感怆,孝宗闻,特许自便,盖非常制云。德寿宫又有信安赵夫人、咸宁蔺夫人、平乐王夫人、咸宁郭夫人、新兴陈夫人、富平孙夫人、缙云蔡夫人、南平张夫人、齐安张夫人、安定李夫人,此十馀人并无品秩。

重华妃嫔[编辑]

蔡贵妃、李贤妃、张贵妃、陈淑妃,孝宗后宫也。

蔡氏初入宫为红霞帔,乾道二年,封和义郡夫人,淳熙三年,进婉容。父——𫕪,历带御器械、干办皇城司,十年秋,以笃老拜宜州观察使。冬,拜婉容为贵妃,十二年秋,薨。

李氏初入宫为典字,淳熙三年冬,转通义郡夫人,七年冬,为婕妤,九年春,生女,不育,明年秋,卒,赠贤妃。时李寿在经筵,因夜直,尝谏上以后宫宠幸多,宫中妄费,上曰:“朕老矣,安得此声?近惟葬李妃用三万缗,它无费也。”

张氏初为红霞帔,封同安郡夫人,进婕妤、婉容,十四年春,拜为妃。

陈氏初封新平郡夫人,淳熙十二年冬,进美人,十四年冬,又进婉容,绍熙元年春,拜为妃。上在位虽久,后宫无宠幸著闻者。乾道中,又有宜春韩夫人、信安陈夫人;淳熙中,有永宁刘夫人、新平黄夫人、南平关夫人、永阳王夫人、平原黄夫人;绍熙中,有新安梁夫人、高平宋夫人、信安傅夫人、新安吴夫人、齐安韩夫人、咸宁吴夫人、缙云朱夫人,此十四人无品秩。

寿康妃嫔[编辑]

黄贵妃、张贵妃、武才人,光宗后宫也。

淳熙末,上在东宫,旁无姬侍,高宗以和义郡夫人黄氏赐之黄氏,淳熙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封郡夫人。及即位,拜为妃。绍熙二年冬,薨,上在斋宫闻之,始得疑疾,自后宗戚大臣以薨卒闻者,多不信矣。

张氏,东宫旧人也,初为红霞帔。上受禅,进婉。仪庆元三年秋,拜贵妃。

武氏,初封同安郡夫人。绍熙五年春,进封。又有潘夫人、符夫人、二张夫人,并止郡封,无品秩。凡宫中之制,郡夫人已上,始称房院。

元懿太子[编辑]

元懿太子,名旉,高宗后宫潘贤妃子也。建炎元年六月,生于南都,九月,拜集庆军节度使,封魏国公。三年春,苗傅、刘正彦为逆,以旉为皇帝,改元明受。上复辟,立为皇太子,其年秋,薨于建康。初太子得疾未瘳,有金香鼎置于地,宫人误触之,仆地有声,太子应时惊搐不止,上命斩宫人于庑下,少顷,太子薨,年三岁。

秀安僖王 祟宪靖王[编辑]

秀安僖王,高宗兄行也。王名子偁,太祖少子——秦康惠王五世孙。康惠王生英国公惟宪,惟宪生新兴侯从郁,从郁生华阴侯世将,世将生东头供奉官令譮,令譮生王。第进士,为嘉兴丞。孝宗实王第二子,绍兴二年五月,既被选召,王赴都堂审察,改左宣教郎、通判湖州,俄除直秘阁,赐五品服。建国公就傅,迁左朝奉郎、充秘阁修撰、知处州。既对,请奉祠,诏给禄如郡守。累官左朝奉大夫。十三年秋,告老,遂殁于秀州。有司疑普安所服,十四年正月,诏侍从台谏议之,议者谓解官如宗室南班故事,上曰:“始议养宗室子,今子偁死,若不使之持服,则非本朝典故。”乃赠王太子少师。普安为皇太子,内出诏书,加赠王太师、中书令,追封秀王,谥安僖,妻宜人张氏,封王夫人。孝宗既受禅,不敢顾私亲。逮光宗继统,而高庙几筵犹未除,故缓其事。绍熙元年夏,始诏即园立庙,如濮王,仍班讳。

