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斋全书/卷四十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三十九 弘斋全书
卷四十
作者:李算
卷四十一

封书二[编辑]

赐全罗道暗行御史沈晋贤封书丁未[编辑]

噫。彼湖南之民。不见绣衣之面。十年于玆。以予夙宵元元之心。岂或一日忘湖南之民而然哉。诚恐谘诹不得其方。按廉或失其宜。长吏无所惮。黎庶无所赖而然也。式至今日。灾荒孔酷。赒赈方张。苟或难慎之太过。不思所以警动之敕励之。湖南之民。其将引领北望曰。天门邃矣。蔀屋邈矣。疾苦忧乐。孰为我导达乎云尔。使予心安乎否耶。玆选尔为湖南御史。持斧启行。尔其体予至意。毋惮手足之胼胝。必戒踪迹之泄露。周行邑闾。遍寻田野。察守宰之臧否。则锱铢莫差。访民生之幽隐。则纤毫不遗。奖廉而惩墨。举直而伸枉。威惠并行。茹吐互济。使湖南一道之愚夫愚妇。咸知朝廷有法必行。父母不远伊。迩反是则有常刑。合行事例。汰繁撮要。条列于左。尔尚明听之哉。

赈政之当察者有四。饥口之精滥不当。谷物之麤劣不齐。斗升之大小不均。盐酱之醎酸不适是已。必也躬审而口尝。善否之最者。褒之黜之。以闻于予。其馀。分轻重自断。○农夫种粮。专系粜籴。一或失宜。民蒙其害。先问户口之偏均。次观斗斛之准缩。而吏乡之换簿弄奸。穷民之纳实受壳。俱在当察之中。随其大小轻重。登闻。或自断。○钦恤典则。即予一初之政。若或违式。民何措手。又况刑棍杖笞。官各有用滥之过。而至于流毒。则决难容贷。其审察之。分轻重。登闻。或自断。○税谷装载也。吏乡之诛求攘夺。新有法禁。此不但臭载逋负之专由于斯。粒粒辛苦。皆吾民口吻中物。其审察之。分轻重。登闻。或自断。○守令不法。不一其端。而大则反弄公谷。犯用灾结。受厚赂而误决讼案。冒法禁而侵困海夫。其他种种害民蠹国之事。难以毛举。其审察之。重而故犯者。登闻寘法。轻而袭谬者。划即厘改。○本道即丰沛故乡也。与湖西岭南。幷称三南。在昔名贤辈出。荐绅相望。遗风馀韵。尚尔炳烺。今之人虽不及古之人。亦岂无经明行修隐而不衒者乎。尔其极意采访。拔其尤者。登闻于朝。至于孝烈之可合旌褒者。实系树风声之一端。亦为条列以启。

自馀条件之关系民瘼者。关系治绩者。随闻见。登闻。或自断。栍邑外。所经沿路各邑镇守令边将治绩。幷加采探。道伯阃帅能否。亦宜廉察以闻。

赐湖西暗行御史沈焕之封书[编辑]

湖西之距京师。亚于畿甸。守宰之贤愚。黎庶之苦乐。朝夕至焉。何用绣衣为哉。然惟邑残民贫。莫湖西若也。而饥荒荐臻。赒赈方始。长吏之怀保。或失其道。则蔀屋之愁怨。繄将谁告。玆予命尔。为湖西御史。尔其克遵至意。毋惮劳苦。或混迹于饥民之间。而探其诚伪。或寄身于僻村之中。而采其幽隐。陟臧罚否。则比鉴衡之公平。彰善瘅恶。则体日月之照临。威不至厉。惠不近柔。使湖西一路。俾知朝廷之有人焉。一或反是。常宪随之。奚特贻羞而已哉。合行条件。除其烦琐。列之右方。尔其铭于心。廉探事件。与湖南同。

赐海西关西,暗行兼平山按核御史李崑秀封书[编辑]

海西关西。曾有一二持斧之行。而率不免辱命而损体。西土之民。不识朝廷之尊久矣。玆命尔。为海西关西暗行兼平山按核御史。尔其克体予意。毋惮原隰之劳。周行村闾。爰谘爰诹。民生之疾苦。守令之能否。详察细访。还朝后条列以闻。按廉事宜。录在左方。

饷谷。军需也。还谷。民食也。或二留一分。或半分半留。又如两牟之量宜加分。三赈则全数恒储。各有一定之式。毋或违越。道伯之私许。守令之擅散。俱非法意。在所当察。大抵粜籴之为弊。奸窦百出。小民最被其困。大非为民设施之本意。守令治绩。多在于此。尔于潜行闾里之时。先探会付之虚实。敛散之偏均。出道后。参以所闻。反阅查究。至于单代捧留之习。关西为甚。槩京司发卖。上营作钱。皆用折米之法。不念裒寡之方。或贵如金。或贱如土。从以正谷缩而皮谷增。方伯之典一道谷摠者。犹不知头緖要领。一任其紊乱空虚。事之疏忽。孰甚于是。勿论饷与还。各项谷物。抽栍审视。如有名色之相左。须皆逐段论列。托公而移充。未捧而容奸。取剩而料贩者。幷计石数以闻。