王长子——伯圭,字禹锡,初以门荫补官,绍兴末,以右宣义郎、通判明州。上受禅数月,上皇有诏,除集英殿修撰、知台州,稍迁待制、直学士,历知明州,积官朝奉大夫、端明殿学士。淳熙初,始行庆寿礼,推恩中外,上皇令换节钺,遂拜安德军节度使,数月,加开府仪同三司。九年秋,迁少保,封荥阳郡王。永思权𣪁为总护使。十五年秋,迁少傅。十六年夏,迁少师,始称皇伯。绍熙元年五月,迁太保,封嗣秀王。二年夏,判大宗正事。三年夏,迁太师。永阜陵成,除中书令,辞不拜。诏有司别议优崇之礼,乃除两镇节度使。庆元中,薨,追封崇王,谥宪靖。

张夫人,孝宗母也。五世祖——耆,仁宗朝枢密使兼侍中。孝宗即位,上皇有旨,夫人给内中请给。乾道三年三月,薨于吴兴,讣闻,辍视朝五日,上素衣,成服于苑中,称皇伯母,议者谓高宗褒崇之礼、寿皇谦抑之义,前后两尽,可为万世法矣。伯圭诸子,初皆补京秩,历牧伯、部使者。绍熙后,并换南班,长师,今为使相。

庄文太子[编辑]

庄文太子,初名愉,绍兴十六年,用祖宗缌麻亲例,补右内率府副率。二十一年,更名愭。二十八年,除右监门卫大将军、荣州刺史。三十年,孝宗为皇子,四月,真拜蕲州防御使。三十二年九月,拜少保、永兴军节度使,封邓王。乾道元年八月,立为皇太子。初,太子在藩邸,喜作诗,及升储,而诸王宫教授黄石,适面对,论东宫不宜以诗文为学,上大喜,除校书郎,仍不试。石,字圮老,永嘉人,元年九月入馆,十一月,迁小著,自此擢用。三年秋,太子得伤暑病,医误进药,疾遂剧,乃急召医师王继先于福州,高宗、寿圣皆亲至东宫视疾,上忧惧,为之赦天下,后三日,太子薨,年二十四,礼部太常寺言:“故事无皇太子薨礼。齐武帝文惠太子薨,有司奏御服期,朝臣齐衰三日,六宫不从服;唐宪宗惠昭太子薨,辍朝十三日。今仿古制,皇帝为太子服期,以日易月,十三日而除,六宫并不从服,文武百官服齐衰一日而除,皇太子宫僚服齐衰三月,临七日而除,自举哀至成服日,皇帝不视事。”比葬,上凡再至东宫,命宰臣奉谥册,小大祥皆以执政官行礼焉。子挻、搢。

魏惠献王[编辑]

魏惠献王恺,以绍兴十六年,补右内率府副率,三十年,转右监门卫大将军,四月,除贵州团练使,三十二年九月,拜雄武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庆王。乾道七年二月,拜雄武保宁军节度使、判宁国府,进封魏王。淳熙初,来朝,徙判明州,易镇永兴成德。七年二月,薨于明州,年三十五。讣闻,上泫然曰:“朕向来越次建储者,正为此子福气差薄耳!然亦不料其如此之夭也。”诏刑部尚书谢廓然致吊,两浙转运副使韩彦质致其柩,礼部侍郎齐庆胄护葬。上服白罗袍、素纱折上巾,发哀于别殿。王性宽慈,高宗尤所钟爱,上虽以宗社大计,出王于外,然心独念之,赍赐不绝焉。子——抦。

邵悼肃王[编辑]

邵悼肃王恪,早薨,乾道二年九月,追赐名,赠淮康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

兖冲惠王[编辑]

兖冲惠王堎,上第二子也。庆元二年六月生,太皇太后诏礼部太常寺、国史院讨论典礼,七月丙戌,德音降:天下死罪,囚;释流以下;蠲临安民元年畸零之税;民有曾大父母者,免丁役钱一年。戊子,流人吕祖俭、徐谊等,皆量移内郡。戊戌,皇后曾季祖——侂胄,除使相,奉祠;父——同卿,宁远军节度使;母——安国夫人庄氏,封两国夫人;兄——俟,除直秘阁;后阁官吏皆进秩二等,随龙人一等,碍止法者,特迁之。未几,皇子得惊风病,八月,薨,其生才四十七日,追赐名,赠太师、尚书令,葬北山宝林寺。

邠冲温王[编辑]

邠冲温王坦,庆元六年正月生,二月,德音降:杂犯死罪以下囚;释徒以下;诸道赃赏钱悉蠲之;加赐三衙、沿江诸军,如雪寒钱例。八月,薨,追赐名,赠官。九月,葬弥陁兴福院。

郢冲美王[编辑]

郢冲美王增,庆元六年十一月生,未几薨。

豫国公挻[编辑]

豫国公挻,以乾道元年六月生,甫周晬,除福州观察使,封荣国公。祖宗以来,累朝不见孙,钦宗在东宫得子,蔡京奏除节度使,封崇国公。王黼得政,以此事倾京,言其以东宫比人主,徽宗入其言,降高州防御使。孝宗为皇子,庄文自遥刺除兵防,实用此例,至是上受禅未久,遂得嫡长孙。高宗闻之,谕辅臣率百官称贺。既建储,遂封公爵。明年,太子薨,其母弟庆王、恭王皆奉朝请,上迟回者数岁,既而以恭王英武类己,遂立之,时虞雍公允文为相也。初,庄文既除服,挻与其母钱妃出居外第。九年春,薨,赠武当军节度使,追封豫国公。绍熙初,上念庄文无主祭者,乃以宗子希璂为子,赐名搢,命为右千牛卫大将军。搢,太祖九世孙也,曾祖、祖父皆不仕。祖宗时,昭成太子、陈王、蔡王有子皆夭,诏以近属为之孙,今立子,盖特命也。

吴兴郡王抦[编辑]

吴兴郡王抦,淳熙四年,生于明州,始除右千牛卫大将军。魏王薨,还居行在。孝宗将禅位,拜耀州观察使,封嘉国公。故事:亲王之子,初除小将军,七迁为节度使。宣仁垂帘,吴益王诸子,例拜大将军、遥郡刺史,绍圣后不然。孝宗在御,诸王子初授亦大将军,而抦再迁,封国公,用优礼也。光宗即位,进永兴军承宣使,封许国公,久之,又进封吴兴郡王,命未出而止。绍熙五年七月,封徐国公。庆元元年三月,复封王,领昭庆军节度使。宪圣慈烈皇后复土,迁开府仪同三司。抦早慧,孝宗爱之,淳熙十二年始就傅,以馆职黄唐、倪思为学官,庆元初,制曰:“孝皇怜早慧以钟爱,太上念特立以垂慈”,故见贵宠云。抦盖信安郡夫人卜氏所生,庆元初,特加国号。

信王璩[编辑]

信王璩,字润夫,太祖七世孙也。父——子彦。王初名伯玖,绍兴四年夏,鞠于禁中,宪圣慈烈皇后以为己子。六年正月,赐名,除和州防御使。九年三月,拜保大军节度使,封崇国公,听读资善堂,以朝臣为赞读。十五年二月,进封恩平郡王,与普安继就外第,号东西府,以馆职二员通兼两王府教授,自宗藩并建,道路切切颇有异言。三十年三月,拜王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宗正事,出居绍兴府,人情始定。上命葺茶盐司为府第,俸赐悉以上供经总钱、湖田米给之。孝宗受禅,王入朝,加拜少保,徙节静江。乾道七年,省绍兴府、宗正司,改王醴泉观使。淳熙六年,迁少傅,十四年冬,高宗升遐,王入朝奔丧,因得疾,明年秋,薨,年五十九,追封信王。子——师淳、师灏、师瀹、师潞。师淳才五岁,初命为武翼大夫、荣州刺史,乾道九年,从王入侍祠,迁忠州团练使,进永州防御使,淳熙七年冬,诏以师淳年及二十,特进一阶,除在外宫观,给真俸。师灏,初命亦如之。师瀹、师潞,初命皆武翼大夫,稍迁遥刺。师灏早卒,绍熙初,诏师淳换南班,师瀹真除刺史,师潞命以通州团练使奉祠。

秦鲁国贤穆明懿大长公主[编辑]