内地邑税。自昔丙子以后。因其运粮于江边。结收二甲之税。三分减一。大抵量案之混淆。而还起之相杂。吏奸莫杜。民困转苦。且况火田。守令之射利在此。比摠之外。徒归私橐。有司每请查括。宫房辄呈折受。而朝家必靳许而痛禁者。槩无是则守令将不得措手也。然属之民库。则尚可说也。归之己物者。宁不骇然。参以传闻。扣其所犯。其中最无严者。摘发论启。

民库为弊。何处不然。而本道所谓大同库储。在在是鬼录。间有再敛三敛之虑云。此槩为守令者看非己有。任其横滥。除非迎送。或营纳之需。而如有就中犯用者。限数年溯考。先治吏乡。仍又据实陈闻。

敕库所系。不啻严重。近年才经两敕。摘奸相续。典守之效。或似有胜。而事过之后。著手无处。则为守令者。又安知无如前犯用乎。此亦不可不察。犯者论启。

内寺奴婢。一自丙申刷官革罢之后。付之营邑。通用甲午摠。朝家于此。每以谓庶有实惠云尔。及至近年。反生弊端。观于向来镜倅事。亦足反隅。充頉之际。如有守宰吏乡之容私作奸者。采之物议。出道后。痛加查治。该守令论勘。驿奴婢弊瘼。一体查探。

宫房折受及衙营设屯处。差监贻弊。不一其端。灾实相混。丰歉不分。虐政甚于贪吏。催科急于正税。而营邑莫敢谁何。可胜骇痛。详加探察。小则自断科罪。大则指的论启。

关西。边圉重地。海西畿辅要隘。而尚武之政。近益扫如。春秋水陆操炼。停废已多年所。外此城操官点。亦皆许久抛置。民不知兵。兵不识帅。器械则朽破。楼橹则倾圮。烽把则疏虞。脱有阴雨。将何捍御。又况签丁纷杂。尤系寒心。里定成式。意非不美。法久弊生。奸伪日滋。所谓张三李四。太半是虚簿。事之无谓。反甚于黄白之充定。自关西来者。辄先说此弊。而汔今有说而无救。其所矫革之方。虽非一时按廉之臣所可臆决。而目击异于耳剽。必有物情之可探者。尔于还朝之后。具意见陈闻。右项诸般戎务。亦须一一点视。如有太不谨者。当该帅臣守令。随即论责。

两西初不别置镇营。诇捕之责。专任兼营。而守令辈初不留心于戢盗之政。间送跟捉。平民反被侵扰。此亦当察之一端。另加采探。

驿弊亦难胜言。驲骑之玄黄。吏卒之凋残。近闻无异于三南。而户复不归于沾漑。站待难继于饲喂。命令几至不通。此由邮官不事事。染指之不足。侵渔之无厌。驯致莫可收拾之境。其尤无良者。摘发论启。至于拨路。稽忽忒甚。京司之私札络续。上营之滥载狼藉。而漫不拘禁。视同行路。尔于往来之时。先从一二现发之事。这即惩治。甚者执奏。

典则颁降。即初元令甲。而伊后诸道。多有违式抵罪。况此两道为守宰者。太半是年少武弁也。任忿乘快。安知无法外滥刑。枉杀人命之患。尔于潜行也。先探横被有无。出道后。随即校阅。小者自断。大者论列。

有国所重。莫严于三尺。西俗劲悍。尚气而好鬭。杀越之狱。两西最繁。而为检官者。率是未经事不识字之类。检验不以实。论断不以法。朝家近因审理之频行。熟知为弊之滋大。向来中和金处元。江界李宗大等查案。实关伦常之大变。而特因检辞之错谬。未免许久循袭。间幸另行究阅。虽即区别玉石。而即今在囚中。无论已录启未录启。凡属疑晦之案。一一撮槩。还朝后。别单陈闻。

讼理亦系治政之大务。冤郁之莫伸。货贿之肆行者。引满妨务及便嬖衙客用事者。随闻论启。

卖乡即两西通患。纳财而陞乡。受嘱而差任。肥己为事。暋不知耻。似此不法无良之人。须寘烹阿之典。可责惩墨之效。无论数爻多寡。随闻执论。毋惮大吏。

西俗尚武。自古伊然。挽近趋向。突改弓马。变以为缝掖。较猎之场。反成弦诵之所。书堂乡祠。无邑无之。甚至左道喧嚣。惑世而诬民。伊后洞谕。果各惩创乎。尔须留心采探。

松禁。异于他道。而阳,孟,昌,朔诸邑。拱抱最多。木商。利其赌赢。邑宰。藉以修廨滥。斫之不足。民不聊生。传闻至彻于九重。此亦当禁而当察。

僧徒凋残。亦属轸念。效功于不虞。得力于无事。义僧之除番。寺释之蠲税。槩有深意存焉。近闻困于营邑之诛求。名庵巨刹。无不空虚。虑患之方。岂容任寘。如对守宰。申加面饬。期有苏革之效。

道内关防。在在疏虞。宁远,江界。为北关要冲。昌城龟城。为西路交会。外此诸邑。间多天设地堑。而禁越防厄。必不成样。矧又十馀山城。亦系必守之地。参以道路之所传。行过处。躬往详审。城饷军器。亦宜抽栍点阅。