秦鲁国贤穆明懿大长公主,仁宗第十女也,母曰周贵妃。嘉祐中,封永寿公主,英宗即位,进荣国长公主,神宗朝,进韩国大长公主,哲宗朝,改周国,徽宗朝,进韩魏两国,政和三年闰四月,更封贤德懿行大长帝姬,高宗建炎初,复为公主,改秦鲁国。降德阳郡王钱景臻——曾祖曰吴越忠懿王,祖曰枢密使英文僖公惟演,父曰宝文阁直学士暄。二帝北狩,主留居京师,建炎二年冬,朝扬州,时兵革未宁,主与其家之闽中避敌,绍兴四年夏,请朝,诏居绍兴府,移台州,七年秋,入见,上礼之甚厚,见必先揖,十二年,再朝慈宁宫,其冬,薨于行在,年八十三。上临奠,故事,当举哀成服,时以具庆之朝,故不言,但辍五日朝。子——忱,绍兴末,终少师、泸川军节度使、荣国公;庶子——愐,德庆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提举皇城司,先忱卒。忱子——端礼,字处和,乾道初,参知政事,终观文殿学士,谥忠肃。端礼子——象祖,字同叔,庆元末,为兵部尚书,出知建康府,今以徽猷阁学士奉祠。

秦国康懿大长公主[编辑]

秦国康懿大长公主,哲宗第三女也,降少保、昭化军节度使、和国公潘正夫,封韩国公主。政和中,改淑慎帝姬,建炎初,复为吴国长公主,绍兴中,避乱,抵婺州,八年夏,入朝,上日具衣冠,对之饮食,十二年,显仁后来归,主迎见于道,十九年,再朝行在,遂居之,三十二年,孝宗受禅,进封秦国大长公主,隆兴二年秋,薨。主诸子皆为承宣使,国朝故事:公主子,始命为武翼郎,迁遥刺;孙,宣义郎;曾孙,承奉郎;四世孙,承务郎;女,封郡主;孙女,封恭人云。

和国长公主[编辑]

和国长公主,徽宗第二十女也,母曰懿肃王贵妃。政和三年夏,封柔福公主,寻改帝姬。靖康二年春,从驾北狩,绍兴十二年,太母归自北方,言帝姬以去年夏死于五国城,年二十九,以其骨归,十三年,追封。

隋国公主[编辑]

隋国公主,徽宗第三十四女也,靖康初,封恭福帝姬,建炎三年,薨,追封。

嘉国公主光宗三公主[编辑]

嘉国公主,孝宗长女也。孝宗二女,次生五月而夭,不及封。嘉国,绍兴二十年四月,用宗室缌麻亲任节度使,女例封硕人,三十年,封永嘉郡主,明年卒,乾道二年,追封。

光宗三女:长齐安郡主;次文安;次和政,皆早亡。绍熙元年冬,追封为公主。

郡县主[编辑]

自渡江以来,未有王姬下嫁者,伪福国长公主之适高世荣也,奁具凡二十万缗,视承平时己杀。高宗无女,孝宗二女,光宗三女,俱早薨。绍兴十六年,和王女——乐平县主,当出适,时庶事草创,乃命大宗正司主婚。淳熙十三年,魏惠宪王女——安康郡主,适罗氏,上命主执妇道如家人之礼,赐甲第居之,又诏南库给金五百两、银三千两为奁具。罗小校子,名良臣,以恩转秉义郎,除阁门祇候,后十馀年,卒于浙西总管。

伪亲王公主[编辑]

靖康末。天属既已北去。独信王榛至河北逃归,马扩等奉王屯赵州五马山寨,上闻,以王为河外兵马都元帅。建炎二年秋,山寨为虏所破,王不知存亡。建炎四年,上在会稽,有自虏中逃归称柔福帝姬者。帝姬,道君女,莘王植同产也。诏宣政使冯益、内人吴心儿验视,遂取入宫,封福国长公主,下降永州防御使高世荣,明年,有自称徐王棣者,知歧州仁寿韩迪闻于朝,上遣国子监丞李愿逆之,既至,审验,则云富顺男子李悖也,遂坐诛。时又有妇人自称荣德帝姬,姬在东都,尝适曹晟,荆南镇抚使解潜以闻,按验,则妇人易氏也,亦杖死。于是大理评事山阴石邦彦,引唐代宗之言告,上曰:“吾宁受百欺,冀得一真。”三年春,乃诏皇族有脱兵来归者,令州县验实以闻,许推赏。显仁后来归之岁,有入内医官徐中立者,言柔福北迁,适其子还而死,诏福国长公主显属诈冒,下大理杂治,大理言:“称公主者,乃东都乾明寺尼李静善也。法寺当诈假官,流二千里;冒诸俸赐,计钱四十七万九千馀缗,为诈欺官私以取物,准盗论罪,止流三千里;节次入内起居,为阑入至御在所者,斩。以上并该赦外,冯益被旨识认之,时善静与益对坐,谓上为兄,系对捍制使,而无人臣之礼,大不恭,十恶罪至死不赦。”诏决重杖,处死;益至狱不承,讯问乃伏,法寺言:“益赦后制勘虚妄,当罚金,情重奏裁。”诏除名,昭州编管,未行,复释之。世荣积官常德军承宣使,奉祠,至是改正追夺,后以父任,复为班行,乾道中,特除阁门祇候、江南兵马都监云。