西北别设道科之规。槩出绥远之义。射技勇力之绝伦者。择其最可用。指名以闻。

人才不系于远迩。学行之著称者。别加采访。孝子烈女忠臣后裔之泯没无传者。亦宜参以舆诵。更考实迹。别单条列以启。

海西条件。当如关西。而本道详定米。即畿甸三南之储置也。任其腐伤。潜自反弄。此由守令之不畏法也。虽曰无分给之例。有摘奸之行。故不敢容手于其间云。而反弄独非容手乎。一依还谷饷谷例。廉探于潜行时。反阅于出道后。犯者当如法勘绳。指名论启。

赋役之苦。三南为最。谷无不纳之民。船无不装之邑。而本道则偏蒙我先大王如天之泽。蠲贷之举。不幷以南。全一方。幷许作钱。恩至渥也。德至厚也。守令亦人也。宁或染指于其间。而民以米纳官。官以钱输京。射利虽急。违法胡甚。朝家之尝所痛骇者在此。犯者视还饷料贩。加等勘律。在所不已。尔须著意探察。拔例查究。以为惩一励百之地。

长山封禁。与安眠罗老等耳。宫材常用。不惟不许。年前惠局缮仓之役。虽于既斫之后。终不许其搬运。即此难慎之意。可以知之。然而盗斫潜伐。转成童濯。此非守令边将之罪乎。主管之帅臣。亦敢曰不知乎。此亦不可不察也。

道伯体重。虽不直请论勘。疵颣之政。不宜掩庇。兵水使之料理掊克。致察论列。栍邑守令之非理不法。到即封库。必准踏印文书。沿路守令及边将察访中军虞候等治绩。亦宜采察。虽非栍邑及沿路邑。若于傍近地方。有不法之及闻者。躬往按廉。一如栍邑。

莫慎者疑狱。莫疑者淫狱也。前后判决杀死之案。不啻几百度。而以疑狱之体。具淫狱之情。䵝黯丑悖。未有如平山。此狱阅岁看详。迄未剖决。若断以疑狱也。则崔女未必偿命。断以淫狱也。则朴女宜亟泄冤。非无泾渭于其间。遥度异于面稽。且况前伯后伯。跋辞迥殊。虽欲一扶一抑。奈此似疑似淫。三谳于秋官。再询于大臣。佥见各相矛盾。无从以归一。最是领相议中。遣使按问云云。实合予衷。尔须驰至本府。会定查官。一同阅实。更又旁歧探察。槩录各人供招。兼具意见以闻。

赐岭南左道暗行御史郑大容。右道暗行御史李书九封书。[编辑]

岭南之俗。务本力穑。似乎豳。崇俭戒康。类乎唐。好礼让。尚弦诵。又有邹鲁之遗风。苟使长吏得人。政令毋乖其当。施措毋拂其性。庶几不劳而治也。然惟幅员之广。甲于诸路。七十馀州县。星罗棋置。声绩虚实。疾苦有无。有非一方伯所能周知。此前后绣衣之不嫌独多者也。以言乎谷簿。则沿峡太不就均。以言乎地利。则山泽罔不受病。转移徒劳。比摠无实。欲数岭弊。此最居先。而况今灾荒。无间于两湖。赒赈殆遍于一道。廉按之举。不容但已。玆命尔为岭南御史。尔其念官衔直指之义。体朝家推心之眷。只知公廉。毋惮劳悴。出没于邑里村舍。混杂于饥氓粜民。藏踪如豹隐。瘅恶如鹰击。苏弊瘼则必去害群之马。举循良则必察栖棘之鸾。明著眼目。殚竭心力。使彼岭南黎献。咸知朝廷之有人。一或差误。予当以法从之。毋曰九重夐邃。予自有蹑尔后探尔行之道。合行事例。撮其梗槩。条列于左。

赈政。当先察。而察之有道。最难适中。盖谷既白给。有受无纳。故逐户逐口。皆愿付食。一不如意。辄事称冤。若不明著眼目。细加区别。则虚实易眩于闻见。勤慢难准于毁誉。此诚为御史者。明著眼处。第所矜恻者。道伯以惜谷。操切其守宰。守宰以减口。沽衒于道伯。顑颔之类。反被落漏。抱携道路。颠连沟壑者。往往有之。予为民父母。每一思惟。不觉泪先盈眶。尔其体予至意。先行尤甚面里。次及之次面里。详察抄饥之政。当入不入之有无多寡。一一领略后。仍又混处于饥口之中。尽心详察。以谷品之精麤。斗升之准缩。盐酱之咸酸。为黜陟之左契。外此弊瘼。亦难毛举。曰排巡之盗减也。曰口数之虚张也。曰壮弱男女之互换也。是皆吏乡之奸谋谲计。而守令或不免焉。甚者糜粥杂以恶物。饥肠易食。不死则病。是可忍为。孰不可忍为。虽以生谷一款言之。富实民人。出义捐财。可受亦可褒。乃若混称劝分。恣意勒夺。凡有甔石。动辄封桩。设令补用于赈资。已犯朝禁。况又为充谿壑。反归囊橐。墨倅之罪。可胜诛哉。尔其核察。为民祛害。大抵无滥无漏。自是赒赈良法。而滥者虽可骇。犹失之惠。漏者。诚可唉。宜施以恩。凡厥见漏之民。若干口。则付食之。数十口以上。既付食。又条闻之。此外不系军案。不入帐籍。流离无定。还赈无当。而不可不及时拯恤者。尔其随处便宜。抄出救急。以示朝家轸一夫失所之本意。

还谷者。吾民种粮之资。一或失宜。害至来岁。凡于受纳之际。吏民无别。则夫岂有怨言。守宰间多不察。吏乡纳麤而受精。民人纳精而受麤。若纳若受。一切相反。袭谬例而推移于公用者有之。利耗条而擅分于留库者有之。数之多少。罪亦轻重。至于不戢奸猾。任他弄手者。自有当律。不畏国纲。恣意立本者。大关不法。于斯数者。随现条陈。所谓反阅仓谷之举。槩出考虚实之意。而向来绣衣。多乖措处。尽行一境。遍视诸仓。以致日不足而力不赡。则于是乎破东补西。移此充彼。毕竟为贻笑辱命之归。尔于今行。先探物情。明知某仓实某仓不实。然后始为出道。切毋若前人之为。

军额塡充查括。自有应行之例。而黄白签征而势力者。反致頉免。逃老仍置。而邻族则积受侵害。甚至于鬻乡任校任。而良丁日缩。备官保吏保。而正军多阙。水陆之操。雇立挨过。橹柁之卒。名存实无。民生之困瘁。戎政之疏虞。莫大于此。尔其另加探察。小者自断。大者启闻。而若其军多民少。莫可收拾之处。酌量事势。别讲矫救之策。

内奴婢推刷。实为小民难支之弊。特命革罢刷官。收贡。定以下摠。刷口付之本官者。已十年有馀。未知方伯守宰。果能仰体德意。俾有实惠乎。吏胥头目。亦不夤缘作奸。别开弊端。嫁娶以时。能有安业之乐。收捧如式。亦无横敛之患乎。尔其廉查。详细条陈。

刑狱。有国重事也。特推哀矜钦恤之意。印颁一部典则。果能一一恪遵。而法外之刑。滥杀之患。亦无其弊乎。杀狱之枉断。讼案之贿成。俱是生民切己之害。随现论勘。俾知惩畏。重囚之淹滞者。冤狱之未伸者。著意核断。

本道三漕仓。一在晋州。一在密阳。一在昌原。毋论栍邑与沿路。凡所以为弊者。从见闻一一采探。沙工则多因请托。而专不择定。冗费则渐致增加。而又不致察。税谷则易以还米。船只则任其毁弃。此即大略也。至于除留钱米。法意至严。而那移虚留。种种有之。一体按廉。分轻重抵罪。

驿路凋残。本道最甚。前后章疏。可按而知。大抵邮官受赂。不计玄黄而价同燕涓。位田潜卖。不计重歇而土归乌有。马主非马户而立马即毙。驿卒避驿役而背驿投良。如是而不至于绝站空邮。必无之理。尔其出没驿路。详加采访。随其现发。严法重绳。条陈弊瘼。期于矫救。

均厅立法。本自严重。一违事目。有难曲恕。凡系营邑贸易之繁滥。亦粤吏胥诛求之狼藉者。摘发严勘。俾知惩畏。

废堰之擅许耕作。牛畜之擅自屠杀。明有法禁。而挽近以来。便就弁髦。岁首朝参。大臣筵奏。出于申复旧典之意。随其太狼藉。惩治禁断。

细酌宜警。自是贬题。邑婢潜奸。亦系禁条。揆以法意。在所当察。而若其引满而偾误公务者。蛊嬖而浊乱官政者。拈出论罪。

岭南一道。素称邹鲁。必有穷经笃行之士。抱材博识之人。另加搜访以闻。至于孝烈之卓异者。忠义之湮郁者。一体采访。申闻奖褒。

惩墨之典。日渐解弛。贪官污吏。率多幸逭。一世虽未必厚诬。十目亦不可尽掩。大抵不法之端。指不胜偻或设心于剥割。或舞智于箕敛。狱案讼券之视贿立落。海税僧役之违式征捧。亦系诛求之大者。详加探问摘发书启。至于不正名色之袭谬者。容或宽恕。创出者。断当依律痛绳。深察于怙终眚灾之间。致审乎多寡久近之分。条列以闻。

道臣体重。虽不如例论断。如有疵政。岂或掩置。兵水使不法。亦宜详探。营阃裨校。贻弊民邑。尤不可不十分纠察。栍邑守令中。如有非理不法者。随其所犯轻重。或封库。或书启。必以踏印文书为准。若其采探道路而查实者。推核吏乡而凭验者。须得十分明白之证左。然后论列以闻。赈政之最善者。治绩之优异者。从所见据实褒启。沿路守令。虽与栍邑有异。政令臧否。亦为采察条陈。边将不治。一体论启。而守令为治。有任怨而奉公者。有违道而干誉者。徒从怨誉而求之。则得失易混。按廉之际。存著此意。怨中必察其所由起。誉处必考其所从来。以定其公私真伪。