本朝宗室侍从[编辑]

本朝宗室侍从,自宣和至嘉泰凡十九人:太祖下——令铄宝文阁待制、令𬣳户部侍郎、子崧端明殿学士、子画、子直、子栎并宝文阁直学士、子㴋、子厚户吏部侍郎、伯圭端明殿学士、师训工部侍郎、师敷文阁待制、师睾户部侍郎;太宗下——不弃、不流、善坚并工部侍郎不迹华文阁待制;魏王下——彦中中书舍人、彦操焕章阁待制、彦逾工部尚书

宗室状元弘词童子举[编辑]

宗室为状元者,乾道初,汝愚中词科者。淳熙初,彦中中童子举者。庆元中,崇襚,三年六月己卯,崇襚以能诵六经,免文解云。

三祖下宗室数[编辑]

宗正寺《仙源类谱》:太祖下——德字行四人;惟字行八人;从字、守字行二十四人;世字行一百二十九人;令字行五百六十四人;子字行一千二百五十一人;伯字行一千六百四十五人孝宗同此行;师字行一千四百九十人;希字行一千一百四十人与字行一百十人,凡六千三百六十五人,孟字行、由字行未见数。太宗下——元字行九人;允字行十九人;宗字行七十五人英宗同此行;仲字行三百八十八人;士字行一千四百九十九人;不字行二千一百三十人;善字行二千四百三十一人;汝字行一千二十二人;崇字行四百一十三人;必字行一十九人,凡八千有五人,良字行、友字行未见数。魏悼王下——德字行十人;承字行三十二人;克字行一百二十七人;叔字行五百六十一人;之字行一千四百二十五人;公字行一千七百七十四人;彦字行一千八百二十四人;夫字行一千六百六十六人;时字行二百五十三人;若字行二十四人,嗣字行未见数,其见数者凡七千二百九十六人。以淳熙八年计之,三祖下合二万一千六百六十有六人。英宗子吴王、益王下——孝字行十三人;安字、居字、多字行皆为南班官,未见数。淳熙初,诏多字行之子,连“自”字。绍熙初,诏自字行之子,连“甫”字。徽宗子棣华宅诸王下,连“卿”字。卿字下,连“茂”字。茂字下,连“中”字。中字下,连“孙”字。然棣华子孙自靖康以来,皆处隔域,但遥为排连而已。

保州宗室[编辑]

保州宗室者,翼祖皇帝后也。建炎初隔绝,绍兴年,渡江者数十人,有官者四人而已。上念之,诏注官如两京例,今广字、继字、夫字行者是也。

宗女奁具[编辑]

故事:宗女适人,皆内侍与有司主之。熙宁后,以昭穆益疏,乃给奁具:祖宗元孙女,五百千;五世,三百五十千;六世,三百千;七世,二百五十千;八世,百五十千。绍熙七年冬,诏元孙减五之一,六世、八世减三之一,五世,七世减七之二,已适而再行者,各减半。然有司不时给,宗女贫不能行,多自称不愿出适者。三十二年,惠靖襄王子——子游,知南外宗正事,请于朝,下泉州,以经总制司钱支给云。

宗室赐与[编辑]