各项条件。大略如此。官比于虎。以其善藏踪能。立威也。暗行也如隐雾。出道也如负嵎。毋若前人之受指点取辱侮。以尊朝廷之命令。以上。庆尚左道廉探诸条。

赈政。即急先探察之端。近来监司守令。惟以抄饥之𥳑约。为沽衒之资。尔于潜行之时。另审当入见漏之类。出道后。一倂加付。数十口以上见漏守令。还朝时论启。外此无藉流离之类。亦须便宜救急。仍以朝家本意。面饬邑宰。躬谕饥民。大抵许多奸弊。不一而足。饥口之虚张。不可不核。赈谷之盗弄。不可不查。墨守染指肥己之事。无细无巨。一从见闻。一一论启。

还谷有系至重。守宰多非其人。吏奸莫察。民隐自如。近年绣衣之行。称以反阅。逐仓躬点。反取贻笑之端。尔则但于潜行时所云云之处。拈出穷核。执頉论启。

水陆军丁之老不頉弱不免。而又有以一人应数役者。内寺驿三项奴婢除充之为弊。亦如是焉。尔于周行坊曲之际。先探民情。其最无良最不法处。邑宰邮官。指名论启。可以自断处。便宜惩治。

钦恤典则。即予一部关和。裁定尺度。各有刻志。以今颓纲。难保其邑邑遵守。无论栍邑及沿路营阃邑镇。出道之时。首先披阅。虽一枷一棍之违式者。一一论启。以为分轻重勘断之地。外此官长之任情饰怒。滥用刑杖者。亦宜探察以闻。

邑宰之称以公廨修补。私赈经纪外。假劝分之名。内济付己之欲。尔须另加探察。凡系赌利听讼者。纳贿差任者。沉淫于酒色者。委属于吏乡者。幷宜查探以闻。

孝烈之著称而一乡所咨嗟叹赏者。一一探访。而经明行修固穷读书之人。尔以道路之所得闻。就而扣其所行。还朝后。详录陈闻。

道帅臣治绩。不可不从所闻。举槩登闻。沿路守令边将臧否。一体论启。大抵贪饕之害。莫近日若。头会箕敛之不足。锥末毫细之皆争。民无得以措手足。此诚痼瘼。尔于按廉之际。勿以事小而略之。至于封库。除非踏印文迹。不宜轻易为之。

各项条件。大略如此。凡所周察之方。惟在临时处事之如何。悉心殚竭。莫负差遣之意。以上。庆尚右道廉探诸条。

赐东莱等地暗行御史金履成封书[编辑]

今番雨水。左沿偏被垫溺。疮痍未苏。荡析可矜。尔于下去之时。潜踪躬探守宰之怀保勤慢。回路始出道。所经各邑面面村村。招致父老。宣谕慰抚之意。仍问疾瘼。幷与守宰能否。农形优劣。还朝后。条列以闻。

莱府为弊。难以毛举。边禁之荡然固无论。上而辱国。下而病民。下纳之役繁。诸路所无。而为猾译奸吏所作俑。岛夷之于莱人。必欲逞憾。向来杀变。亦由于是。盖馆倭岛倭之命脉。系于公米木之准纳与否。而近闻弊上生弊。作梗可虑。此一款。先为详察痛治。别究救弊之策以闻。

倭人处应给米。甲辰乙巳条。各五千石。初则托以彼人进上物种之未准纳。不为入给。昨年正月以后。彼人准数来纳。而译舌及该吏符同作奸。没数偸食。万无准给之势。边门生梗。即必至之势。外此隐忧。不一其端。此虽一事。系是急务。亦宜详察善处。俾岛夷。知有朝廷纪纲。

赐咸阳御史崔显重封书庚戌[编辑]

俄筵略有酬酢而筵退后。反复更思。复此申申设令。留库谷物。尽皆精实。足充三万数。王言不可不信。民情不可不慰。须与已分条。通计三万。然后方可责本郡谷品之十分完好。设或精实石数。稍过于三万。可无欺民之叹。依此决定。且以逋吏事言之。已例则所犯过千万石者用法。而本郡吏逋。都数为一万二百馀包。岭南吏额之数多。即诸道所无之弊。则许多吏额。一人之所逋。决知无过千之理。果如所科。用法一款。似在闲商量。而亦须执簿阅视。兼究弊源之由于吏由于民。始可以快知。大抵酬酢之记。有不若文字。玆又举槩书下。下方诸条。亦皆一一惕念举行。

今行虽非暗行。沿路邑弊民瘼。询于守宰。访及民庶。还朝后。以别单条闻。

尔行。由两湖逾岭。沿海各邑。则虽不践过。亦岂无探隐摭幽之道乎。小民切苦之瘼。一曰饷保。二曰布保。饷保之滥捧。弊甚于十二斗之时。布保之杂费。怨浮于二匹之前。昨年因大臣陈达。严饬京外。至于捧米之高重者。拔例别加痛禁沿邑。而捧布之政。沿野峡一也。尔须面说关饬而举行之最不谨者。随其及听。还朝后。论列以闻。

讼狱之不伸理。风化之有关系者。如有入闻。一体论启。

赐平安黄海道暗行御史李冕膺封书[编辑]

关西多稔少歉。赋不烦而役不苦。间或有水旱饥馑。接济易于措手。以是三十年来。无通一道设赈之举。而辛卯之凶荒。挽近为甚。仳离颠连之日计千百。未有若去冬今春。苟究其故。必有所以然。于赈饥镇嚣之方。若能先事而预讲。一边抚摩。一边招徕。殚心力竭智思。留而不至拘絷。任之无使散佚。唉彼抱携负戴者。宁有渡𬇙江逾驹岘。之南之北。莫适所之之理乎。一则道伯不得其人。二则道伯不得其人。道伯如许。守宰何论。然而目下急务。莫先于查拔不治守宰。大抵某某守宰之民愿速去。岂无传说之入彻乎。今玆领送之行。专为按廉一事。况尔父遗爱。西民尚今传称。尔亦必有习闻于家庭。为弊为瘼之端。当领略其大槩。栍邑诸处。一一采探以闻。至于海西。土俗犷悍。岁且值歉。民势之困瘁。亚于关西。亦以下方栍邑。悉心周察。

赐咸镜南道潜行御史徐荣辅封书[编辑]

近以西北民事。宵旰一念。寝食靡甘。昨与再昨年年事。北比西尤荒甚。从以道里敻远。传闻莫适。或曰。民情转益遑急。或云。民势渐向苏完。未知何说为真。尔于觐行。潜踪往来。下方栍邑。细察还赈善否疾苦浅深。而周行村闾。一一以后录诸条。悉心按廉。沿路则虽非栍邑。亦为随见闻。采访条列。绣衣之行止。多不慎密。列邑追逐指点。辱君命之罪。孰大于是。尔则期洗前耻。

各邑往来时。如有露踪之虑。须即还留尔父官次。稍久后更发。否则不必径还。此行。既是潜往潜来。则与暗行御史之循例下去。有异。栍邑。虽或未尽周察。无所不可。惟以藏踪为务。

流民之还接者。果皆安堵而无颠连之患否。或言今番领还者。太半是恒年乞丐之类。而昨年流离之实户。尚多未还接云。另加周察。永兴流户三千之说。无人不言。亦果信否。

遗弃儿饲养。不系丰歉。而歉岁设赈处。又有行乞儿救活之法式。昭载于字恤典则。列邑举行勤慢。细加探问。

流民之不耐饥困。匍匐道路者。多弃孩稚于道傍。昼不依接。夜又暴露。间或不免虎豹豺狼之患云。诚有是也。曷胜惨恻。去年秋冬。至于今年春初。往来之人。分明有目击者云。何邑尤甚。何社最多。当详察。

饿莩之埋置立标者。种种相望。村里穷僻处。姑舍之。路傍邑底。无处无是。而自磨天至铁岭。为甚云。向于课讲。因孟子庖有肥肉。野有饿莩章文义。予谓尔曰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闻今西北饿莩载路。使孟子见此时。谓当何若。予于是乎不免为梁王者流。宁不愧甚。中夜念及。自不觉绕壁明发云云。今于周谘之行。玆又申诵前说。尔其体此。拔例查探。

分赈处饥口之无滥无漏。赈谷之或精或麤。幷与升斗准缩。详细考察。或杂于饥民。或入于还户。身亲看察。然后始可言优劣勤慢。至于迂僻里社。与官庭邑仓。果无间隔与否。一体周审。

昨年南关之谷物。名虽捧还。非虚壳则橡实。非橡实则沙石。所谓几包几斛。不可但以有名无实言。赈需姑无论。还民尤可矜。赈与还谷品之足以糊口。足以作农与否。亦宜详察。

进上鹿茸之添给准价。仍禁各处操切之弊。或有实效否。此一款。留意采探。

内奴婢寺奴婢。收贡刷官。革罢之后。墨倅奸吏之为弊。无异刷官云。此亦探闻。

山火田。称以比摠。不问陈起。极意加括者。锄农挟起。不过沟塍间起耕。而勒定收税者。才有严禁之朝令。令后有效无效。另须考察。

文荫堂下官乘轿之禁。近有申令之颁示者。令后犯科者。期于查得。

钦恤典则。即初元令式。而虽非出道之御史。如有可探之道。亦宜致察。

赐忠清道暗行御史李肇源。全罗道暗行御史郑东干。庆尚道暗行御史李相璜封书。癸丑[编辑]

衣绣之臣。罕闻有举其职而塞其责者。年来潜往潜还之行。反为墨倅劣宰借口分疏之资。则一时权宜。未必每以为例。既命抄启。又使治装。先甲之谕。人无不知。尔所藏踪韬迹。尤宜著念。栍邑列在左方。

廉探诸件。俱在事目中。而赈政也。谷簿也。加意采察。其中不得不封库者。除非印文之执捉。无或径行。出道亦须十分审慎。周行再到。然后乃可。沿路各邑廉探。一依栍邑例。

赐岭南尤甚二十三郡。慰谕使李益运封书。甲寅[编辑]

今番慰谕之举。专出于欲闻民势兼察民隐。而小大贡赋。幷行蠲除。使顑颔之类。恃而无恐也。如或有一民之塡壑。何颜归对前席。尔其竭诚殚力。无或泛忽。合行事宜。条列于左。

分等虽列于之次。其中尤甚之民。必有朝夕殿屎之甚于尤甚邑稍实户者。朝家处分。当从道状分等施行。慰谕之不及之次诸邑者。此也。尔既衔命在途。彼之次邑民之尤甚难保者。见征轺之𬴂𬴂。能无向隅抑郁之叹乎。此等之类。虽不可一一遍及。亦岂忍恝视。尔于到大丘。巡营地方。与道伯面议此事。果如封书内辞缘。之次邑尤甚户之十分遑急者精抄。还与布。勿拘分数。量宜阔狭停退。而系是特恩之特恩也。举行后。以其形止。令道伯状闻。赍去之次邑颁赐件纶音下。当录之次邑尤甚户十分遑急者。营邑之臣相议。还与布。勿拘分数。量宜停退。