建炎末,上以天属避地者少,诏南班宗妇无子孙食禄者,廪给有差,凡祖宗缌麻亲,岁给钱九十六千、米三十六斛、帛二十八匹;袒免亲,钱米减三之一,绵帛并减半四年六月己卯。故事:宗室近臣,吉凶皆有赐予。绍兴初,以军兴财匮,罢之六年正月己巳。十一年秋,皇叔祖、右监门卫大将军仲䃅,卒于临安,至无以敛,判大宗正事、齐安郡王士𧝥,言于朝,诏缌麻亲任环列以上,亡者赐钱三百千,袒免减三之一九月甲辰,今以为例焉。

大宗正司两外宗废置[编辑]

本朝宗室皆聚于京师,熙丰间始许居于外。蔡京为政,因即河南、应天置西、南二敦宗院,设宗官主之。靖康之祸,在京宗室无得免者,而睢、雒二都得全。建炎初,上将南幸,先徙诸宗室于江淮,于是大宗正司移江宁,南外移镇江,西外移扬州元年八月戊午,明年春,又移西外于泰州及高邮军正月甲午,三年冬,又移于福州,而南外移泉州以避狄十二月甲午。绍兴元年秋,嗣濮王仲湜,请合西、南外宗正为一司,以省财用,有司以泉州乏财,不许九月壬子,是时,两外宗子女妇合五百馀人,岁费缗钱九万南外:三百四十九人,岁费钱六万缗;西外:一百七十六人,岁费钱约三万缗。绍兴府宗正司者,绍兴三年,以行在未有居第,权分宗子居之。三十年春,恩平郡王出居会稽,遂以为判大宗正事三月丙子。乾道七年,虞丞相秉政,言蜀中阙大宗正司,上欲移绍兴府宗正司于成都五月戊寅,既而不行,但省会稽一司而巳。今蜀中宗子甚众,既无亲贤领之,但每州以行尊者一员检察钱米请受,由是往往蹈于非彝而不可训焉。

文渊阁四库本[编辑]

君德[编辑]

宁皇登位[编辑]

前载宪圣䇿立宁皇事,虽黄屋初非尧心,而天下皆谓宜立。光皇当励精之初,薛公圭投北宫丽正书,言颇切至,盖孝宗之意,初主沂邸,光皇亦属意焉,书略曰:“庶之乱嫡,自宫闱始,夫庶之乱嫡,则支之乱本之渐也,而支之乱本,则异姓之乱同姓之渐也,异姓之乱同姓,则又外域乱中国之渐也。”又曰:“陛下践阼,今既五年,皇子嫡长,已逾弱冠,玉册之命未布,而青宫之席尚虚。”又曰:“陛下不即天下之安,而冒天下非常之危,不守天下之常,而覆天下不测之变,采之游言,殊有惊悸,采之国论,曾无建明。”又曰:“祖父互疑,天地几变,子孙猜防,上下解体,支嫡交忌,臣民异心,臣始闻之,未敢遽信,今既日久,不容无惑,道路之言,喧传百端,中外之心,忧疑万状,燕公闻之,宁无怀贰,乘舆闻之,莫或改容,藩邸闻之,未免忧祸。此何等事也?而俾见于世;,此何等议也?而俾闻于时。陛下谓孝宗盍亦自思其何以得此议,固宜自尽吾为祖为父之道也。上光宗盍亦自思其何以得此议,固宜自尽吾为子为孙之道也。”又曰:“陛下曾知有窃议之人乎?否也,问之左右,问之在朝,盖有君也,不敢言矣;问之主上,盖有父也,不敢言矣;问之太子,盖有祖矣,仍有父也,尤不敢言矣!为臣之言,不通于君,为子之言,不通于父,为孙之言,不通于祖,而微臣僣言之,死有馀地矣!如蒙圣恩,特垂天聼,君臣之情通,自臣言始,父子之情通,自臣言始,祖孙之情通,自臣言始,臣虽身首异处,而忠孝获书于史册,虽瞑目于地下,将有辞以对越先朝十御皇帝在天之灵矣!”盖绍熙五年甲寅岁所上也。嘉熙壬寅,公圭之里人——陈贵明,为䟦其书云:懒庵赵蹈中载宁庙之立,寔出于水心先生之建议,虽然水心之议,特出于一时之危疑,蹈中所载宁庙登极之诏,迟下数月,襄州之乱作矣,特以诏至而止。呜乎!孰知有献䇿于承平无事者哉?初,光宗疾不能丧,襄阳士人陈应详,阴连北方邓州叛党,欲杀守臣张定叟,用缟素,代皇帝为太上执丧,且举襄以顺地,适宁皇登极之诏,甫三日而至,陈遂变色寝谋,旋为其党所诉,定叟临阅场问之曰:“朝廷负尔耶?太守负尔耶?”命各将士射之,先志其箭,中其肝者有某赏,中其心者有某赏,中其体若肢者有某赏,发陈之箧,惟缟巾数千云。先是,赵蹈中具载水心赞嘉邸之语数十百,亲笔其颠末,绍翁未之见也,薛君,永嘉士人,子梦桂,尝以其书稿示绍翁,当时陈议者,恐不止一薛,然曲突徙薪之不赏,自昔然矣。

景灵行香[编辑]

百官赴景灵行香,僧道分为两序,用其威仪、咒语。初,僧徒欲立道流右,且曰:“僧而后道。”至交讼,久之,秦桧批其牍云:“景灵、太乙,寔崇奉道教之所,道流宜居上。”至今定为制云。绍翁以为祖宗在天之灵,必不顾歆于异教,且市井髠簪之庸人,宜皆斥去,近者淳祐进书,例用僧道铙鼓前导,朝廷有旨勿用,盖得之矣,惜未施于原庙。

高宗六飞航海[编辑]

《挥麈第三录》第一卷载高宗六飞航海事,有宣教郎、知馀姚县李颖士者,募乡兵数千,列其旗帜以捍拒之,敌既不知其地势,不测兵之多寡,为之小却,徬徨不敢进者一昼夜,由是大驾得以自定海登舟,航海事平,颖士迁两官,擢通判州事。颖士,字茂实,福州人,登进士第,绍兴中为刑部郎中。绍翁谨按:《挥麈》所载李某事迹皆当,盖绍翁本生祖也,本生祖其先为光州固始人,徙居建之浦城,非福州也。秀岩李公心传《朝野佥载》以真公德秀常以书义魁乡举,真公业词赋亦尝为魁,著述斯难矣,不知秀岩曾刊定否?

宁皇御舟[编辑]

张巨济,字宏图,福清人,嘉泰间上书宁宗,以“慈懿𣪁陵今在湖曲,若陛下游幸,则未免张乐,此岂履霜露之义?”宁皇感悟其言,旋转一秩,由此湖山遂无清跸之声,非特俭德云,御鹢至沈于波臣,黄洪诗云:“龙舟大半没西湖,便是光皇节俭图,三十六年安静里,棹歌一曲在康衢。”

忠清庙制词[编辑]

显仁太后龙輴将渡会稽,上圣孝出于天性,预恐风涛为孽,遥于宫中默祷忠清庙,及篙御既戒,浪平如席,上命词臣行制词以封之,曰:“追惟文母,将祔裕陵,閟殿告成,容车将发,奈以大江之阻,具形群辟之忧,既竭于诚,亟孚神听,某王一节甚伟,千古如存,帖然风涛,既赖幽冥之相,焕乎天宠,用昭崇极之恩,尚绥于四方之民,以绵尔百世之祀。可特封忠壮英烈威显王。”盖于旧号四字上加“忠壮”二字。

高宗御书石经[编辑]

高宗御书六经,尝以赐国子监,及石本于诸州庠,上亲御翰墨,稍倦,即命宪圣续书,至今皆莫能及。

光皇御制[编辑]

孝宗崇宪圣母弟之恩,故称琚兄弟皆以位曰哥。至光宗体孝宗之意,故称琚兄弟曰舅,琚尤圣眷,后苑安榴盛开,光皇以广团扇自题圣作二句,曰:“细叠轻绡色倍浓,晩霞犹在绿阴中”命琚足之,公再拜,援笔即书曰:“春归百卉今无几,独立清微殿阁风”,上称叹者久之,宪圣于二王中,独导孝宗以光皇为储位,故公落句有独立之咏,寄意深矣,团扇犹藏其家,又有石刻,火后俱不存云。

孝宗御制赐吴益[编辑]

孝宗以太母故,加眷吴郡王益,益,太母弟也。秋气向清,圣意怡怿,至于手书御扎一聨,云:“称此一天风月好,橘香酒熟待君来”,命近珰持赐益,益入对,顿首称谢,上曰:“聊复当折简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