赍去印本纶音之之次稍实邑当颁者。依筵教。观势颁布。盖以民势之姑未遥度。尔于下去详察。有别加蠲恤之端。然后这即颁布。

尔行虽异于潜踪。亦当有领略其大槩。至于著见之能否。亦岂不知。其中最不堪任之守令。即为状闻论罪。以为惩励他倅之地。如有贪吏之传闻狼藉者。尔其躬往查实状闻。

尤甚邑进上。一幷停减。沿邑渔户之如前诛求者。尔其摘发严治。当该守令。启闻勘罢。

今番蠲恤。军保也。匠保也。驿保也。镇保也。牧税也。奴贡也。出土民之条件各异。欲使恩泽遍及。惟在随处详察。尔须另加著念。各邑尚不分等抄户。以致举行之迟滞。另加严饬。○僧番钱定式给代。别是异恩。而尤甚邑残寺之不可不蠲贡处。分数停退。具由状闻。

各邑祀典所关。如扫除坛壝等事。亦当遍察。

冤狱之未决者。访探启闻。小者自断勘决。

军丁之白征者。致察。

戢盗之稽忽处。随闻见严治。营将以下拿入决棍。惩励后状闻。事理重则幷与兵使。状闻论罢。

料贩新有设禁。犯科者。各别致察。

山火田。以比摠滥税之弊。及沟塍间隙地之锄耕挟起而勒征者。亦为严禁。

文荫倅犯禁乘轿之弊。近果如何。亦宜探察。

遗弃儿行乞儿。收拾饲饷之方。各别严饬。

虽非慰谕诸邑。所过地方。无论之次稍实。依慰谕邑例。在途时详询民瘼。在邑时细问民弊。小者自决。大者还朝后陈闻。

赐湖西尤甚之次邑镇慰谕使洪大协封书[编辑]

湖西一路。接千里之周甸。勤九重之殷忧。虽在丰年乐岁。其所顾恤而轸念。有倍于他道。况今歉荒。挽近罕有。自秋徂冬。旰予食。宵予衣。耿耿不忘者。惟湖西为最。盖迩能而后远柔。近者悦而后遐者怀。若使蠲恤之政。拯济之方。反让于两南。则舍近而取远。贵遐而忽近。予岂为是哉。此所以有拔例超常之举。而幷及于之次之邑者也。尤甚泰安,石城,平泽,燕岐,瑞山,庇仁,舒川,稷山,新昌,恩津,尼城,永同,唐津,沔川,韩山,天安,牙山,礼山,蓝浦,海美等二十邑。之次扶馀,林川,鸿山,保宁,结城,德山,温阳,清州,阴城,镇岑,怀德,清风,清安,永春,连山,青山,报恩,大兴,洪州,延丰,文义,木川,沃川,忠州,平薪等二十四邑一镇。进献之停封。贡赋之宽免。录在谕书下方。尔须殚竭诚力。详细晓谕于士民父老。奠厥攸居。俾无一夫失所之叹。合行条件。开列于左。

停减代三条。混淆则易。分槪则难。尔须秩秩区别。播告坊曲。使军民晓然知其分数。俾无吏乡售奸之弊。之次邑之幷举者。即两南所未施之惠。盖其名虽之次。实则尤甚。比如幷日而食者。日中而食者。同坐一处。而幷日而食者。人之馈之。不翅方丈。日中而食者。无一所馈。岂无向隅之叹乎。此所以宁失于滥。不欲从略而然。须悉此意。面面慰谕。

慰谕之行。虽异于按廉。入境询俗。听言考绩。自可有领会者。就其中大不法最不堪者。划即状闻论罪。以为列郡望风解绶之地。

进献诸种。尚且除减。若因营邑之卜定。吏胥之诛求。依旧贻弊于水陆编户。则其可曰道有监司。邑有守令乎。各别廉察。随现随闻。

抄户之际。贫富相蒙。丰残难辨。或以势力而当漏者入。或以穷孱而当入者漏。张二李四。绝若别界。南村北邻。判若各天。则特恩之特恩。别例之别例。将无所施。以关以面。除寻常严饬。期有实效。

目今之先务。曰戢盗也。付之守令。各清其境。已有庙堂之行会。如有不勤者。营将以下。拿入棍治。兵使状闻论勘。守令之慢忽者。小则替治。大则状闻。

料贩之申禁。还赈之精抄。冤枉之莫伸。孝烈之未旌。军丁之冤征。屯税之滥捧。一一探察。大则状闻。小则还朝后陈奏。

堂下守令之乘轿。路傍幼稚之遗弃。果无违令逾则之叹乎。一体照察。

祀典所重。京外何异。祭享之致慎。坛壝之精扫。亦皆探察。

安眠岛风落松。已令许民发卖。以补赈资。面饬营邑。俾有实效。

尤甚邑则僻迂坊曲。一一遍踏。之次邑则除非沿路。分遣偏裨慰谕。

赐京畿各邑暗行御史郑晩锡,蔡弘远,洪乐游,丁若镛,郑东观,李肇源,柳师模。摘奸史官具得鲁,曹锡中,郑文始,朴仑寿,徐俊辅等封书。[编辑]

纠检守宰之臧否。廉访闾里之疾苦。御史职耳。衣绣。章其宠也。持斧。尚其威也。近或直指诸路。人多不称其职。夫岂专责于人者。责在朝廷之未能择人。若因其职之不称。而不之派遣。则予在九重。何以察眉。况今邦畿千里。岁云荒矣。惠不得下究。弊不得上闻。村狗不牦。泽鸿将集。则民之悬悬以望者。惟御史。官之𪾢𪾢以瞿者。惟御史。朝廷之凭问而劝惩之者。亦惟御史之言。是信是验。于是乎有分命尔等之举。而闻见之专也。踪迹之秘也。莫如一人。无过数郡。栍列下方。自可按知。尔等慎乃所职。出没于官府场市村落之间。细加采摭。还朝时一一条列以启。除非印簿之见执。无或轻先封库。凡有裨于荒政。而未及施者。亦为探闻。无负特𥳑之意。俾称厥职。

荒岁俵灾。实难如数及民。守令之私用。吏乡之偸窃。另加探察。

山火田滥税之弊。无处不然。向因完伯状本。严饬诸道。果有实效与否。各别廉探。随现论启。

向于赈恤厅草记。以遗弃儿收养事。有严饬京外之命矣。为守令者。果然尽心对扬。而公家饲馈之谷。亦不至于中间消融乎。此亦各别廉问。

今番停代。一从抄户而为之。若或当入而不入。不当入而入。贫富相混。虚实相蒙。则是岂抄户停代之本意哉。潜行坊曲。先问某户之入于尤甚之次间何等。而其停其代之为如何。较看于蠲恤条件。以为考察论启之地。

旧还旧饷。幷停退。

身布。炮保。军保。各衙门保。驿贡各色。出于民身贡。最尤甚户。折半停退。尤甚户。三分一停退。之次户。四分一停退。

新还上。最甚处。折半代捧。尤甚之次邑。三分一代捧。

乔桐,丰德身贡布。昨年停退条。仍停。

禁御,两营。江都留饷。米。每石五两。太。每石二两。代捧。

长湍,丰德,交河,坡州田税大同大米。以小米代捧。涟川大同小米。代豆太。以本色小米上纳。

守摠两营守堞军官,壮抄牙兵,别破阵等身米。每斗四钱。代捧。

各军门各衙门纳米。每斗四钱。代捧。

守摠两营保需米。虽稍实户。亦为代钱。

长山,大兴,临津饷谷。一幷捧留。本邑耗条。代钱每石五两。输送。

拯劣米太。限明秋停退。

右项诸件。果然遍及民间与否。详探。

赐全罗道暗行御史郑晩锡,庆尚道暗行御史柳畊封书乙卯[编辑]

昨年之歉。三南为最。宵旰忧勤。千里方寸。顾今春序将阑。而麦登尚远。念民艰食之苦。丙枕奚安。况于朝饬稍久之馀。赈政难保其善就。以尔等为暗行御史。尔其秘踪登程。著意采访。如有不法无良者。无惮大吏。划即论启。沿路守令边将察访。一体按廉以来。除非印簿之见捉。无或径先封库。周行闾里之际。事关风教。不得上达者。亦为探问。无失奉使者之体。栍邑。录在下方。条件具载事目。幷须知悉。

赐忠清道暗行御史金羲淳,朴锺淳封书[编辑]

守令治绩。在歉年。莫先于赈政。赈政另饬。何年不然。而今年赈政。意在同庆。抄户之无滥无漏。谷品之精不精。斗升之准不准。盐酱𫗴粥之失味不失味。皆在探察之中。而赈政虽善。勒令劝分者。悬法象魏。此亦一体按察。又或专意于赈。而不致诚于劝农。种粮不赡。田畴多旷。则大非所以尽力沟洫之道。入境审视。不容少忽。绣衣应行条件。非不纤悉。而此两条。系是目下急务。著意知悉。外此政治能否。条列以闻。

赐忠清道暗行御史郑晩锡封书[编辑]

今年湖沿民情穑事。无异于丰乞。尤瘁于荐歉。言念催科之苦。经冬之艰。不能一日忘于怀。下录栍邑。先为遍踏。然后更又一番抽栍躬探。民隐之釐救者。出道釐救。劣倅之可黜者。封库复命。除非印迹之现捉。亦勿轻易封锁。而吏乡之害民者。豪右之病民者。一一推治。今番则守令疵政之入闻者。出道后。亦必查实。俾无置对后分疏之弊。

湖南之行。不惮原隰之劳。脚痿足茧。犹且勤勤。即近来御史之初闻者。况藏踪颇秘。知机者少。甚以为嘉。无以前行之不辱命。为自大自足之端。益加著念。切勿亏篑。时值严冬。特以貂皮毛具赠之。虽欲放忽。于中心得乎。念之念之。